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珍
(山東省平邑縣畜牧獸醫局保太畜牧獸醫站 273300)
我國是世界上生豬養殖大國,生豬存欄量、出欄量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末全國生豬存欄和出欄量分別為40650萬頭和52704萬頭。豬肉作為人民日常餐桌的常見飲食,豬肉產品安全關乎人民健康和社會穩定。隨著豬肉價格的上漲,生豬飼養密度加大,活豬運動量下降,其抗病力也相依降低,口蹄疫病毒主要感染偶蹄獸,其中生豬是最易感動物,感染病豬必須全部撲殺并進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理。同時,豬口蹄疫也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對畜牧業生產和人類安全健康具有嚴重威脅。由于口蹄疫病毒的多變性和對外界環境極強的抵抗力,一旦發病傳播速度快,容易造成大面積流行,疫情控制難度較大。
口蹄疫病毒屬口瘡病毒屬,該病毒具有可塑性、變異性和多型性等特點,目前已知血清型有7種,分別為A、C、O、Asia1、SAT1、SAT2、SAT3,不同血清型免疫原性不同,目前已知亞型種類有60多種,主型間無交叉,亞型間的免疫原性存在交叉性。我國口蹄疫病毒主要為A、O和Asia1型,其中O型數量最多。口蹄疫病毒是一種直徑長度為28~30nm的球形粒子,該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強,4℃可存活1年,22℃存活50~70d,37℃存活10d,口蹄疫病毒最穩定pH環境為7.2~7.6。56℃30min或pH﹤6(或pH﹥9)均可殺滅病毒。口蹄疫病毒對氯仿、乙醇等脂溶性消毒劑不敏感,對酸、堿、鹵族化學藥品和氧化劑的抵抗力較低,因此,常常采用甲醛、氫氧化鈉、碳酸鹽、過氧乙酸等消毒劑殺滅病毒。
偶蹄獸是口蹄疫病毒的易感動物,按易感性排序:黃牛﹥水牛﹥生豬﹥綿羊﹥山羊﹥駱駝。不同品種、年齡、性別豬只均可感染,新生仔豬由于免疫力低,口蹄疫感染后發病率高達100%,死亡率也可超過80%,且大多呈急性死亡。
已感染口蹄疫病毒的動物、帶毒動物均可作為主要傳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體液、組織器官、乳汁、精液及呼出的氣體均可作為口蹄疫病傳染源。
口蹄疫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空氣傳播和接觸傳播(直接方式、間接方式),空氣傳播主要是病畜呼吸的空氣攜帶病毒,以氣溶膠的方式進行傳播。直接接觸傳播主要為健康豬只與患病動物直接接觸,如傷口接觸、配種等。間接接觸傳播主要為健康豬只接觸到病毒污染過的飼料、飲水、用具護具等。同時,貓狗、鼠蟲、鳥類等動物也可傳播口蹄疫病毒。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早春、晚秋、冬季環境溫度較低時發病率較高。
豬口蹄疫病的潛伏期為2~8d,病豬感染初期,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體溫升高可達41℃,主要臨床診治在蹄部,以蹄踵、蹄冠、蹄叉腫脹、水泡為主,部分病豬的跗關節、腕關節及其以上部位也會出現發熱、紅腫等,隨著病情持續,水泡由透明狀向黃白色水泡樣轉變,水泡內肉眼可見淡黃色或灰白色液體,部分大水泡會有血絲,呈紅色,且水泡由之前的小米粒增大為綠豆顆粒,再逐漸增大至蠶豆、核桃大小,最后水泡破裂,水泡部位形成糜爛,顏色發暗紅色,若繼發感染則會導致蹄殼脫落,無法站立,病豬臥地不起,若不繼發感染,水泡破損處會結痂痊愈,歷時7d左右[1]。病豬鼻鏡、口腔黏膜和會陰部也會出現水泡,哺乳母豬的乳房也會出現水泡破裂后形成爛斑。
病豬口腔、蹄部的病變凸出,以水泡和爛斑為主,其次病豬咽喉部、氣管及支氣管黏膜也有多處肉眼可見的圓形潰瘍和爛斑,病豬胃黏膜、腸黏膜發生出血性炎癥,心內外膜無彈性,心肌柔軟,切面呈灰白色或黃白色條紋,如老虎皮的斑紋,俗稱“虎斑心”。
