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杰(河北經貿大學)
普惠金融是2005年時聯合國提出的一個概念,其的目的為:為社會各個階層的民眾提供金融服務,從而給予實體經濟發展更高的支持。其的內涵為:①普惠金融隸屬于理念。其之所以被大力推行,是因為公民享有享受金融服務這一權利,并且通過其公民可以參與到經濟發展中,從而為共同富裕、構建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②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多為老年人、城鎮低收入群體、殘疾人等。所以服務對象的需求可以對金融體系的發展、行動起到決定性作用。簡單來說,普惠金融將服務對象當做了核心。③普惠金融并不是免費的金融服務,而是一種門檻較低的金融服務,其宗旨為讓每個人都能將實惠且可持續的金融服務享受到。
農村的貧困人群手中并沒有資金,所以其沒辦法進行發展生產,但是傳統的金融體系是不包括這些群眾的,所以其一直無法擺脫貧困。而普惠金融是為貧困人群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可以幫助貧困人群進行生產性投資,從而有效擺脫貧困。此外,普惠金融的發展可以推進教育、醫療公平等,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普惠金融發展是農村經濟的核心內容,其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通過調查結果顯示,鄉鎮的銀行網點覆蓋率是大于1的,但是每萬人擁有的ATM數、POS數、銀行網點數均不高于10。這也就是說每個鄉鎮最少有一個銀行網點,但是金融服務設施較少,沒辦法滿足群眾需求。倘若遇上節假日,那么群眾在享受金融服務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排隊上,這樣,就對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可得性造成了影響。
當前的普惠金融將扶貧貸款當做了重點,給予了大力支持,反而忽視了民生領域。假設有人想要創業,來到了農村信用社貸款,但是其可貸余額較少,還可能出現無法獲得貸款的情況;有人想要通過農村信用社貸款進行學習,但是可貸金額較少。此外,小微型企業因為缺少抵押物、風險防控機制不夠健全、征信存在不良記錄,來到農村信用社貸款的時候,會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沒辦法獲得貸款。
二十一世紀又被稱作信息化時代,所以數字交易筆數在不斷的增加。但是農村大多數為留守老人、兒童,其對于數字支付這一概念了解的不深,所以在農村信用社辦理業務所以進行支付的時候,其還是傾向于使用傳統的服務工具。為迎合時代發展,為使人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需要將數字支付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率重視起來。
在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發現,農村信用社將信用檔案重視起來了,但是根據建檔數據來看,建檔的多為企業、農戶,反而使個人信用檔案建檔率并不是很高。
因前期部分保險機構盲目的增加保險品種,并不重視服務質量,所以導致保險機構出現了信譽不良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人民群眾對保險機構產生了不信賴感,不愿意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到保險中。
在信息化時代,數字支付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倘若跟不上時代節奏,那么終將被時代所淘汰。因此,農村信用社應該將數字支付的使用推動。具體來講,農村信用社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應該將“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當做原則,并基于農村經濟活動特征對支付結算品種進行不斷創新。換言之,農村信用社需將非現金支付業務數量提高。其次,農村信用社要進行宣傳。不過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注意,這里的宣傳并不是說喊口號式宣傳,單純的告訴群眾“數字支付好,不用數字支付工具就是落后者的表現”,而是要讓群眾明白數字支付工具好在哪里,為什么要使用數字工具。在群眾對現代化的支付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后,可給予其鼓勵,使其將數字支付工具有效的運用起來,這樣既可以使群眾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也可以將結算效率提高。第三,政府財政可給予一定補貼。非現金支付推廣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而且較難推進。尤其農民群眾思維已經形成了定勢,對新鮮事物較難接受。通常工作人員提一下數字支付,農民群眾都會直接說那是高科技,我不會。長期處于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會對數字支付的推廣工作喪失積極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財政部門可給予非現金支付服務工作人員一定的補貼。
針對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設施少這一問題,政府可將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力度加大,將農村的金融服務網絡覆蓋范圍擴大;可以將涉及普惠金融的農村信用社的ATM機、pos機等金融設施布放量增加,使農民可以就近選擇金融服務;可以建設起多功能的金融綜合服務站,使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功能變得豐富化。
保險機構想要長遠發展,并且使農民愿意投保,就需要加強服務質量,堅持“信譽第一”的原則。具體來講,保險公司在招募業務人員時需進行背調,要確保農村業務人員在當地有著良好的信譽、品行端正,而且有著較強的活動能力、廣泛的社會關系。在確定了這些后,保險公司需對業務人員進行培訓,并定期進行考核。在業務人員真正的掌握了理論知識后,保險公司可進行模擬訓練,確保業務人員具備較高的宣傳水平之后再讓其上崗。只有這樣,才能將保險知識宣傳工作做好,業務人員才能根據群眾的需求提供針對性的保險服務。此外,業務人員可免費給農民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以及相關產品的咨詢服務,從而借助其使農民群眾對保險進行改觀。保險企業還需考慮到農村地區的消費能力,要基于此創新保險產品。
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可以將農村金融服務環境改變。建設農村信用體系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進行完善,要加強小微型企業以及農戶的信用信息征集,并及時將其進行更新。通過這些工作,可為金融企業將優質客戶篩選出來,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其次,農村信用社可以將農戶電子信息方案、信用評價體系進行建立,借助其對農村融資環境進行優化。第三,農村信用社要基于農民特點宣傳信用知識,使農民對開展農村信用的意義、目標、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提高農民的信用意識,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來。第四,要將農村信用建設督察制度建立起來。具體來講,農村信用社需要將農村信用信息建設當做一項任務,將其納入到工作績效考核中,并建立起完善的督察制度,通過層層緊抓落實信用信息工作,為農村信用信息工作提供保障。
總而言之,普惠金融對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但是在普惠金融的發展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如:金融服務設施少、民生信貸有待提高、需普及數字支付、個人信用方案有待完善、保險品種發展不均衡。為使我國農村普惠金融更好的發展,上述提供了幾個策略:推動數字支付的使用,健全金融服務設施,完善農村養老保險體系,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相信借助這些策略可以構建起多層次的農村信用社普惠金融體系,為農村信用社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從而有效的將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推動,使我國的金融體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