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清




【摘要】目的:研究農村地區高危妊娠產婦作為婦幼保健工作主要內容的重要性。方法: 以2015—2018年統計的1571例高危孕產婦為對象,將順產和剖宮產的孕婦分為兩組,分析高危妊娠對對分娩方式的影響。結果:1571例產婦中,經陰道產704例,自然分娩率為 44.81%,剖宮產867例,剖宮產率為55.19%,不同高危評分產婦,對分娩方式具有重要的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剖宮產分娩方式與高危評分呈正相關關系,高危評分越高,剖宮產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早期認識高危妊娠,加強管理與監護,對孕產婦和幼兒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孕產婦;檢查;分娩方式;結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2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7-095-01
高危妊娠對母嬰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是造成產婦和幼兒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國內圍產保健的重要工作內容[1] 。加強圍產期保健是保障母嬰健康,降低圍產期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重要措施[1],此項工作的開展對孕產婦及新生兒的健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襄陽市高新區孕產婦保健服務情況,在轄區內對2015—2018年開展了抽樣調查工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資料來源于在襄陽北婦幼保健所2017年至2020年分娩的產婦總數2410例,其中高危妊娠孕產婦有1571例,占65.19%。
1.2 方法
對回收的湖北省統一印制的《湖北省孕產婦保健手冊》,進行相關數據分析和討論。
1.3 統計分析
應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結果分析
表1為2017年至2020年的孕婦高危妊娠率,2017年的高危孕產婦數為326,占2017年總孕婦數的59.38%;2018年的高危孕產婦數為347,占2018年總孕婦數的62.17%;2019年的高危孕產婦數為448,占2019年總孕婦數的65.88%;2020年的高危孕產婦數為450,占2020年總孕婦數的72.23%;
1571例高危孕產婦中,共有高危因素45種,其中二種以上因素 895人占 56.97 %,三種因素以上 457人占26.03 %,高危因素前10位分別是貧血、剖宮產史、高齡、臀位、BMI上升、孕41周以上、乙肝、人流≥2次、BMI下降、羊水過少(見表2)。
2.3分娩方式
本組數據統計,1571例產婦中,經陰道產704例,自然分娩率為 44.81%,剖宮產867例,剖宮產率為55.19%,不同高危評分產婦,對分娩方式具有重要的影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如表3所示。表4表示對整體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到的卡方檢驗結果,從表中可知,剖宮產分娩方式與高危評分呈正相關關系,高危評分越高,剖宮產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具體見表3和表4。
3 討論
3.1 孕產期母嬰健康狀況
在統計的1571例產婦中,高危妊娠所占比例較高,達到了65.19%。主要由于國家加強了對孕產婦保健的管理,孕婦在孕期要進行系統的產前檢查,特別是產科B超和實驗室能力建設有了較大提升,孕期貧血和胎位不正等能及時準確的得到診斷,本組統計,孕期貧血占到了高危因素的第一位,高齡升高占到了第三位,孕41周以上占到了高危因素的第六位,BMI下降位列第九,都和營養相關,提示我們加強孕期科學營養是圍產期保健的重要內容,是孕期健康宣教的主要方向。
3.2 妊娠期保健狀況
大部分孕產婦能遵從目前的產前檢查模式,產前檢査次數平均達到了8.98次,孕婦本人和家庭的重視程度相對比較高,孕婦希望從醫生那里得到更多的孕產期保健知識,對產前檢查的依從性較高。
孕婦在孕期均接受了健康教育宣教,但從本文統計來看,效果不甚理想,如剖宮產率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提醒廣大婦女保健工作者,在對孕婦宣教時要采取因地制宜、切實有效的方法,充實孕婦學校的課程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3.3 分娩期保健狀況
自然分娩率較低,只有44.81%,疤痕子宮是剖宮產的首位指征,提醒我們婦幼保健人員,產前要加強初孕婦自然分娩的孕期宣教,嚴格控制剖宮產指征,減少社會因素剖宮產[2]。本組資料統計還發現,高危評分越高,危險性越大,剖宮產率越高,提醒我們孕期保健要關口前移,盡可能在孕前進行孕前咨詢,幫助有高危因素的夫婦選擇適合的懷孕時期,以減低高危評分,提高產科質量。
3.4 產后保健狀況
隨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農村保健三級網絡的健全,產后訪視工作能按時按質的完成。
4 建議
1、設立孕前咨詢點,在婚檢的時候加大宣傳的力度,由專業人員給新婚夫婦進行宣傳,指導育齡婦女在最佳時期懷孕,以減少高危妊娠的發生或降低高危評分。
2、加大對村衛生室、服務站醫務人員婦女保健知識的培訓,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是轄區里最基層的醫療機構,直接服務本地段的村民,目前從我區現況來看,基層缺少婦女保健人員,管理和服務能力有限,只能在產后做產后訪視工作,訪視質量有待于提高,特別是第二次產后訪視以電話訪視為主,難以全面了解產婦和嬰兒的健康狀況。
3、加強孕婦學校的作用。孕婦學校不僅僅只對孕婦和配偶宣教,要擴大到密切生活的家庭成員,讓整個家庭參與進來,會有效提高宣教效果,改善母嬰生活質量。
4、增加產前保健門診和孕婦學校的宣教內容,使孕婦掌握更多孕產期保健知識,滿足不同層次孕婦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孫河清. 4578例孕婦產前檢查情況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08).
[2] 武明輝. 北京市孕產期保健現狀和需求研究[D].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