由于豬口蹄疫病的危害性較大,為防止疫病擴散,對病豬尤其是癥狀嚴重的豬只必須全面撲殺,并對疫區進行嚴格封鎖、徹底消殺。豬口蹄疫病目前無特效藥,對患病較輕的豬只可采用對癥治療方法。在病豬發病部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2%來蘇水或3%克遼林)洗滌傷口,再均勻涂抹碘附(或紫藥水或魚石脂軟膏)。治療期間要保存豬舍清潔、干燥,加強環境消毒。同時配合復合中草藥制劑可增強療效,配方為山豆根7g、貫眾7g、桔梗6g、連翹6g、大黃6g、赤芍5g、花粉5g、甘草5g、荊芥5g、生地5g、木桶5g,每天1次,連續使用3d。
(1)豬場堅持自繁自養,可有效降低外來病毒感染。(2)科學引種,若豬場需要引種,引種前要對種豬來源進行調查,嚴禁從疫區采購或引入豬只及其產品,并對引種豬進行30d隔離,通過嚴格的檢疫且檢疫合格后方可混群,同時堅持“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3)定期對豬群進行健康狀況檢測,尤其是蹄部檢測,飼養人員在日常飼喂時也要關注豬只運動狀態,可有效預防肢蹄病[2]。
(1)嚴格按照不同日齡豬的營養標準進行飼喂,為其提供充足的營養,同時堅持定時、定量飼喂,嚴禁飼喂過期、霉變飼料,可相應提高豬群抗病力。(2)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促進豬只新陳代謝和正常的生長發育。
(1)做好豬場和豬舍清潔工作,飼養人員每天定時清掃豬舍,保障地面干燥,將收集到的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但口蹄疫病豬糞污必須經過嚴格的無害化處理。(2)做好消毒工作。豬場要制定嚴格、規范的消毒程序,對進出場人員、車輛進行消毒,進入生產區的飼養人員除了穿戴防護服外,還要通過紫外消毒+霧化消毒。(3)定期更換消毒劑,以免出現耐藥性現象。消毒劑的配置方法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來操作,切勿產生“不發病不消毒”的錯誤意識。
(1)豬場需要根據豬場規模制定合理、科學的免疫接種程序,疫苗選用正規廠家,且在有效期內使用,針頭不能混用,以防出現交叉感染,若針頭不是一次性,需要消毒后再使用。(2)豬口蹄疫疫苗是國家對生豬強制免疫的一種疫病,在仔豬30~45日齡第一次免疫,60~70日齡第二次免疫,種母豬在生產前45d免疫,種公豬每年接種2次。可在耳根后肌肉注射豬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小于25kg豬注射1ml,超過25kg豬注射2ml,超過50kg豬注射3ml,疫苗免疫期為半年[3]。
(1)發現疫病,立即隔離治療,若病情嚴重需要及時撲殺,并對感染動物所在豬群進行血清學診斷(如ELISA快速診斷),然后對尸體和污染物進行嚴格的無害化處理,同時將疫情上報至有關單位。(2)嚴禁疫區生豬及豬肉產品流動,尤其是流入市場。(3)疫區有關部門要重視口蹄疫疫病,根據病情狀況劃分豬口蹄疫疫區,在疫情期間也要減少人員、車輛流動,建立24h值班制。(4)有關部門要做好豬口蹄疫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明確易感動物去向,做好疫源追溯工作。
隨著養豬業的現代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豬只飼養密度加大,一旦發生疫病容易發生大規模感染,給養豬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必須加以防范。尤其是豬口蹄疫不僅嚴重威脅生豬安全,作為一種高致病性、高傳染性的人畜共患病,也不利于人民生命健康和社會穩定。在今后生豬飼養中,需要從種源防控開始,做好飼喂、消毒和疫苗接種工作,徹底切斷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以此促進養豬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