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蘭春
(柳州市柳江區拉堡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 柳州 545100)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每到春季便會出現氣溫低且溫度變化較大的天氣狀況,給肉雞病毒性疾病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些病毒性疾病極易對肉雞的呼吸道黏膜和腸胃黏膜造成破壞。如果在飼養過程中養殖戶疏于管理,就會導致雞群受到冷應激,導致雞群出現各類疾病。
春季,肉雞(尤其是仔雞)在生長過程中易患傳染性生長綜合障礙癥,其通常也被稱為傳染性胃炎,我國部分學者也將其命名為畜禽呼吸道孤病毒。幼雞在生長過程中受天氣等環境因素影響,生長緩慢,易患上運動障礙綜合征。傳染性生長綜合障礙癥的主要病變特征是被感染肉雞的胃壁變薄,且被感染肉雞的小腸受病毒影響出現擴張,進而導致小腸內充斥著大量未消化的飼料。在飼養肉雞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糞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飼料或幼雞腹部下垂,則可以基本斷定雞群中出現傳染性生長綜合障礙癥[1]。在肉雞飼養中,養殖人員通常容易忽視傳染性生長綜合障礙癥,因此會對肉雞養殖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在預防肉雞傳染性生長綜合障礙癥的過程中,養殖戶需要加強對肉雞飼養環境和飼養衛生條件的管理,避免養殖密度過大,為肉雞配備高品質的飼養飼料,提高肉雞飼料的適口性等。此外,還需要在肉雞產蛋期,對母雞進行疫苗接種工作,這樣便可以對子代肉雞進行良好的交叉保護,減少子代肉雞患上傳染性生長綜合障礙癥的概率。在對患病肉雞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養殖戶可以將25~50 mL/kg硫酸安普霉素混入肉雞的日常飲用水中,并給肉雞連續飲用5 d 以上,便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2]。
春季,肉雞極易感染大腸桿菌病毒,特別一些幼齡肉雞,由于其抵抗力較弱,極易被大腸桿菌病毒感染進而出現敗血癥和腹瀉等癥狀。大腸桿菌會通過飼料、糞便、空氣、器具、飲用水等多重途徑對肉雞進行侵擾。感染大腸桿菌病毒后,肉雞會出現急性敗血癥、肝周炎、關節滑膜炎、輸卵管炎癥、全眼球炎癥、腸頭腫脹炎癥等諸多病理問題,并且這些病狀會呈現出繼發感染狀況,進而給肉雞養殖人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在對被大腸桿菌感染的病雞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飼養人員需要加強肉雞飼養區域的通風,并采用防塵設備減少肉雞飼養環境中的粉塵量、氨氣及硫化氫濃度。同時,還需要對肉雞的日常飲用水進行定期定量消毒,進而從源頭切斷大腸桿菌病毒的傳播途徑。飼養人員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肉雞的食用飼料中添加微量益生素,幫助肉雞建立良好的腸道微生態環境。飼養人員可以選取50~75 mg/L的丙烷沙星溶液兌水給患病肉雞服用,還可以搭配硫酸粘桿菌素對肉雞進行治療[3]。
雞流感是肉雞飼養過程中最易發生的一種傳染病。肉雞一旦出現雞流感病狀,其體溫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且病肉雞在發病期間不能進行正常呼吸,呈現出呼吸頻率高、呼吸時間短等特點,病肉雞的日常活動量和進食量也會大幅下降,最終造成肉雞死亡。在肉雞養殖中,一旦發生雞流感,會對肉雞養殖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了預防和治療肉雞雞流感疾病,飼養人員首先要了解肉雞最易發病的季節,即春季,在這個季節要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切斷肉雞群中肉雞流感疾病的傳播途徑。飼養人員要定期對雞舍進行衛生清潔,并在雞舍內鋪上干草墊子,做好雞場內的消毒、清潔工作。飼養人員還需要對肉雞養殖場內的所有肉雞注射肉雞流感防疫疫苗。另外,在肉雞養殖過程中,要對肉雞群的日常活動進行嚴密監控,一旦發現肉雞群存在異常現象,要及時對目標肉雞進行隔離,并對整個肉雞群進行消毒,防止肉雞流感在肉雞群中進一步蔓延。對患病較輕的肉雞可采用病毒靈治療,對患病較重的肉雞可采用鏈霉素或青霉素治療。
