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芬


【摘要】目的? 探究肺結核患者出院后行延續性護理的管理效果,為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選擇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出院后的管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觀察組給予延續護理管理,比較兩組復發率、生存質量改善情況及家屬滿意度等。結果? 觀察組生存質量、遵醫囑行為和家屬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但復發率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肺結核患者出院后行延續性護理能顯著降低患者的復發率,同時提高生存質量和家屬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肺結核;出院;延續性護理;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7-052-01
肺結核是一種以呼吸道為傳染途徑的疾病,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損傷,不僅治療費用高、病情易反復,同時病程長、傳染性強,且遷延不愈。有研究指出[1-2],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不能完全遵照醫囑用藥治療,失去了規律、全程用藥的治療效果;此外,還有部分患者會擅自停藥,造成病情惡化。延續性護理是護理程序的延伸,讓出院患者能在院外治療過程中依舊得到有效的、持續的衛生保健,促進患者的康復[3]。我院回顧性分析了100例患者的院外護理過程,現將其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出院后的管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所有患者均滿足中華醫學會肺結核分會制定的關于肺結核的診斷標準[4],且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發熱、咳嗽。咳痰和胸悶等癥狀,受試者意識清楚,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及院外訪視,生活可自理;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患者。對照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29-65歲,平均(42.5±8.7)歲;其中浸潤性肺結核22例,結核性胸膜炎12例,血行播散型肺結核10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6例。觀察組男36例,女14例;年齡25-62歲,平均(42.2±9.0)歲;其中浸潤性肺結核21例,結核性胸膜炎10例,血行播散型肺結核11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疾病類型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出院后給予常規護理管理,僅進行簡單的健康教育指導,每月通知患者復診。觀察組出院后給予延續護理管理,具體如下:采用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管理,充分了解每位患者在出院后是否遵醫囑,對消毒隔離的知識掌握以及對疾病的認識,通過電話、微信或短信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監督與指導,并請求家屬協助,加強對患者的監督。患者出院后第二天,通過電話和微信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包括血常規、血沉、胸片、CT、肝腎功能異常、結核復發出現的癥狀等。患者出院1周內,通過家庭訪視,對患者進行面對面交談,了解患者用藥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遵醫囑行為,詢問日常的飲食習慣與活動等,告知患者定期進行復查,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是否出現心理問題,并根據患者遵醫囑的程度,為患者制定隨訪計劃。
1.3觀察指標
采用自制生存質量評價表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比較,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生命力、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心理健康及總健康評分[5];對兩組患者院外的遵醫囑行為進行評價,包括定時用藥、按時復診、適當運動、合理飲食、充分休息、戒煙限酒、心情開朗等,其中上述事件良好率>96%則為基本遵醫囑,上述事件良好率50%~96%則為部分遵醫囑,上述事件良好率<50%則為不遵醫囑,遵醫率=(基本遵醫囑+部分遵醫囑)/例數×100.0%。統計兩組患者行護理管理后1年內的復發率與護理效果滿意率[6]。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生命力、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心理健康和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遵醫行為和復發率比較
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遵醫行為和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2.
3.討論
肺結核是一種患病率高、耐藥性強、感染性強、致死率高的疾病,對人體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容易造成威脅。由于該病需要長期進行治療,所以患者的依從性顯得尤為重要[7],故而合理科學的護理對患者的治療起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常規護理主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對其進行在院指導,包括用藥指導、檢查指導、膳食指導、運動指導和健康檔案的建立等,但在患者出院后并未進行任何的延伸護理,造成護理中斷,護理人員無法掌握患者出院后的情況,不能給予患者注意事項提醒,引發遵醫囑行為下降、生存質量下降等,難以讓患者的治療達到理想效果[8]。
延續護理不僅僅是一種院內護理模式,更是院外護理的延續管理,該項護理會為患者建立出院后的回訪檔案,并定期進行電話、微信等方式的回訪,詳細的記錄患者院外的身體情況。由于肺結核的傳染性強,部分患者對疾病的了解不多,導致患者對疾病充滿了焦慮、擔心和恐懼情緒,部分患者甚至害怕疾病惡化產生自卑心理[9],護理人員在與患者的交談過程重要注意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同時對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患者出院后還要定期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講解,鞏固患者對疾病的掌握;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情況,是否按時用藥、按時復診,飲食習慣如何,是否定期運動、充足休息等,積極搜集患者的各項健康信息。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采用延續護理后,觀察組生存質量、遵醫囑行為和家屬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但復發率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能讓患者在院期間和出院后獲得完整的護理流程,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展開不同程度的回訪,有效、即時的了解患者的情況,并對異常情況進行及時干預。通過延續護理管理,患者的復發率明顯降低,同時生存質量、護理滿意度及遵醫囑行為也顯著提升,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陳春紅,許日波.個體化延續護理改善AIDS/TB雙重感染患者生存質量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6):62-63.
[2]梁月貞,柳映霞,潘學嬌等.延續護理在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3):368-369.
[3]牛占坤.延續護理對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和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8):256-257.
[4]錢林美.延續護理對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1):1507-1509.
[5]杜姍菱,符玉蓮,袁美等.MDT延續護理在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7,28(10):1719-1720.
[6]李霞.延續護理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出院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3):21-23.
[7]王麗霞.延續護理對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和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1):263-264.
[8]鄭國琴,陸堅,麥襯嬌等.院外跟蹤護理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16):4-6.
[9]吳榮芹,王澤興,李盼等.院外隨訪護理對肺結核患者病情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7(1):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