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碩(黑龍江工商學院)
綠色金融的發展能夠推動新能源以及環保等領域的技術更新,促進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不斷挖掘和增強經濟發展潛力。我國現階段處在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發展階段,扶持綠色金融發展的需求日益增加,促進綠色金融發展不單單要推動頂層設計,實現綠色資源的合理配置,深化落實產業結構調整,從而不斷優化經濟發展質量;同時要依靠金融機構和相關市場主體能夠主動促進綠色金融產品的改革創新,盡快淘汰傳統落后產能,助力綠色低碳產業的持續發展。
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了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工作要求,提出必須要把綠色經濟、綠色金融發展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對于綠色金融和傳統金融進行對比分析能夠了解到,二者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促進綠色金融發展要依靠創新的綠色金融業務來實現對機構、企業等經濟主體的有效引導,真正意識到綠色金融發展的意義,開展好生態環保工作,促進金融業務和環境保護的充分融合,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綠色金融借助于優化資源配置、強化風險管理以及合理市場定價來彰顯出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功能與價值,其中涉及到節能環保、綠色交通等項目運營、投融資風險管理等服務。可以說綠色金融是確保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穩步發展的關鍵助力[1]。
近幾年來國內綠色金融迎來了更快的發展階段,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到2020年年底,國內綠色貸款余額接近12萬億元,與2019年同期上漲20%,穩居全球首位;同時綠色信貸產品更加多元化,如綠色產業基金、排污權質押以及綠色融資租賃等;對于綠色債券來說,到2020年年底,國內綠色債券余額達到1萬億大關,存量位列全球第二,綠色債券發行主體數量153家,持續三年時間處于增長態勢;對碳交易來說,現階段雖然國內碳交易市場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交易量始終保持著增長的趨勢,到2020年8月,國內碳市場累積配額成交量在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左右,相對2019年增長30%,成交額達到92.8億元。
首先,促進綠色金融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實際需求。環保工作是否能夠取得最終勝利,從本質上來說關系到經濟結構以及發展模式,要盡快轉變傳統那種借助資源消耗和規模粗放擴張的經濟發展模式,積極推動環保產業以及環境友好型產業的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要求金融機構的主動參與,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確保經濟結構能夠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相契合。
其次,促進綠色金融發展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客觀要求。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好綠色金融的價格發現功能,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最后,促進綠色金融發展是金融機構自我轉型的需要。其一,積極促進環保技能和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對過去的高耗能企業進行更新升級,能夠為金融機構各項業務活動的開展帶來新的機遇;其二,基于人民銀行以及我國銀保監會給出的數據信息能夠了解到,綠色貸款不容易轉變為不良貸款,近年來國家政府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工作,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有所減少,其資產質量持續提高。
首先,政治制度有待健全,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近年來我國相繼頒布了一系列和環保、經濟相關的政策,慢慢組成了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框架,然而很多政策都不具備強制性,偏向于扶持和鼓勵為主,如此一來不能夠為綠色金融業務活動的開展帶來強有力的保障,導致一些金融機構可能會存在潛在的政策法律風險。
其次,綠色金融發展規模不是很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性不足。當前各類金融產品表現出同質化的趨勢,從而看出金融產品創新的重要意義,這是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基本保障,也是確保綠色金融市場處于活躍的關鍵舉措。綠色金融涉及到的融資方式較為多元化,綠色信貸便是非常普遍的形式,當前國內綠色信貸相關體系較為完善,因此該產品獲得了較為快速的發展,然而其他各種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并不平衡,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性還有待加強。
再次,相關專業人員數量較少,并未樹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認識。在綠色金融政策的指引下,綠色金融市場已經慢慢開始形成,市場主體數量持續提升,綠色金融得以有效發展。然而另一個方面,能夠了解到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更加傾向于行政方面,部分金融機構在這一過程中并不主動,導致該問題出現的關鍵性因素是綠色金融相關的專業人員數量不足,目前的大部分金融從業人員并沒有深入全面地認識到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意義。綠色金融的發展表現出較強的專業性,需要相關從業人員能夠全面了解各類金融知識,還應當掌握環境專業知識。
最后,針對綠色信貸產品的考核組織機構不完善。其一,當前很多金融機構都已經結合自身情況制定了關于綠色金融產品的制度規定,也開始建立了綠色金融發展的整體框架。其二,很多金融機構尚未組建獨立的負責綠色金融產品業務的工作小組或事業部,對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的組織保障不到位,能夠看到很多基層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的組織架構相對松散。其三,綠色金融績效考核不到位,考評方式需要優化,對績效考核的重視度不足。
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道路中應當充分發揮出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應當對當前的具體國情展開深入分析,確保綠色金融相關政策規定能夠貫徹執行,同時基于戰略眼光和社會發展的層面,對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予以科學規劃。政府相關部門不單單應當對綠色金融的科學發展予以引導,還應當基于財稅政策的角度出發提供更多支持,比如說借助于對綠色金融項目實施貸款補息、財政補貼或者稅收減免等,讓財政資金真正發揮實際作用。
要確保我國綠色金融的持續健康發展,應當積極拓展市場主體,在這一前提下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確保綠色金融產品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借助上述舉措來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市場環境,確保綠色金融的協調發展。比如說可以積極鼓勵支持證券和保險公司參與,促進綠色金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如此即可在拓展市場主體的基礎上給綠色金融市場添加更多新鮮血液,促進綠色金融市場朝著更加全面的方向邁進。
推動綠色金融的健康發展不單單需要借助政府部門的支撐,還需要做到社會各界的全面參與,才可以真正拓展其覆蓋范圍。比如說中介服務,它可以為綠色金融項目的實施帶來更多的支持服務,在這一形勢下必須要更加強調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專業人員隊伍的建設工作,能夠采取內部培訓與外部招聘的途徑,促進綠色金融從業人員隊伍結構的不斷優化。各個金融機構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要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綠色金融發展的基本內涵,相關從業人員也應當對綠色金融的重要意義有全面理解,金融機構也需要制定更加系統完善的推進綠色金融產品業務發展的工作方案,讓綠色金融發展理念和自身戰略發展目標充分融合,創設良好的內部環境。
對于綠色信貸管理來說需要落實好如下幾點工作:一是在營銷儲備階段,需要了解當地相關企業是否能夠達到環保標準,根據綠色產業指導目錄以及綠色信貸規定,將滿足政策支持的綠色項目予以入庫;二是調查階段,把相關項目的環保效應和社會風險當成主要調查對象;三是審查階段,傾向于審查項目相關環保手續文件是否齊全,確保其環保手續文件能夠真正滿足相關政策法規,針對可能出現環保風險的地方及時提出反饋,根據風險評估結果來合理確定授信額度;四是合同監督階段,必須要在合同內清楚規定項目運營時禁止違反環保政策規定;五是資金支付階段,嚴格遵循審批書中的相關內容,確保企業能夠貫徹執行相關環保手續后進行資金支付;六是貸后管理階段,不單單要對項目所在行業領域的環保政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還需要對企業經營管理時的實際情況予以全面監管,結合實際情況對企業實施風險分類,提升監管水平。
總而言之,促進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對現階段我國生態環保工作和經濟結構轉型表現出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目前在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依舊面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綠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還表現出一些漏洞與困境。因此本文搜集整理了相關資料,對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及其面臨的困境展開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能夠為我國綠色金融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微薄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