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昕 董 露(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近年來,直播行業迅猛發展,與直播行業相結合的網絡直播平臺商業發展模式也應運而生,時至今日網絡直播平臺中的商業模式仍在如火如荼地發展壯大。但是如何規范網絡直播中的商業形式,如何進一步促進網絡直播中商業的進一步發展,仍值得我們思考。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網絡直播主要是指主播在現場安裝信號采集設備將自己的聲音或者視頻導入到網絡直播平臺中,網絡直播平臺在將這一內容上傳到網絡平臺直播觀看區,將這些內容提供給直播觀看者們。截止到2020年,我國網絡直播用戶已經到達5.6億,網絡直播的發展,進一步帶動了網絡直播商業模式的發展,直播商業正在不斷的壯大。直播獲得利潤來源主要有:網絡直播平臺會根據直播的觀看者,也就是網絡主播的人氣,根據網絡主播直播時間來為網絡主播們提供薪水。網絡主播們的人氣越高,那么薪水也就越高。
直播觀看著可以打賞網絡主播,網絡主播將這些打賞與網絡直播平臺進行利潤的劃分之后得到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利潤。最后,網絡主播們可以與電商相結合,為產品生產者提供產品推薦以及曝光的服務。最終所得收益網絡主播們將與網絡直播平臺以及產品的生產者們進行合理分配,通過這種方式來讓主播獲取屬于自己的那份利潤[1]。
(1)由于直播平臺的門檻較低,且獲得利潤比較快速,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直播中,這也使得網絡直播亂象叢生。首先,由于主播的名氣或者說人氣是直播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獲得更多的人氣以及觀看人數,一些網絡平臺會采取不正當的手段挖走其他平臺比較有名氣的主播?;蛘哒f一些其他技術手段來對其他網絡直播平臺進行攻擊,競爭方式不合理、不合法。
(2)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主播們會采取各種方式來增加自己的人氣,這就使得直播中可能會有一些低俗化的內容,會誤導觀看直播的青少年。
(3)雖說網絡直播在不斷壯大,但是有關網絡直播的規則制定以及監管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今有關網絡直播的規則制定還是不夠完善,網絡平臺對于主播以及直播內容的監管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就使得一些主播踩在網絡直播規則的邊緣線上來打擦邊球,直播中也會出現暴力行為。
用戶打賞是網絡直播平臺以及網絡主播最初也是最傳統的盈利模式。用戶在觀看直播前,或者說在觀看直播過程中可以購買一定數量的金幣,也就是說,直播中的虛擬貨幣,或者在直播中的購買專欄購買虛擬禮物,比如說鮮花、火箭、直播特效等。網絡直播平臺會將這些禮物以及虛擬貨幣進行折現,與主播們一起分配這些利潤[2]。
電商帶貨式的網絡直播平臺商業模式是近些年來新興的商業模式,網絡直播平臺以及網絡主播們與電商進行合作,通過銷售產品來獲得利潤,直播帶貨成為電商發展的新路徑。通過直播,主播可以為用戶們更好地展示產品的性能,介紹產品的特點,使得產品的介紹不再局限于文字以及圖片,能讓消費者進一步地了解產品。除此之外,主播們可以與產品提供者進行協商,產品提供者可以為直播觀看者們提供一定的優惠,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購買產品。最后產品提供者與網絡直播平臺以及主播們進行利潤的劃分,主播們銷售更多的產品也就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與面對面直播以及帶貨直播不同,一些直播用戶可以選擇不露臉提供音頻相關的直播內容。比如說主播們可以音樂直播,來為用戶們唱歌,和用戶們一同聊天等。這種形式的直播,與傳統的露臉直播不同,更加強調直播內容的重要性。主播們可以憑借自己的音樂實力,依靠自己的音樂內容來留住用戶,吸引更多的觀看者。網絡平臺可以根據主播們的人氣,以及用戶的觀看時長來為主播們提供薪水。
