馬偉光

【摘要】本文為大家介紹了作者關于超高層寫字樓項目建筑設計的相關理解與認識。文章以該類項目的分類與定位為切入點,對其核心筒布局、流線組織等進行了展開敘述,詳細介紹了寫字樓平面設計、大堂設計的相關內容,同時總結了建筑消防設計的相關注意事項。文章最后指出超高層寫字樓項目應該具備新穎的方案創意、高效的平面設計、便捷的豎向交通組織、富有創意的公共空間等。
【關鍵詞】超高層;寫字樓;核心筒;流線;標準層;大堂;消防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3.037
1、引言
當今社會,形形色色的辦公建筑既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個舒適的、多樣化的工作環境,也為我們的城市增添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獨有的創意、新穎的造型、舒適的空間……正在成為眾多的辦公建筑設計追求的目標,進而探尋出專屬于項目自身的亮點和溢價點。這其中,超高層寫字樓項目由于其設計、建設難度較大,社會關注度始終很高。本文結合作者的工作實踐總結,以250m以下的超高層寫字樓為研究對象,對其建筑設計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2、超高層寫字樓的分類與定位
超高層寫字樓指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辦公樓,在辦公建筑分類上屬于A類——特別重要的辦公建筑。超高層寫字樓項目往往需要配建與其規模相匹配的綜合配套功能,例如:商業、健身、餐飲、會議中心……從而形成一個以辦公為主、輔以多種其他復合功能的高端商務綜合體項目。它一般規劃在高檔商務區或重要的城市地段,其超大的規模體量,峻拔的建筑高度,超前的建設標準,使其一旦落成,便會成為城市的焦點。
超高層寫字樓按照體形可以分為“板式”和“塔式”,塔式可以更加凸顯建筑的峻拔氣勢,日常生活中更為常見。按照建設標準可以歸類為“甲級”寫字樓或“5A”寫字樓。大堂的空間尺度、辦公樓層的凈高、電梯廳的尺度、空調系統、電梯的臺數與分區、配屬車位等,都直接關系到超高層寫字樓的檔次與定位。
3、核心筒的布局形式
超高層寫字樓的核心筒可以分為“分散式核心筒”和“集中式核心筒”兩種。
分散式核心筒常用于“板式”塔樓。有些項目會在兩核心筒之間引入“中庭”設計,中庭的高度常根據其平面尺度、豎向樓層分區、大氣壓力差、自然風速等因素綜合確定。結合項目所在地的夏季主導風向,在不同樓層設置一些室外或半室外的空中花園,與室內中庭連為一體,利用不同樓層的大氣壓力差,提高建筑內部的空氣對流效果,改善寫字樓的室內環境品質。此外,設置中庭、空中花園等共享空間還可以為人們創造出交流、休憩的良好氛圍,愉悅大家工作時的心情。
集中式核心筒在超高層寫字樓中最為常見。核心筒的形狀一般都很規整,主要由電梯井道和電梯廳、疏散樓梯和前室、設備機房和管井、衛生間等共同組成。在超高層建筑中,由于電梯數量較多,加之電梯組一般均需要分區運行,所以電梯組的排布方式對于核心筒的設計有著決定性影響。根據電梯組的排布方式,集中式核心筒可以分為:并列式布局、串聯式布局、混合式布局等幾種類型(參見附圖)。并聯式布局核心筒更適合于矩形或橢圓形標準層平面,其流線組織最為簡潔、明確,核心筒更為緊湊、使用效率更高;中、低區電梯組常設置在核心筒端部,在中、高區樓層可以將該部分較為方正的空間劃給辦公使用,從而提高寫字樓標準層的綜合使用效率。串聯式布局、混合式布局更適合于方形或圓形標準層平面。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根據寫字樓的標準層形狀、首層大堂方案、電梯豎向分區要求等條件,合理確定核心筒布局方案。
4、流線組織
總平面設計時,應綜合基地周邊情況,合理確定建筑各個出入口的位置,對辦公人流、車流、后勤服務流線等進行統一考慮。若項目包含有商業等其他附屬功能,還需要同時對相關流線進行系統梳理,避免流線交叉。寫字樓首層大堂門前應有落客車位的設計,落客后,車輛要能夠便捷的駛離基地或駛入地庫。寫字樓的后勤服務出入口應直通服務電梯廳,并盡量遠離辦公大堂出入口。
為方便對于進出寫字樓的人員進行管理,高檔寫字樓均在首層地上電梯廳入口處設置閘機,地庫至首層大堂設有專用的轉換電梯,轉換電梯臺數需根據寫字樓容納人數、平均等候時間、高峰時期等候時間等經計算確定。若轉換電梯臺數較多,其位置可以結合首層各區電梯廳的開口方位分散設置,避免人流大量集中。若項目設有商業配套樓層,轉換電梯可以選擇在商業配套樓層停靠,方便各功能樓層之間的聯系。
