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春娥(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中小企業由于流動資金不足、信用水平不高、傳統信貸難,面對危機通常沒有足夠的抵抗能力。動產抵押貸款是改善我國中小企業現金流、緩解其融資難的一條有效途徑,但傳統意義上的動產抵押貸款,在管理上和操作上都存在一些瓶頸因素,導致其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隨著現代物流業的迅猛發展,由其作為第三方擔保,參與監管的存貨融資業務,可有效帶動動產質押類業務的有效發展,實現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雙贏。
對于金融機構來講,傳統的信貸業務渠道無非是固定資產抵押貸款、擔保或者聯保等保證貸款。在企業固定資產抵押價值不夠、擔保貸款需要提供反擔保措施、聯保貸款在經濟下行時風險放大的情況下,金融機構需要在嚴格控制信貸風險的前提下開拓業務渠道,需要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推進融資創新。例如使沉淀的企業存貨轉化為金融機構貸款的有效保證,這種方式能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成為傳統融資手段的補充,可替換擔保或者聯保貸款。這樣不僅能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豐富金融機構服務內容,完善融資服務體系,同時也能間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區域實體經濟發展。
“融資難、融資貴”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據了解,經營風險高、規模小、信用水平低、固定資產少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吸納社會就業的中堅力量。如何在防控信貸風險的同時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金融機構普遍需要探索研究的難題。中小企業流動資產相對較多的現狀,為金融機構利用存貨為其提供金融服務提供了條件。選擇那些價值穩定、易于盤點、保質期長、易于變現的貨物作為押品,借助有資質的專業第三方監管機構對押品進行有效監管,既有利于金融機構控制風險,又有利于緩解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局。
產業鏈金融,顧名思義就是金融機構以產業鏈核心企業為依托,針對產業鏈各個環節,設計個性化、標準化的金融服務產品,為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一種服務模式。以建筑行業為例,涉及到建筑中用的鋼材、電纜、瓷磚、玻璃、砂石等商貿企業,可以為其提供擔保存貨融資服務;對于房屋開發可以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項目開發貸款;對于房屋出售可以為購房者提供按揭貸款。這樣從上游材料供應,到中間房屋開發,再到終端用戶購買實現了不同金融產品的全覆蓋服務。由此可見,擔保存貨融資可以點帶面推動產業鏈金融的發展。
擔保存貨融資是對流動資產進行抵質押,是根據存貨規模匹配貸款金額,能有效減少短貸長用的現象,使得流動資金貸款投入到實際經營活動中去。對于企業來說,擔保存貨融資如同一劑“活血”良藥,使暫時閑置的原材料、半成品、產品存貨成為可替代土地、房產等可抵質押變現的資源。沉淀在生產加工環節的存貨在不影響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價值得到盤活。提高了資金利用率,加快了資金周轉,使有限的資金能夠投入再經營中,提高了企業資金的流動性。
開展擔保存貨融資業務最大的風險就是權屬風險。如果擔保存貨不屬于借款人所有,是沒有權利以此作為押品進行融資的。因此,開展擔保存貨融資業務之前,必須調查清楚存貨權屬。對于外購的貨物,一般通過購銷合同、發票、付款憑證以及發貨清單等資料核實貨權歸屬問題。對于自產的貨物,重點需要防范的是借款人已出售但尚未發貨的貨物,必須事前調查清楚,借款人要予以承諾,防止出現哄搶等事件。第三方監管機構要通過在監管現場懸掛標識標牌、安裝監控、派人駐守等措施來宣示權利。
開展擔保存貨融資業務必須要選擇價值穩定的貨物作為押品。對于價格波動頻繁的貨物,第三方監管機構必須每天核實價格,需要特別防范存貨跌價。一旦發現價格跌破《擔保存貨監管協議》中規定的價格,需要借款人補貨防止出現存貨價值低于最低監管值的情況。同時要立即向金融機構匯報,建議調整存貨價格,防止貨物不足值帶來信貸風險。在擔保存貨融資活動中,擔保存貨的種類、價格等因素是整個信貸流程中相對薄弱的環節,要通過完善對擔保存貨價值的內部動態評估,規范評估機構資質管理和外評價值審核,加強擔保存貨價值預警和風險監控等手段來提高擔保存貨的價值管理水平[1]。與此同時,擔保存貨的價值應該得到合理評估并不斷予以更新。