春季,肉雞群易患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霉菌型肺炎所致,對肉雞的呼吸道系統有很大的危害。肉雞患呼吸道疾病后,自身的氣管、肺部等部位均會出現細菌性感染癥狀,如果不對病肉雞進行及時治療,病肉雞會出現病毒性感染癥狀。肉雞感染呼吸系統疾病后,會出現呼吸不暢、嚴重氣喘等癥狀,同時隨著肉雞活動頻率的增加,其咳嗽癥狀會愈加嚴重。另外,肉雞的體溫會因病而迅速升高,病情嚴重者會導致肉雞死亡。我國各地飼養的肉雞普遍存在帶病雞現象,使肉雞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給整個肉雞群的健康生長帶來不利影響。
為了預防和治療肉雞呼吸道疾病,要對肉雞飼養場所進行嚴格檢查,以保證肉雞飼養場所的濕度、溫度、氣壓等各項指標達標。養雞場還需定期對肉雞進行燒堿消毒,做好完善的免疫預防工作[4]。在飼養過程中,飼養人員一旦發現疑似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病肉雞,需要及時對病肉雞進行隔離飼養,并針對病肉雞出現的癥狀使用土霉素、富馬酸鹽、太樂霉素等藥劑進行治療。
肉雞在成長過程中極易因周圍衛生條件惡劣而出現腹瀉病。腹瀉病主要由仔肉雞傷寒病毒、輪狀病毒病、肉雞傳染性腸胃炎、肉雞白痢等病菌所致。肉雞感染腹瀉病后,會出現厭食、嘔吐、腹瀉等現象,并伴有患病情況加深等癥狀,有時發病后出現進食量大幅下降、體形消瘦、糞便含血和黏液等現象。如果仔雞感染腹瀉病,則其皮膚表面顏色也會發生一些變化,通常宰殺時仔雞的翅根、尾巴和腹部等部位呈青紫色或紅色,病仔雞的糞便呈黃色或綠色。
在防治肉雞腹瀉病的過程中,要對肉雞飼養場所進行嚴格的檢查、消毒;對剛進入肉雞飼養場所的仔雞進行仔細檢查,在保證仔雞各方面均健康的前提下,將仔雞放置在肉雞圈內飼養;還要對肉雞日常飼養場所的糞便等雜物進行定時清理,并在清理完畢后做好消毒工作。另外,在肉雞群體中飼養的肉雞需要定期接種疫苗。而針對輪狀病毒病引起的腹瀉病,則需要采用肉雞輪狀病毒弱毒雙價疫苗進行防治。治療肉雞腹瀉病時,對患有肉雞黃痢病的肉雞,用乳康生物藥物治療;對患有肉雞痢疾的肉雞,用四環素或痢菌凈治療。
春季,在養殖肉雞的過程中,為了預防傳染性疾病蔓延,飼養人員需要定期對肉雞進行疫苗接種工作。在開展疫苗接種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確保肉雞所接種疫苗的質量合格,禁止使用過期或解凍的疫苗。接種疫苗時,需要確保接種疫苗的種類符合肉雞的生長日齡。在對肉雞進行疫苗接種的過程中,飼養人員需要對疫苗進行常規稀釋,確保疫苗中的金屬離子和氯離子被過濾掉,對于稀釋過的疫苗,飼養人員需要在1~2 h內全部用完,未用完的疫苗必須丟棄。此外,在疫苗接種過程中,飼養人員不得對已接種疫苗的肉雞使用抗病毒藥物,同時24 h 之內不得對飼養區域進行消毒[5]。
在肉雞飼養過程中,飼養人員需要做好肉雞的藥物預防工作,對細菌類傳染性疾病進行預防,避免肉雞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細菌類疾病和寄生蟲病的影響。此外,飼養人員需做好肉雞疾病報備工作。在肉雞飼養過程中,飼養人員需要加強巡視工作,在每日清晨對肉雞的精神狀態及肉雞糞便進行檢查,如果發現肉雞糞便呈紅色、綠色等異常顏色,要及時對肉雞采取一定的治療措施,并對出現疾病癥狀的肉雞進行隔離,避免傳染性疾病在肉雞群體中擴散。
每年春季肉雞極易感染各類疾病,因此,我國各地肉雞養殖場需要做好春季肉雞養殖中的疾病防治工作,積極為肉雞接種各類疫苗,在飼養過程中加強對肉雞的管理,防止傳染性疾病在肉雞群體中擴散,進而促進肉雞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