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蘭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畜牧工作站 012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羊肉以其低膽固醇、口感好等眾多優點受到消費者的廣泛喜愛[1],給肉羊養殖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傳統的肉羊養殖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化的生產需要,又因環境保護問題迫在眉睫,各地禁止放牧,舍飼養殖模式能很好地實現生產生態雙豐收。
對肉羊進行舍飼不僅能降低生產消耗,還能提升產品質量和肉羊養殖的效益。肉羊舍飼后更方便收集羊糞,將羊糞通過合理的手段進行處理,可以制作出對作物有益的有機肥?,F在提倡種養結合,將這些有機肥用于作物,可以增加糧食產量,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同時,作物的秸稈也能過腹還田。有研究表明,我國肉羊胴體體重僅有世界水平的79%,高檔羊肉占比不足5%[2],這樣的生產現狀主要是由于我國養羊業總體水平很低,飼養過程的規?;潭炔桓?,對肉羊實行舍飼,能很好地整合飼養管理資源,改變“靠天吃飯”的養羊模式。
首先,應選擇背風向陽、干燥平坦的地方建設羊舍,同時要考慮羊舍供水、供電及交通的便利條件,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在羊場內設有生產區、生活區和隔離區,其中生活區在上風向,隔離區在下風向。羊舍應包含暖棚和運動場,暖棚面積應根據肉羊存欄數而定,通常成年羊的養殖密度應為0.8~1.6m2/頭羊,妊娠母羊舍和種公羊舍的面積應略大于育成羊舍的面積。羊舍設計多為單坡式暖棚,后墻高1.8m,坡頂的傾斜度為15°,舉架2.5m左右,暖棚地面比外面略高,形成斜坡,避免雨季引起暖棚中存水。運動場要與暖棚相連,面積為暖棚的2~3倍,圍墻高1.5~1.7m,運動場內有補飼架,方便補飼。運動場不僅能保證肉羊運動量,還能使其有充足的光照,促進鈣、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有助于暖棚內的空氣恢復。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肉羊養殖,但由于氣候條件不同,適合飼養的品種也不盡相同,通常小尾寒羊、無角美利奴細毛羊、無角道賽特羊、薩福克羊和夏洛萊羊均比較適合舍飼。為了提升舍飼肉羊的養殖效益,應根據每個地區不同的氣候、溫度、日照情況等實際因素,選擇能很好適應當地環境的肉羊品種,也可以選擇國內外優良品種與本地肉羊進行雜交,從而達到周期短、質量優、性價比高的飼養目的。
肉羊是反芻動物,反芻過程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生存、繁殖,還有消化食物的作用。肉羊可以很好地利用青干草、玉米秸稈等粗纖維較多的粗飼料,也能利用少量尿素來代替日糧中的蛋白質,瘤胃微生物還能幫助機體合成VB、VK等[3]。正是因為肉羊這樣的消化特點,所以其飼料應以粗飼料為主,一方面可以幫助瘤胃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維持瘤胃pH,另一方面還能幫助肉羊正常反芻,減少瘤胃脹氣的發病率。
2.3.1 羔羊育肥
羔羊育肥首先要訓練羔羊采食飼料,可以在羔羊比較饑餓的時候讓其自由采食精飼料,如果羔羊不自主采食,需要飼養管理人員強行向口中塞料,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初添加的飼料要經過粉碎,選擇適口性較好的玉米、豆粕等飼料,可以加入少量食鹽。通常經過一周左右的開口訓練羔羊就能適應飼料,主動采食。羔羊育肥過程每天要補充足量的青綠飼料,精飼料的補充量通常為300~800g,經過兩個月的育肥,羔羊體重通??梢赃_到35kg以上,達到出欄標準。
