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璇(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在19年年初的時候,我國政府頒布了《政府會計制度》,以此使得高校自身的會計管理模式出現了較大改變。為此,高校需要做出有效調整,改進會計核算的方法。
自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針對財報制度展開全面改革。而高校屬于事業單位,自然需要參照制度原則進行報表編制,以此將各類資源的應用情況予以反映,匯報資源使用責任履行的情況,進而為制度出臺創設了優良條件。
1.八要素
所謂八要素,指的是政府會計制度里面包括的“5+3”要素。早期高校在進行會計管理的時候,實際應用的“5要素”過于陳舊,無法滿足當前的具體需要。而在額外加入了預算收入、支出以及結余三方面要素之后,能夠對原有的5要素起到彌補的效果。
2.雙體系
所謂“雙體系”,主要指財務體系及預算體系。其中,財務體系主要對各類經濟業務展開處理,在期末階段,財務報表需將五個要素全部填入,反映單位現有的財務水平。對于預算體系,目的是對當前預算具體執行的效果展開反映,以此為基礎開展資源管理工作,把握資金結存、來源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計劃。在期末階段,在預算報表之中,將三要素全部填就。
3.雙目標
所謂雙目標,主要是指當前財務具體運行的情況以及預算執行的相關信息內容。一般來說,合適體系主要針對經濟業務展開處理,并由分錄作為基礎,通過記賬以及明細生成的方式,全面反映單位特定時間內的經濟狀況。
4.雙基礎
所謂“雙基礎”,主要是指“收付實現制度”以及“權責發生制度”的綜合。在開展預算會計的時候,將收付實現作為基礎部分,具體包括借入的款項、投資的款項以及采購時的金額等。在應用權責發生制過程中,單位需要對當前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予以反映。在收支報表和結余表之中,將收付制度作為重要基礎。
1.會計分錄
一些和財務投入、預算方面有聯系的銜接、存款以及其他資金,基于相同的會計憑證,生成“雙分錄”,以此采取平行記賬的方式。這其中,財務分錄能夠將會計工作自身的核算效果全部展現出來,而預算分錄又能展現出會計自身的核算水平。
2.報表相互勾稽
基于政府部門的相關要求,在相同的憑證上面,同時生成“雙分錄”,以此使得憑證內部的數據做到全面平衡。在期末階段,無論是會計報表還是預算報表,也都需要基于“雙分錄”本身,以此讓其中的各項內容做到相互勾稽,保證數據足夠平衡。
1.財務會計
額外加入了研發支出,以此對資金研發投入予以計算;增加經營管理內容,以此核算后期部門的相關經營支出;增加了預算負責的相關內容,以此對現有的凈資產重新展開分類,包括累計結余、特定基金以及余盈分配等。
2.預算會計
參照會計制度的相關要求,高校當前的各方面現金收支都要納入預算里面。在現有的預算會計之中,額外加入預算收入的相關內容,以此對近段時間從銀行以及其他各類機構獲得的各方面經濟投入予以計算,
對于財務會計來說,其算式為現有資產-負債,以此得到凈資產的數據。針對早期的科目余額,追溯相關調整的內容,將一些沒有錄進來的事項進行補錄,參照制度內容,對科目余額展開調整。如此一來,余額就能全部錄進來,而且足夠精確,并嘗試計算現有的平衡關系。
對于預算會計來說,其算式為預算的實際投入-預算的具體支出,以此得到結存的數據。在年末的時候,單位能夠參照制度的具體要求,針對會計中涉及的“3要素”展開結轉,并全部到整體結存之中。
其一,參照現有的財管信息內容,對科目余額表展開編寫。基于兩種不同制度的銜接表,對余額展開編寫。諸如,現有制度條件下的“1302-存儲貨物”,基于制度本身,將其細分為三類,分別是“1303-在途貨物”、“1304-庫存內部貨物”以及“1305-加工貨物”。在現有的會計制度之下,“2104-需要繳納的國庫款”與“2105-需要繳納的財政款”,被合并為了“2104-需要繳納的財政款項”。
其二,基于現有的政府會計制度,對其中“會計科目”方面產生的變化予以全面分析,如果其中有一些沒有錄入的事項,則需要進行補錄,諸如應收金額、應收股利等。同時還要基于制度內容,對科目余額展開優化,逐步完成調整。
