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永軍
(定西市生態環境局安定分局,甘肅 定西 743000)
土壤中富含大量可用資源,糧食種植以及住房建造等均離不開土壤。但是,隨著各產業的飛速發展,產生了很多能夠引起土壤污染的物質,其中,重金屬對土壤造成的危害最大,而且重金屬屬于非常難分解的污染物。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種修復技術,對污染土壤進行有效修復,從而使土壤能夠持續發揮其應有功能。
當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超標時,土壤就會呈現出高度富集重金屬的狀態。重金屬含量過高會對土壤中生存的動物造成嚴重的危害,不僅會抑制動物的生長,而且會威脅動物的生命安全[1],還會對土壤中的動物群體數量以及群體結構造成一定的破壞,從而導致土壤生態系統失衡,進而使區域內的土壤喪失其應有的功能。
土壤受重金屬污染后,植物生長十分緩慢,而且植株較為脆弱。由于這種現象很難被直觀觀察到,因此很容易錯過最佳的搶救時間,從而造成植物大范圍死亡。農田土壤受到重金屬污染后,不僅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而且重金屬元素會隨著作物的生長不斷累積,并通過作物的內部運輸到達作物的果實,從而使果實的食用價值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嚴重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食物以及飲用水等均離不開土壤,當人們食用被重金屬污染的植物或動物時,會間接大量攝入重金屬,從而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2]。另外,人類隨時會與土壤接觸,在接觸過程中會有微小的重金屬通過皮膚表皮系統進入人體內部,從而對人的生長發育造成一定的影響,最終使身體健康受到威脅。
2.1.1 換土法。換土法就是將受到污染的土壤清除,然后替換成無污染的土壤,從而使土壤重金屬污染情況得到緩解[3]。目前常用的換土法有3 種。第一種是直接換土法,即將受到污染的土壤清理走,然后添加干凈的土壤。這種方法能夠達到很好的修復效果,但是工作量較大,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較適用于小范圍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第二種是客土法,即在原有的土壤基礎上,添加大量的無污染土壤,并將兩者混合,從而降低重金屬的污染程度。第三種是翻土法,即采用土壤深翻的方法,使深處無污染的土壤與表層受到污染的土壤進行混合,從而對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土壤進行稀釋,以此來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雖然應用換土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但是不能從源頭上修復污染土壤,具有一定局限性。
2.1.2 玻璃化技術。玻璃化技術,即利用專業的設施,經過高溫高壓的方式將污染的土壤進行玻璃化,從而使土壤中的重金屬固定,進而有效地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屬。玻璃化技術對土壤的修復效率較高,而且修復效果良好,但是該技術的應用需要相關設備的支持,工程量較大、成本較高,因此玻璃化技術一般適用于價值較高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中。
2.1.3 電動修復技術。電動修復技術,即采用通電的方式,使土壤中的重金屬聚集在電極附近,從而對該區域的重金屬進行清理,進而達到土壤修復的目的。電動修復技術在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時,能夠獲得很好的修復效果,所投入的修復成本也較低,并且不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二次危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應用電動修復技術時要對污染土壤的防滲層進行及時處理,以防重金屬遷移到土壤的更深處,加大土壤修復難度。
2.2.1 化學淋洗修復技術。化學淋洗修復技術就是將淋洗液加入污染土壤中,促使重金屬遷移到淋洗液中,然后將吸附了大量重金屬的淋洗液進行回收,并進行相應的處理,從而實現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該技術的應用原理與電動修復技術類似,都是利用重金屬的聚集效應進行處理。化學淋洗修復技術主要適用于沙質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不同種類的淋洗液對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4]。在實際應用中,雖然淋洗液修復技術能夠得到很好的修復效果,但是淋洗液很容易對地表水造成污染,并且回收淋洗液時還會帶走土壤中的部分營養元素。因此,使用化學淋洗修復技術會使土壤肥力下降,從而影響植物生長。經過多次實踐,相關學者將化學淋洗修復技術與深層土壤固定技術進行結合,可以將重金屬固定在深層土壤中,從而有效降低其對地表水的污染。
2.2.2 化學固定修復技術。化學固定修復技術也被稱為原位固定技術。這種技術主要是把磷酸鹽、沸石或其他有機物質加入被污染的土壤中,改變土壤中重金屬的理化性質,使重金屬被氧化還原或者沉淀,從而有效降低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并且能夠有效防止重金屬污染范圍擴大。化學固定修復技術能夠起到良好的修復效果,而且操作過程相對簡單,但缺點是不能夠徹底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屬。
2.3.1 微生物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是將微生物添加到土壤中,使土壤中的重金屬被微生物的分泌物所固定。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將藍細菌、動膠菌等加入土壤中,從而在土壤內產生大量的多糖、糖蛋白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與重金屬形成絡合物,從而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達到修復土壤的目的[5]。運用微生物修復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控制重金屬的污染范圍、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抵抗力,起到良好的修復效果,而且投入的成本較低。
2.3.2 植物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包含多種修復方法,如植物提取法、植物揮發法、植物穩定法以及植物促進法等,這些方法均能夠達到良好的修復效果。植物提取法是將土壤中的重金屬富集到土壤上種植的植物體內,然后將這些植物進行砍伐,從而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植物揮發法是利用植物的新陳代謝,使重金屬隨著植物的代謝過程而揮發,從而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植物穩定法是利用植物將重金屬吸附固定在土壤表層[6];植物促進法是通過在污染土壤中栽種植物,促進微生物對土壤重金屬的利用,從而起到去除重金屬的作用。研究表明,當礦區內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超標時,可以種植鬼針草、菊芋、狗尾草等植物,對重金屬進行富集和清除。
土壤重金屬污染已經嚴重威脅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對重金屬污染土壤進行修復迫在眉睫。常用的土壤修復方法有物理修復法、化學修復法和生物修復法等,這些修復技術均可以達到良好的修復效果,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時,要根據實際污染情況和土壤特點選擇適合的修復技術,也可以同時運用多種技術進行修復,以確保修復更加高效,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抵抗力,從而使依靠土壤生存的植物、動物能夠良好生長,并降低重金屬污染對人身體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