為了推動網絡直播平臺商業的發展,首先應當提升對于網絡直播內容以及網絡主播的監管能力。首先,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當前直播行業的規則,將這些規則進行細化,嚴厲懲罰那些打擦邊球以及違反規則的主播。其次,網絡直播平臺應當對網絡主播進行一定的培訓,在網絡主播進行直播前應當明確什么是可以直播,什么是不可以直播,如果直播內容不當應當面臨怎樣的懲罰。除此之外,網絡直播平臺應當對主播的直播內容進行審核,鼓勵直播觀看者對主播的不當的直播內容進行舉報,進一步凈化網絡直播環境。
首先,在直播之前主播們應當始終將觀眾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觀眾們的權益,拒絕商業欺騙行為;其次,主播們應當注重直播的質量,要將直播內容設計得更富有主播的個人色彩,直播內容要多樣化,要能夠真正吸引到觀眾;最后,直播平臺應當對主播們進行培訓,提升主播的素質水平;同時也要邀請知名主播來增加熱度,吸引更多的觀眾。
直播的主要收入來源有:用戶對于主播的打賞,直播的付費觀看或者直播中賣出的商品的收費等。在直播正式開始前,主播必須明確收入來源是什么,并根據收入來源為用戶制定相應的規則,使得商業直播能夠更加規范,也能夠進一步約束用戶的行為。
由于直播的門檻比較低,因而符合網絡直播平臺要求的人員都可以進行直播,幾乎全員都可以參與到商業直播中。因而商業直播平臺用戶較多,用戶既可以是主播也可以是觀眾。于是網絡直播平臺的客戶就包括網絡直播平臺的使用者和網絡直播平臺的消費者兩種。在用戶進行商業直播平臺注冊時,應當對這些用戶進行細分,分清是網絡直播平臺的使用者,還是網絡直播平臺的消費者,之后再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
渠道通路的完善是指網絡平臺主播與直播產品生產者之間溝通以及產品流通的渠道與通路,也是指網絡平臺主播與直播觀看者之間溝通以及產品流通的渠道與通路。首先,直播平臺應當為網絡平臺主播,網絡平臺觀看者以及直播產品的生產商提供交流的平臺,除了直播中的交流外,應當有一個平臺來進行關于產品流通的交流。這一要點主要是針對電商式的網絡直播商業模式,直播產品生產者在直播開始前相當于網絡直播溝通接觸,直播商品生產者為主播以及直播用戶提供一定的優惠,讓主播在網絡直播平臺中推薦該產品,提供該產品的曝光率[3]。
其次,在將這些產品賣給直播觀看者之后,主播應當對產品的物流進行監督,督促產品生產者將產品送至用戶手中。主播應當在這一過程中起到紐帶的作用,幫助雙方進行溝通,如果產品存在不合格等情況,主播應當與用戶一起向生產者投訴,為用戶爭取合法權益。
首先是直播平臺與主播之間的關系,在商業直播正式開始之前,網絡直播平臺應當與主播進行協商,明確直播利潤的分配;除此之外,網絡直播平臺應當監督主播的直播行為,以及直播內容。
其次,主播與用戶之間的關系,網絡平臺主播與用戶可以不只是直播內容提供者以及直播內容觀看者,網絡直播觀看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關注這些網絡平臺主播成為他們的粉絲,或者說忠實用戶。網絡平臺中的主播可以為粉絲或者說這些忠實用戶提供一定的優惠或者福利,進一步強化二者之間的關系。
最后,網絡直播平臺與網絡直播觀看者之間的關系,首先在網絡直播觀看者進行網絡直播平臺注冊時,平臺應當向觀看者明確網絡平臺的使用規則,讓他們自主選擇。同時這些用戶在平臺中自主選擇他們喜歡的內容,自助進行網絡直播的評價以及對于主播的打賞等。除此之外,網絡直播平臺可以為用戶提供會員服務,為這些用戶提供主播打賞或者說付費內容觀看等服務。網絡直播平臺通過這樣的形式加強與用戶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固定用戶,將這些用戶留在平臺。
本文首先介紹了網絡直播,如今網絡直播獲得利潤的形式主要有:根據人氣獲得的時薪,直播中獲得的打賞,以及商品銷售獲得的利潤等。主要的商業模式有:用戶打賞式、電商帶貨式、以及音頻直播式網絡直播平臺商業模式。雖說網絡直播平臺商業發展不斷壯大,但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為了進一步推動網絡直播平臺商業模式的發展,應當提升監管能力,明確直播的價值主張以及收入來源的途徑,完善產品購買以及銷售的渠道通路,對客戶進行進一步的細分,維系與客戶之間的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