羔羊育肥可以分為育肥前期、育肥中期和育肥后期3個極端,育肥前期主要是培養肉羊的采食習慣,觀察肉羊狀態,看是否有疾病發生。育肥中期要增加飼料飼喂量,減少蛋白質飼料的比例,提升肉羊脂肪含量,改善羊肉品質。補飼量與肉羊體重有密切管理,根據育肥時期的不同,飼料比例也有區別。通常育肥前期豆餅占比30%,麥麩占比15%,玉米占比55%,育肥中期要減少豆餅的含量,增加玉米飼喂量,同時飼喂足量的粗飼料。粗飼料可以選擇苜蓿、羊草、燕麥等,飼喂前應先切斷至2cm左右。
2.3.2 成年羊育肥
成年羊育肥通常是對后備母羊或種公羊育肥,育肥時要停止其生產狀態,母羊不再進行配種、妊娠和哺乳,公羊停止配種和試情,公羊需要去勢。成年羊育肥周期通常為40~80d,育肥周期的長度和成年楊的膘情有關,也可以分為育肥前期、育肥中期和育肥后期。育肥飼料的比例與羔羊基本相同,育肥前期的精粗比為1:2,育肥中期為1:1,育肥后期為2:1。
2.4.1 疾病預防
首先應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的接種是預防多種疾病的重要手段,養殖場和養殖戶應根據當地肉羊常發疾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安排接種次數和接種時間,選擇合適的疫苗種類,有計劃地進行羊群免疫。同時應重視寄生蟲病的預防,寄生蟲病雖然很少引起羊只死亡,但患病肉羊通常表現為采食量正常,但羊只消瘦,也有的會影響采食,這樣會延長育肥周期,甚至導致患病羊死亡,帶來經濟損失。所以,選擇合適的驅蟲藥物對肉羊進行驅蟲非常重要。一般情況下,每年的春秋兩季各應做一次驅蟲,驅蟲藥的種類和常發寄生蟲病種類有關,驅線蟲可食用左旋咪唑,驅絳蟲和吸蟲選用吡喹酮,驅蠕蟲用阿苯達唑、甲苯達唑等,軀體內線蟲可用伊維菌素,驅焦蟲可用血蟲凈等。
免疫接種和定期驅蟲能保證肉羊形成較好的抵抗力,定期消毒可減少環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從而降低肉羊患病的風險。消毒工作不僅包括羊舍、運動場的消毒,也包括人員和車輛進出廠區時的消毒、糞污消毒等。羊舍和運動場的消毒應在清掃糞污后避免糞便、分泌物等有機物質消耗化學藥品的有效成分,削減消毒效果。羊舍的消毒每周至少1次,產房消毒則應在分娩前進行1次,分娩結束后再進行1次,在產羔高峰期時要增加消毒次數。當羊場內出現疫病時,應及時隔離患病羊,對其接觸過的環境和用品進行徹底消毒。人員和車輛進出養殖場時應進行消毒,入口處設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室內有紫外線消毒裝置,消毒池內用麻袋片等浸泡4%氫氧化鈉溶液,人員進入生產區應更換生產用鞋和工作服,非生產工作人員禁止進入廠區。
糞污的消毒可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反復感染,其消毒方法比較多,在實踐中較多使用生物熱消毒法,即在糞污處理處將羊糞堆積起來,噴灑少量水,在上面覆蓋塑料等,封嚴。發酵30d后可作為肥料用于農作物種植環節。
2.4.2 合理分群
根據不同的品種、年齡、性別和體況將羊群分群,較為科學的羊群公母比例為1:36,羔羊、育成羊、繁殖母羊的比例為2:3:5,這樣的比例能保持較高的生產效率、繁殖力,所以每年應對羊群進行一次調整,對年老、患病的羊只進行淘汰,補充優質肉羊,加快周轉。
2.4.3 做好羔羊的管理
羔羊的繁殖成活率是肉羊養殖場的重要考核指標,所以對于羔羊的管理需要格外細致,在羔羊出生后及時飼喂初乳,有一胎多羔時要采用分批哺乳、羔羊寄養等方式保證每一只羔羊的營養補充。適時補飼,盡早讓羔羊采食飼料,實現羔羊的早期斷奶,縮短飼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