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山東省夏津縣畜牧獸醫業發展中心 253200)
生態畜牧業是指當前先進的技術手段,結合綠色、環保的生態飼養理念,對畜牧業各個流程進行控制。生態畜牧業一方面能保證飼養過程中對環境的保護,另一方面能產生更加綠色的農產品,有效服務人類生活,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畜牧產品需要。因此,加強對畜牧業的管理,能有效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1]。
當前,我國大部分生態畜牧業存在于農村、城鎮等地區。從當前生態畜牧飼養人員的狀況來看,大多數基層站人員素質普遍不高,人才較為缺乏。這使得在基層中獸醫站工作推進比較緩慢,尤其是在治療效果和治療效率等方面相對較低,影響畜牧業的生態化發展[2]。同時,由于獸醫站人員對現代化科技的應用了解程度較低,獲得的培訓機會較少,基層獸醫站人員的能力普遍不高,限制了大多數獸醫能力的提升,影響了基層獸醫站職能的發揮。
當前畜牧業監管機制不完善,大多數監管人員執行力度不強。在我國畜牧業中經常會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同時畜牧業發展的相關標準制定不完全,在基層過程工作中,監管標準是監管工作的重要指導,這對監管工作質量造成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在我國現代化生態畜牧業監管過程中,相關標準并不十分完善,監管內容細化程度不足,經常會出現監管工作無序的狀況,影響畜牧業產品質量發展。同時,政府、部門對畜牧業發展監管力度不強,缺乏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對發現的問題難以及時進行處置,導致畜牧業發展中經常會出現較多亂象,不利于畜牧業的良性發展。
在生態畜牧業中會用到大量的自然資源。在我國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對自然資源資源利用率比較低,產生一些生態污染,對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造成較大影響,這對畜牧業的長久化發展和生態化發展極為不利[3]。同時,我國資源利用率不強,缺乏有針對性的自然資源利用方案。相關人員沒有針對當地自然資源狀況給予指導,畜牧養殖人員濫用當地資源。在飼養過程容易出現資源浪費、資源不足的狀況,同時在生態畜牧業中,對先進化技術的應用程度不足,推廣深度和力度不強,影響生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傳統的畜牧業養殖會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但由于以往的養殖規模較小,對當地自然環境污染程度較小。但大規模養殖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問題,對畜牧業的長期發展較為不利,一方面表現在對動物排泄物處理不當,為了保證生物的健康成長,不少養殖戶會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化學添加劑,隨著動物的排泄而被排出體外。如果對排泄物沒有針對性的處理,會導致飼料中的化學藥劑流入當地,進而導致生態環境受到污染。同時,我國獸藥濫用也會導致畜牧動物產生一定的抗藥性,患病后治療較效果不足,導致動物傳人,爆發大量傳染性疾病。
為了進一步保證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全面提升畜牧業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快畜牧業向長期優質的方向發展。工作人員應承擔起自己的監管責任,開發出針對當地適宜的生態資源分配方案,分配環境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結合當地養殖戶的數量,對當地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對耕地綠地樹木灌木等進行全面的統計和調查,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下分,同時要求當地生產飼養人員定期對綠地進行維護。還應將先進化的科學技術手段引入到基層畜牧養殖中。政府部門應定時邀請高校或研究院等的專家對當今新興科學技術手段進行介紹,適當引入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幫助飼養人員處理生態問題,提高生產飼養效率。
相關部門要注意提升基層獸醫站人員素質,分配高質量的人才進入基層當中并開展獸醫培訓。進一步提升當地的待遇水平,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能加入基層中,加大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打造更高水平的獸醫隊伍,為當地生產人員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有關部門要與畜牧業廠主進行協調,結合國家政策與當地實際發展需求,確保標準與監管工作的高度貼合,將監督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及時進行討論,研究相應的解決方法,確保當地政策與畜牧業的發展工作同步提升。對當地畜牧加工產品的質量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要求檢測合格后再進行售賣,避免不合格的食物流入市場。
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當地生態畜牧業的監管標準,結合當地發展狀況,確保生態畜牧業向著長期優良的態勢發展,畜牧業發展標準應進一步細化,為后期飼養工作提供指導,確保形成飼養、監管、后期處理的運營模式。制定標準,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監管,對于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亂象應及時進行處置。加強綠色養殖宣傳,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使用,提升自然資源的利用率,開發可持續性的自然資源,實施可再生化的農場,加大對綠色養殖技術的推廣。加強對畜牧產品如牛奶豬肉等出口出售食品的監管力度,出售前期進行定期的抽樣檢測,確保產品質量。確保畜牧業穩中向好發展。在自然資源利用方面,應對當地綠地進行保護,避免由于畜牧業的發展導致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對農田養殖、農田牧草等可供動物食用的農產品進行農業保護,避免由于畜牧業的發展導致過度使用的狀況。
生產人員與政府部門應重視飼養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問題,采用飼養場主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結合宣傳單、廣播等進行生態綠色養殖意識的宣傳。首先,應科學處理動物排泄物,加強畜牧產品養殖技術的推廣,合理進行添加劑與保健藥的配比,避免藥物濫用,造成環境污染。同時,在處理排泄物方面可以結合當前循環綠色農場的飼養模式,通過多種動植物之間的內部資源轉化減少排泄物等污染的產出。控制獸藥的使用,確保動物能根據時機進行生長,避免動物抗藥性的出現,定期檢測動物,確保優質農產品質量[4]。
綜上所述,我國生態畜牧業存在不少問題,相關部門要和當地畜牧場主進行聯合,共同發展協調措施,為我國生態畜牧業的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帶動生態畜牧業向更好、更優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