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瑯琊初級中學 丁紹勇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授學生趣味創作方法的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在此階段中了解更多的創作方法,還能使學生在課堂上逐漸收獲更多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在此階段中獲得良好發展,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大進步。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總結圖形,借助這種方式來調動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學習興趣。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可以用圖形來進行概括,教師只需要在美術課堂上通過對事物進行圖形化的概括總結,便可以使學生掌握這一趣味創作方法,使學生在美術創作過程中能夠運用這一方法進行創作。
例如:在講授“凝練的視覺符號”這節課程內容時,便可以運用從生活中總結圖形的方式展開教學,激發學生對此課程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于此課的內容與運動會有關,因此我在教授學生此課內容時,便先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了許多運動員在運動會上比賽時拍下的圖片。其中有運動員正在奔跑的圖片,有運動員正在跳遠的圖片,還有運動員正在投籃的圖片。在展示這些圖片之后,我問學生:“你們知道該怎樣將這些運動著的人簡化為圖形嗎?”學生回答說:“不知道。”于是,我在課堂上將一個正在投籃的人圖片進行縮小,繼續問學生:“現在你們看到的圖片中人物的運動輪廓是什么樣的呢?”學生回答說:“人的頭部是一個圓形,身體是一個長方形,胳膊也變成了長方形,籃球是一個圓形。”我接著對學生說道:“現在你們就可以將自己看到的這些圖片總結出來了。”于是,學生便開始運用這種從生活中總結圖形的方式凝練視覺符號,將運動圖片上人物的動態總結成了簡單圖形。由此可見,從生活中總結圖形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課堂知識,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自身能力的提升和進步。
美術創作的趣味創作方法還可以從色彩中尋找。色彩的變化是無窮的,不僅可以在色彩融合上進行變化,也可以在色彩排布形式上進行變化。從色彩中尋找變化能使學生在課堂上逐漸形成良好的創作能力,也能使學生逐步提升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時便可以通過讓學生對色彩進行分析,并運用色彩變化進行創作的方式展開教學。
例如:在教授“色彩的魅力”這節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從色彩中尋找變化,借助這一方式教授學生新的創作方式。我在教學時,便在美術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了許多不同色彩的顏料,并對學生說道:“大家可以將不同的色彩顏料融合一下,看看會有什么樣的效果。”接著,學生便在課堂上嘗試將幾種不同的色彩融合在一起進行繪畫。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便發現:“原來這些不同的色彩融合在一起之后會形成新的色彩效果,能夠讓我們看到畫面中有更多的色彩變化。”我點點頭,并對學生表示:“我們除了可以通過利用色彩融合的方式進行創作之外,還可以選取幾種色彩創作一幅作品,再運用其他的色彩按照同一種形式去創作作品,就會看到不同色彩作品所呈現的效果。”說著,我便讓學生用紅色、黃色進行創作之后,再用藍色、綠色進行創作。學生在創作之后表示:“紅色、黃色創作的作品能給人帶來溫暖的感覺,藍色、綠色創作的作品則讓人感覺寒冷。”我點點頭,并讓學生開始借助這樣的方式創作更多色彩效果的作品,學生也開始積極地參與美術作品的創作。可見,讓學生從色彩中尋找變化的方式也能提高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上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創作方法。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從文字出發教授學生趣味創作方法,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能夠感受到美術創作的趣味性。我們的漢字也可以呈現多樣的變化,字體的呈現形式也能帶給觀者不同的美感。因此,教授學生從文字中獲取創作靈感,便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了解更多的創作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文字進行更多的創作。
例如:在教授學生“有創意的字”這節美術課程時,便可以在課堂上借助文字引導學生進行創作,使學生在創作中了解利用文字進行創作的方法。授課時,我為學生展示出一個“高”字,接著我問學生:“怎樣能夠凸顯這個字的意思呢?”學生回答說:“高字的意思就是高度,要有高度就要將字體拉長。”我點點頭,并對學生說:“誰能來試一試呢?”一位學生自告奮勇地到講臺上寫下一個瘦長的高字。我繼續說:“還可以讓這個字更高一點嗎?”同學們搖搖頭,不知道該怎樣做。于是,我在教學時,便將這個高字中間的“口”變成一個天梯,將這個字的上半部分繼續向上寫,下半部分不變。學生看到這樣的設計非常感興趣:“原來還可以這樣寫字。”借此,我又為學生展示“花”“重疊”“旋律”等漢字,讓學生根據這些漢字設計出不同的造型。在此基礎上,學生便開始運用我教授給他們的方式進行設計,從而設計出了更多的造型。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從材料上引發學生的趣味創作熱情,讓學生在材料的使用方式上進行突破創新,促進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為學生準備多種材料,并教授學生運用材料進行創作的多種方法,使學生從中可以獲取創作的靈感,在自己的美術作品中進行創新。
例如:在為學生講授“手工書設計”這節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多美術材料,讓學生從這些材料中找到適合用于美術創作上的材料,并進行創作上的嘗試。我在進行此課教學時,為學生準備了彩紙、硬紙板、瓦楞紙、針、線、膠水等多種美術材料。在展示出這些材料之后,我拿出一張彩紙,一邊為學生進行示范,一邊對學生說:“紙這種畫材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使其呈現不同的效果,比如剪出自己想要的圖形,又如折疊出你想要的形狀或紋理,還可以揉搓出各種紋理,也可以在上面粘貼不同的材料組成新的圖案。”在為學生講述這部分內容之后,我便讓學生自己運用這些材料和不同的方式進行創作上的嘗試,學生也非常積極地投入其中。有的學生用硬紙板為手工書制作了封面和封底,用彩紙、瓦楞紙設計了書籍內頁,從學生的參與中便可以看到他們開動了大腦,對于材料進行了積極運用。
在初中美術創作教學中,教師還要讓學生從傳統文化、傳統藝術中獲取趣味創作的方法,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傳統藝術。因此,教師要在美術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一些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的知識或作品,讓學生從中汲取美術創作的營養,促進學生在美術創作過程中思維能力的形成和創作能力的發展。
例如:我在教授學生“蠟染與扎染”這節課程時,便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述了扎染這種傳統染色技術的方法,并為學生展示了扎染所形成的美術作品。課堂中,我為學生講述扎染的歷史:“扎染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染色技術,用絲、麻、棉等天然紡織材料,通過捆、結、疊、折、縫、夾等扎法,經過單色統染或多色套染形成色彩的自然過渡、漸變及偶然性的特殊效果。”之后我給學生展示了課前準備好的扎染后的手帕,并在課堂上教授學生扎染的方法。于是學生便開始將白色的手帕通過折疊、用線捆綁、打結等方式設計扎染的圖案效果。這樣形成的手帕色彩多樣,效果豐富,讓同學們非常喜愛,大家也開始在扎染過程中嘗試用新的方法來染出更多的色彩圖案。可見這一方式也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獲得了更多的趣味,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創作方法。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趣味創作方法的教學,可以通過教授學生從生活中總結圖形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在創作上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從色彩中尋找變化的方式學習色彩的融合與搭配,并運用到創作中;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對文字含義進行分析,并借此進行創作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獲取靈感;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材料,并通過讓學生借助材料進行突破創新的方式開始著手創作;還可通過為學生講解傳統知識,教授傳統藝術技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作欲望,讓學生從中傳承發展創作方法。這些方式均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的創作趣味,幫助學生在創作中獲得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