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鳳香
(吉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公主嶺市分校,吉林 公主嶺 136100)
大豆作為吉林省的重要農作物之一,在吉林省種植面積較大。但由于吉林省各地降雨量不同、土壤情況不一,因此,相關單位在對農戶推廣大豆種植技術時,要結合當地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推廣。
大豆種植除了對活土層的深度要求較高外,還對土壤的透氣性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前期對土地進行耕作的過程中,要對地塊進行深耕,翻地深度控制在18~22 cm,保證土層透氣性良好。翻地和耙地要同時進行。麥茬具備深耕基礎,需要進行伏耙茬,玉米茬還要在秋季進行清茬[1]。在春季整地過程中,由于吉林省春風較大,要盡量做到耙、耢、播種、鎮壓連續作業。通過整地可以為大豆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助力大豆茁壯生長。整地期間,1 hm2地施入1.5 t 農家肥作為基肥,以提升土壤肥力。
種植大豆時要盡量避免重茬,最好與玉米等作物進行輪作,輪作時間通常在3 a 以上,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種植的長期性[2]。
種植大豆之前,需要合理選種,適應當地環境條件、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優良大豆品種可以更好地發揮地力作用,提高大豆產量和品質。此外,對于種子中的殘種和劣種,要利用機器或者人工及時清除,防止后期影響大豆產量。
選好種子后,種植戶需要對種子進行藥劑拌種來預防病蟲害。一般可以采用25%呋多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種衣劑和種子的質量比要控制在1∶75左右。
選擇合適的時間播種大豆,通常地溫穩定在7~8 ℃時進行播種。吉林省播種時間在5 月初,具體的播種時間要根據該年度當地土壤溫度情況來確定。此外,為了使種子分布均勻,可以采用機械在壟間進行等距離播種,播種時要保證單位面積內豆苗數量合理。
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力作用,提高大豆產量。在實際生產中,相關人員務必要保證密植的合理性,在了解當地土壤肥力狀況和種植歷史的基礎上,對所選品種的大豆種植密度進行科學判定。例如,對于一些早熟品種,可種植密集一些;對于生長繁茂的品種,則要適當稀疏一些。
對大豆作物進行合理施肥,不僅可以提高大豆產量,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大豆品質。在大豆幼苗期,根部尚未形成根瘤或根瘤活動弱時,適量施用氮肥可使植株生長健壯;在初花期,酌情施用少量氮肥也是必要的。氮肥用量一般以667 m2施尿素7.5~10.0 kg 為宜。另外,花期667 m2用過磷酸鈣2~4 kg 過磷酸鈣兌水100 kg 根外噴施,可增加籽粒含氮率,增產作用明顯;花期噴施0.1%的硼砂、硫酸銅、硫酸錳水溶液可促進籽粒飽滿,增加大豆含油量。
2.1.1 大豆根腐病。大豆整個生長期均易罹患根腐病,會對大豆造成嚴重危害。特別是在大豆幼苗期,極易發生根腐病和立枯病等病害,導致大豆減產,如果不及時科學處理,甚至會造成減產80%以上[3]。感染根腐病后,大豆莖部出現大量黑褐色斑點,并且逐漸向上擴散,葉柄收縮,葉片下垂。
因此,在前期播種階段,需要選擇含有多菌靈等殺菌劑的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在幼苗期、盛花期,可以采用50%托布津對大豆莖葉進行噴灑處理,防治效果良好。
2.1.2 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是常見的大豆病害之一,7月高發。發病前期,大豆莖稈上會出現褐色斑紋,隨著發病時間的延長,病斑上會出現白色顆粒,后期白色顆粒逐漸變黑。對病株進行解剖會發現黑色菌核,死亡病株整體呈不健康的灰白色。可用40%菌核凈1 000 倍液對病株進行噴霧,防治效果良好。
2.2.1 大豆食心蟲。吉林省大豆食心蟲通常出現在8 月上旬。食心蟲是一種紅色小蟲子,幼年期鉆入豆莢中,以豆粒為食,可以啃食掉絕大多數豆粒,嚴重影響大豆產量。這種蟲害每年均會發生,前一年蟲子會在冬季進行結繭,并在春季變為飛蛾在大豆植株上產卵,幼蟲會在7—8月孵化,啃食大豆。
防治大豆食心蟲有以下2 種方法:①噴霧法,采用10%氯氰菊酯400 mL/hm2對植株進行噴灑;②小面積豆田可以采取熏蒸法,即將25 cm 左右的玉米或者高粱莖稈在80%敵敵畏乳油中浸泡5 min 左右,以吸飽藥劑為準,隨后將該秸稈插入豆田中,每隔四五壟插一排,每7~9 m插1根,對豆田進行熏染作業,可以有效防治食心蟲。
2.2.2 大豆蚜蟲。蚜蟲一般出現在6 月,此時高溫干旱的自然環境最適宜蚜蟲生長。蚜蟲成蟲和若蟲均會對大豆造成損害。蚜蟲大部分時間集中在大豆植株的頂端,吸食大豆汁液,易引起大豆營養缺乏,進而產生葉片脫落、豆莢數量減少等癥狀,嚴重影響大豆生長[4]。因此,當1/5的大豆上均存在10頭以上蚜蟲時,應及時進行防治。采用70%吡蟲啉20 g/hm2混合2.5%敵殺死225 mL/hm2或10%氯氰菊酯230 mL/hm2對病田進行噴灑作業。
2.2.3 大豆造橋蟲。造橋蟲的種類很多,危害大豆的造橋蟲以銀紋夜蛾幼蟲為主。其幼蟲最喜歡啃食大豆的嫩葉、豆花和豆莢,導致籽粒干癟等。每年會出現多次造橋蟲害,尤以7—8月危害最嚴重。造橋蟲成蟲和幼蟲多在夜間出沒,對大豆進行啃食并在豆葉背面產卵,影響大豆產量[5],可噴灑20%殺滅菊酯乳油進行滅殺。
2.2.4 大豆根蛆。大豆根蛆也被稱為潛蠅,其危害對象只有大豆一種,是名副其實的“大豆殺手”。根蛆喜歡啃食大豆根部,導致大豆根部受損,進而使整體植株營養不良,被大豆根蛆危害嚴重的植株甚至會直接枯萎。
播種前,可用40%樂果乳油與種子按照7∶100 的比例進行拌種,預防蟲害;在豆苗生長期,可用90%晶體敵百蟲700~1 0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霧或灌根防治幼蟲。
雜草會爭奪大豆的養分、水分和光照等,影響大豆生長發育。其中,一些藤蔓類雜草更是會直接寄生在大豆植株上,導致大豆植株營養不良,從而造成大豆減產[6]。
因此,播種后、大豆萌芽前,要對土壤進行封閉除草,除草劑要盡量選用殺譜廣、持續有效期適宜的化學試劑。1 hm2豆田施加50%乙草胺乳油2 800 mL 并加入70%塞克津可濕性粉劑400~500 g兌水200 kg進行土壤噴霧處理。為了保證除草質量,要嚴格按照規定劑量用藥,并保證噴灑全面、均勻,防止遺漏或重復噴灑的情況出現,從而影響除草效果。
在培養優質高產大豆的過程中,農戶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包括地塊選擇、種子選用及科學施肥等。此外,對于大豆常見的病蟲草害問題,也要采取科學手段合理除害,才能減少大豆整個種植周期內可能發生的風險,最終提升大豆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