其三,基于會計制度的基本要求,對賬務內容展開相應的調整,以此編制全新的余額表和結余表。此外,還要參照制度內容的具體要求,對補助結轉部分進行優化,讓其能夠填入列表的每一個空間之中,并嘗試對平衡展開計算。
對政府會計制度而言,分錄平行記賬能夠看作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務。在會計制度背景下,工作人員需要對業務的具體類型予以把握,打造兩種不同的對應關系。在進行制單的時候,工作人員還需要嘗試分別展開平行分錄。
其一,資產負債表,直接將“時點余額”的內容填入進來,并關注其中需要進行合并以及拆分的部分。
其二,收入費用表,針對所屬期間出現的金額,對其進行填寫。
其三,凈資產變動表,也就是基于凈資產本身,將其從年初到年末變化的全部過程填寫進來,通常來說,具體的變動計算方式主要是期末余額減去期初余額。
其四,預算收入支出,針對“所屬”期間出現的金額變化,對其進行填寫,并嘗試和上一年的情況展開對比,了解其中有哪些改變。
其五,預算結轉的變動,以此將預算結轉出現的實際變化予以全面反映,嘗試將累計發生金額全部填寫進來,并嘗試和上一年的情況展開對比,了解其中有哪些改變。
其六,財政款項的支出表,將“所屬期間”出現的金額內容予以填寫。
其七,對近些年的盈余以及預算結余出現的實際變化展開填寫,以此將報表之間產生的勾稽關系予以反映,基于預算結余的數據子路,推算今年出現的盈余。而對于補助結轉的金額數據,則需要基于現有的會計制度,展開調整之后,再完成填寫。
其八,在對管理信息系統展開設計過程中,對現金流量予以關注,但凡和其存在聯系的現金力量,都要采取分錄的方式,并完成標識。基于權責制度,對信息資料展開收集。在期末的時候,系統對這些完成標識的信息展開匯總,編制特定的列表。
其一,對兩類會計制度予以有效銜接,通過研究工作以及實踐表現的效果。基于政府制度提供的要求,高校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創設信息平臺,以此展開管理工作。參照兩種不同的核算方式,執行“5+3”模式,并完成“雙分錄”核算,明確各類債務的基本價值。會計人員則要參照會計制度本身,在財管研究和實踐工作兩個部分,盡可能和當前制度內容展開銜接,以此提高學術研究的綜合水平。
其二,針對宏觀政策方面展開進行研究,并將微觀實踐考慮進來。基于CSSCI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得知,在高校財管方面,論文普遍都以宏觀政策為主,幾乎沒有涉及微觀實踐部分。財管工作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點,只有通過持續實踐,才能保證會計業務在真正意義上和宏觀政策全面結合。因此,當前校園管理者需要在研究政策過程中,將會計業務實踐一并考慮進來,以此為基礎,設置兩種不同的核算方案,通過有效把握,確保二者在適度分離的同時,又能彼此銜接。
其三,針對多元研究結構展開全面優化,促使現有的研究領域變得更為豐富。伴隨時代的發展,高校財務管理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全面創新,不論主題還是應用方法,都進入了多元化狀態。從目前來看,學術界在對高校財管展開研究的時候,主要會從宏觀角度切入,幾乎不會包括實踐業務。因此,當前就需要從學界關注以及人員反饋兩個部分展開,對財管的主要類型和相關內容展開總結,以此為基礎,結合我國高校的具體情況,明確財管研究的主題。通過優化研究結果,促使研究內容變得更為豐富。
其四,是對兩類會計模式予以全面銜接,以此把握兩類核算基礎。針對預算會計以及財務會計兩類核算模式展開銜接,明確手法實現和權責發生的基礎。高校需要將制度內容作為契機,針對資源受托責任展開全面審計,并對于績效表現作出評價,從而完成制度銜接。如此一來,管理活動就能實現穩定過渡的目標,進而使得研究活動的實際水平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對于當前全新的會計制度來說,相比早期的制度,可以算作是一類基礎根本性改革。因此,高校會計核算模式就需要做出改變。相關人員應當認真研究,全面把握制度的內在邏輯,按照規定要求履行相關任務,進而促使高等院校能夠更好地發展,為廣大學生群體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