為提高電梯的使用效率、減少核心筒的面積浪費,超高層寫字樓的電梯均會根據服務樓層采用分區設計,電梯的分區設計常結合避難層一起考慮,一組電梯分區大體可按服務建筑高度不超過50m、或建筑面積在20000㎡-30000㎡左右的樓層考慮。建筑高度在100m-150m之間的超高層寫字樓,其電梯組可分為低區、中區、高區。建筑高度超過150m時,為進一步節約核心筒面積、提高電梯運行效率,一般會引入穿梭電梯和空中轉換大堂的設計,電梯分區的數量會隨著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多,空中轉換大堂上部的樓層,可以利用其下部樓層電梯組的位置組織各自的電梯分區設計。
5、標準層平面設計
超高層寫字樓的平面宜為矩形、方形、圓形等規則形狀,其中矩形、方形的平面利用效率較高。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當寫字樓標準層面積為2000㎡左右時,其平面使用率可以做到70%-75%;由于標準層面積過小造成核心筒所占的面積比例過大,標準層面積過大導致的電梯數量增加較多,以及高層建筑的防火分區面積應小于3000㎡等因素的影響,當標準層面積小于1500㎡或者大于3000㎡時,寫字樓的平面使用效率均會降低較多。另一方面,隨著建筑層數的增加,核心筒所占標準層的面積比例逐步增加,寫字樓平面的使用率也會逐漸降低。
超高層寫字樓的平面設計,應根據基地條件和方案立意,結合項目周邊的環境因素,例如景觀資源、交通情況、日照條件、主導風向等,確定合適的標準層平面形狀。核心筒設計應根據功能需要,結合建筑規模、建筑高度、流線組織、空調形式等多方面條件,力求做到面積緊湊、流線便捷、利用高效。標準層柱網設計需綜合考慮各樓層的功能使用需要、凈高要求,立面造型、以及結構設計經濟合理等多方面因素,努力做到結構設計與建筑功能間的完美結合。為進一步提高寫字樓標準層的使用效率,在滿足疏散要求的前提下,核心筒周邊的走道宜盡量規劃成“工”字形,以減少公攤面積。
6、大堂設計
大堂作為人們進入寫字樓后的第一展示空間,具有重要的“門臉”作用,常被看作是僅次于建筑外觀的“第二形象”。寫字樓大堂一般兼具有接待、等候、休閑、茶飲、會客、交流等多種功能,其平面大小與寫字樓的檔次、建筑規模,以及自身兼具的功能等直接相關,方案階段可按其服務的辦公樓層總建筑面積的1/150進行估算。為了能夠營造出高檔、尊貴的空間效果,首層寫字樓大堂和電梯廳通常會做挑高處理,大堂挑空高度根據其平面大小可選擇兩層挑空或三層挑空。
寫字樓地下大堂位置應醒目,同時注意做好通透性和標識性設計,有條件的項目可以考慮設計成地下觀光電梯,方便人們停車后可以快速識別并到達。位于人防區的地下大堂,可以考慮在人防墻和人防門(平時常開)以外單獨設計一面積適中、通透性好的地下大堂,以減少人防口部對于地下大堂通透性的不利影響。此外,地下大堂與行車道之間應留有一定的安全緩沖距離,設備管線盡量避開地下大堂入口附近區域,以提升人們進出地下大堂的綜合體驗。
7、消防設計
(1)消防車道及消防登高操作場地:超高層寫字樓周邊應設置環形消防車道,和長度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且不小于該建筑周邊長度1/4的消防登高操作場地。當首層辦公大堂正對該場地時,其頂部凸出外墻的雨棚深度不應大于4m。
(2)避難層設計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基礎上,還應注意以下內容:
1)第一個避難層(間)的樓地面至首層地面的高度不應大于50m,兩個避難層(間)樓地面之間的高度不應大于50m,最頂部避難層(間)的樓地面至建筑屋面的高度不應大于50m。
2)設計避難人數應為該避難層與上一避難層之間各樓層的使用人數之和。避難區的凈面積宜按不大于5.0人/m?計算,避難層內的走道面積不應計入避難區的凈面積。
3)避難區應與建筑的消防登高操作場地相對應。
4)當建筑內的避難人數較少而不需要將整個樓層作為避難層使用時,除設備用房外,該樓層不應設置其他使用功能。
(3)直升機停機坪:超高層建筑的人員疏散及消防救援難度很大,規范要求建筑高度大于100m且標準層建筑面積大于2000m?的公共建筑,宜設置屋頂直升機停機坪,為消防救援創造條件。卻因建筑造型等原因難以設置時,應設置能保證直升機安全懸停與救援的設施。
結語:
每一棟超高層寫字樓都有被成功打造為“地標”的潛質,建筑師應該積極的參與項目的前期決策定位,努力挖掘項目自身的專屬特性,并將之轉化為適合在其基地上生長的建筑方案。新穎的方案創意,高效的平面設計,便捷的豎向交通組織,富有創意的公共空間……這些都應該屬于超高層寫字樓項目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捕捉關鍵信息、總結成功經驗,進而設計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希望本文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