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珍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金華中醫院 浙江金華 321000)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加之飲食不規律、熬夜加班、吃外賣等習慣,導致胃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數據顯示,我國胃腸病患者有1.2 億,消化道潰瘍發病率為10%,慢性胃炎發病率為30%。當出現胃痛癥狀時,人們往往會自行服用止痛藥以緩解疼痛。在原因不明情況下,盲目服用止痛藥可以改善癥狀,但會掩蓋疼痛的部位、性質以及疼痛的規律,不利于醫生觀察病情和判斷患病部位,可能導致誤診。如患有胃部基礎疾病者,服用止痛藥無異于雪上加霜。
止痛藥正名為“解熱鎮痛藥、非甾體類抗炎藥”,多用于發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等。吃下止痛藥疼痛癥狀會緩解,但能損傷胃黏膜。研究顯示,健康人服用阿司匹林后16分鐘可出現胃黏膜損傷;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導致消化道出血的風險。調查顯示[1]:70%的人由于胃疼亂用止痛藥,出現潰瘍、出血、胃腸道穿孔;4%的人出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20%~30%的人會引發胃炎、黏膜損傷;2%~4%的人患上胃潰瘍;5%的人甚至出現胃穿孔現象。因此,胃疼時服藥需謹慎,切記盲目亂服止痛藥。
胃疼時必須明確原因才能對癥下藥。例如,胃痙攣引起的胃痛,表現為上腹部劇烈絞痛,應及時采用解痙藥,如6-542、顛茄等,以緩解胃部痙攣;胃潰瘍引起的疼痛服用抑制胃酸類藥物,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蘭索拉唑等;急性胃腸炎造成的胃痛服用胃黏膜保護藥物,如替普瑞酮、硫糖鋁等。
“老胃病”不妨試試中醫療法
(1)山藥百合大棗薏苡粥。用于胃部隱痛口干患者。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共煮粥。山藥百合大棗薏苡粥具有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功效。適用于胃脘隱痛、饑不欲食、口干咽燥、形體消瘦患者食用。
(2)砂仁羊肉湯。用于脘腹冷痛腹瀉者,將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數片及適量羊肉共煮湯,熟后放入適量食鹽。砂仁羊肉湯具有健脾散寒、溫胃止痛功效,適用于胃脘隱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溫、神疲乏力患者食用。
2.1 吳茱萸粉貼涌泉穴。取吳茱萸適量,打成粉,醋調為稀糊狀,外敷于雙足涌泉穴,每晝夜換藥一次,連續半個月,同時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2.2 蒜泥貼敷涌泉穴。取大蒜適量,搗碎涂于雙側涌泉穴。包扎固定,待足部有強烈的刺激感時,疼痛即止。
2.3 艾灸穴位。艾灸是通過穴位的刺激,來緩解胃痛、胃酸以及胃脹等各類胃部不適癥狀。在使用艾灸治療胃病的時候,就需要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穴位,也可以選擇艾灸期門穴、太沖穴以及合谷穴。通常一個療程是半個月左右,就能夠讓各類的胃病癥狀有所緩解。
1.1 少量多餐,避免過饑過飽。選用易消化、營養價值高及保護胃的食物。
1.2 宜用蒸、熬、煮、氽、燴等烹調方法,忌用煎炸的食物。
1.3 忌用粗纖維多、硬而不消化的食物。避免用過甜、過酸、過冷、過熱及辛辣食物。
2.1 少量多餐,可增加無糖牛奶、蘇打餅干、多堿饅頭等。
2.2 忌用煎、炸、烹、溜、燒、生拌的食物。宜進食奶油和黃油(可抑制胃酸分泌)。
2.3 忌食粗纖維多的蔬菜、咖啡、濃茶、烈酒、辣、酸、芥末及過甜的食物。
3.1 少量多餐,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可適量增加醋調味并助消化。
3.2 進食新鮮綠葉蔬菜,如番茄、油菜、菠菜、胡蘿卜等。進食肉汁及或濃肉湯有助于胃液分泌。
3.3 .限制含堿多的面條、饅頭、奶油、黃油等能中和胃酸分泌的食物。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經全面檢查確診后進行系統治療,并配合精神方面進行調養,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所以,胃痛患者應該醫院定期做胃腸鏡檢查以確定病因,不能盲目亂用止痛藥,否則加重病情,最終形成“老胃病”。平時生活中,可以選擇中醫內服和外用的方法,改善生活習慣,養出好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