選擇保質期限相對較長的貨物作為押品是開展擔保存貨融資的前提。因此,在監管過程中必須檢查押品保質期,防止出現過期押品仍存放在監管倉庫的情況,以及以次充好的貨物作為押品流入到監管倉庫。這就需要第三方監管機構從外觀查驗上下狠功夫,對于出入庫的每件貨物都要進行認真檢查,重點放在入庫貨物上。對于庫存商品,也要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防止出現貨物過期的情況。只有存貨品質有保證,才能確保貸款資金安全。
針對企業道德風險,主要是在貸款前期要做好盡職調查。通過了解借款人是否有民間借貸、企業老板是否有不良嗜好、企業在社會公眾中的口碑等,以此作為判斷依據。如審查都沒有問題,才可走貸款審批流程。在貸款執行過程中一旦出現風險苗頭,比如借款企業不配合、強行出貨、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等情況發生,第三方監管機構應在第一時間予以制止并向金融機構進行匯報,通過金融機構給借款企業施壓,將可能發生的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萬一出現不良貸款,為了防止信貸資金出現危險,就需要金融機構將借款人的擔保存貨進行處置來抵償貸款本息。如果擔保存貨價值相對較高、數量較大,出現不良貸款時再進行處置可能會出現時間跨度大、處置難、處置慢等問題。因此,選擇擔保存貨時必須要遵循易變現的原則,在貸款初期就要尋找潛在的處置渠道,并且金融機構要與借款企業簽訂代售代償協議。一旦出現不良貸款,金融機構就可以立即執行代售代償協議,快速處置變現,抵償貸款本息。
企業經營風險的防范主要是在貸前調查時對借款企業實際經濟現狀、資信程度進行詳細、真實的準入審查,嚴格按照貸款審批條件對其進行詳細考察和測算,審查財務信息真實可信程度,核算財務費用、銷售毛利等相關指標的關聯真實度。審查企業經營方向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方向,避免因國家宏觀調控以及政府政策調整導致企業經營出現問題進而引發信貸風險。與此同時,還需要分析借款企業資產負債率,考慮借款企業收入和現金流。借款企業的還款來源是存貨銷售變現產生的現金流,對借款企業主體進行考核時應著重考察企業的銷售水平、企業的運轉周期(應收賬款的回款期限)、企業的誠信度等方面的因素[2]。
通過對擁有專業監管資質的金融倉儲企業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到,實施第三方監管主要是運用現代遠程網絡監控、紅外報警、電子定位、遠程控制等物聯網技術,利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擔保存貨監管風險控制系統,嚴格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為金融機構提供擔保存貨融資監管服務;并借助中國擔保存貨交易平臺實現抵質押物快速變現,借貸雙方與第三方監管機構簽訂擔保存貨監管協議。由此可見,第三方監管在擔保存貨融資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在擔保存貨融資業務中,第三方監管機構以金融機構委托人和借款企業存貨保管人的雙重身份參與其中,運用擔保存貨融資風險控制系統,通過現場監管、定期報告、不定期巡檢等管理方式,借助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和智能化的硬件設施為金融機構提供借款企業第一手的運營資料,有效地減少金融機構和借款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對借款企業的流動資產以及貸款使用路徑實行有效監控,降低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
專業第三方監管機構介入存貨融資業務中,可以有效預防和阻止重復抵質押情況的發生;確保存貨價值符合監管要求,防止出現貸款金額與存貨價值不匹配導致信貸風險放大,降低借款企業的違約成本。在現場監管過程中,監管機構可以站在第三方公正的角度對監管倉庫管理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提高監管倉庫利用效率,優化倉庫管理水平。這對于融資企業提高管理水平、減低經營成本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規范有序的第三方監管能有效防范擔保存貨融資業務可能出現信貸風險和區域性金融風險,促進擔保存貨融資業務得到金融機構的持續推進,進而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取得融資。這對于促進擔保存貨融資業務發展、推動普惠金融和產業鏈金融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