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奇,朱從樺,2,歐陽裕元,2,周 虹,王永洪,刁 友,蘭吉莉,鄭家國,2,李旭毅,2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德陽市潤田水稻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四川 德陽 618300; 3.四川省農技推廣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
機插秧技術在四川省適宜稻區得到廣泛應用,但育秧仍是我省水稻機械化種植中最薄弱的環節[1-2]。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水稻季節“雇工難、用工貴”問題日益加劇,水稻規模化經營迫切需要在各個環節實現機械作業[3]。為提高機插秧質量,提升種稻效率和效益,全程機械化育秧成為迫切需要。機械化育秧可有效提升育秧質量、標準化程度,降低成本,具體表現為秧苗質量、出苗時間、搶奪農時、秧田管理、秧苗長勢、栽插質量和稻谷產量都較傳統育秧技術有明顯優勢[4]。本文從機械設備、種子處理、秧田選擇、苗床準備、育秧介質選擇、精量播種、暗化催芽、秧田管理、秧盤搬運等環節概述操作要點,為全省快速發展全程機械化育秧技術提供技術支撐。
水稻全程機械化育秧技術是指在精量播種、疊盤暗化、秧盤轉運、秧田平整、秧廂準備、秧苗管理等環節均采用機械化作業的育苗技術。該技術相較于傳統育秧技術,節本省工,機械化作業效率更高、規范性更強、秧苗素質更高,符合當前規模化經營的要求,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秧盤堆疊后放置在室內進行保溫(30~34℃)、保濕(環境濕度≥80%),暗化促芽3~4d。經過暗化催芽的種子發芽率較傳統育秧提高10%以上,催芽時間縮短1/3以上,且出芽整齊,無燒芽、爛種現象[5]。
采用可疊盤的9寸育秧硬盤進行育秧,不僅廣泛適應市場上各種精量播種流水線,還能滿足自動疊盤機作業需求,更能滿足疊盤暗化催芽需求,操作便利度大幅提升,1臺精量播種流水線和疊盤機聯合作業效率可達8000~12000盤/d。
秧床通過壓實機械和開溝機改造為硬地寬廂,人員和農用運輸車輛暢行無阻,同時,運用叉車、農用運輸車、傳送帶等機械裝備進行秧盤搬運、擺盤和取秧,作業更加規范,秧盤損失率更低,實現了秧盤高效運輸,擺盤作業效率大幅提升。
集中育秧水分管理、病蟲防治管理更加方便,起秧時間更加集中,有利于合理管控秧田,有序安排育苗、整地、插秧作業[6]。
用機插秧精量播種流水線(具備自動裝盤、育秧基質提升、秧盤疊放等功能)進行播種、疊盤作業;鏟車用于基質等物料轉運,叉車、農用三輪車、傳送帶(移動或固定類型)、田間運輸車等用于室內和秧田轉運、取送秧盤作業,植保無人機進行秧田病蟲防治。
播種前先將種子脫芒,選擇晴天曬種6~8h,以提高種子發芽勢和出芽率,咪鮮胺、強氯精、三環唑等藥劑浸種10~12h后,用3000~4000倍咪鮮胺溶液浸泡36h撈出,清水洗凈(中途每隔12±0.5h用清水將種子沖凈瀝干放置0.5h再浸泡),邁舒平、高巧等拌種包衣,晾干后播種[7]。
選擇排灌方便、背風向陽、運輸便利、淺泥腳的田塊,按秧田∶大田=1∶80~100準備秧田[8]。秧田旋耕平整后,采用壓路機等大、中型機械進行壓實,便于農用三輪車運送秧盤;緊接著開溝機開溝作廂,廂面寬3.7±0.1m,廂溝寬0.3~0.5m,溝深0.3~0.4m,廂面平整且高差不超過5cm,秧田四周開邊溝,確保排灌暢通。
選擇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無草籽、無病菌、有機質較高的弱酸性(pH值5.5~6.0為宜)水田土(除去0~15cm表土),土壤晾至含水率為15%~30%,機械粉碎過5~8mm篩,過篩土壤中加入按說明書要求的適量育苗伴侶、壯秧劑等水稻育苗調節劑后充分混勻,制成營養土,農膜蓋嚴堆放2~3d待用[9]。或者直接選購適宜雜交中稻的商品育秧基質。
選用9寸水稻育秧硬盤(滿足疊盤),秧盤用量為25張/667m2。播種前對播種流線進行檢測和調試,調節鋪土裝置和壓輪,確保秧盤底土(自制營養土或育秧基質)厚度為2±0.2cm,表面平整;調節灑水裝置,確保底土充分吸水(0.3%敵磺鈉對水);調節播種裝置精確控制播種量,通常種子千粒重為20~25g,每盤播量折合干谷為70~80g,種子千粒重為25~30g,每盤播量折合干谷為80~90g;調節覆土裝置,覆土厚度約0.5~1cm,確保種子全部被覆蓋。
將秧盤按照25~30盤在托盤上進行堆疊,最上面(頂部)放置一張無種子裝土秧盤,每個托盤放150~180張秧盤。利用叉車將托盤轉運至暗室進行催芽,暗室溫度控制在32℃左右,濕度控制在90%左右,培養3d左右。或利用叉車將托盤轉運至普通彩鋼棚或室內用遮光農膜覆蓋進行催芽,托盤間適當留空隙并在秧盤上放置溫度計,白天溫度過高(超過32℃)時應通風降溫,晚上應做好保溫措施,待種芽立針(80%種子芽長0.5~1.0cm)時運送至秧田進行擺盤。
擺盤后用無紡布覆蓋保溫保濕,防止鳥、鼠危害。根據苗勢及氣溫變化,適時揭膜煉苗[10]。2葉1心后,噴施1次多效唑控苗,一般以苗高15cm健壯苗為宜。擺盤至3葉期秧盤保持濕潤,廂溝水保持與廂面齊平,灌水時水不淹沒秧盤為宜;3葉期后,控制灌水,以床土不發白,中午不卷葉為準;提前2~3d斷水,方便取送秧。育秧中后期可以適當噴施葉面肥,嚴格控制秧苗高度。秧田病蟲害防控按照要求執行,重點防治立枯病、青枯病、稻薊馬等,中后期采用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
利用鏟車、傳送帶等進行營養土配置作業,利用叉車進行秧盤短途裝運,農用三輪車將秧盤從育秧室運送至秧田進行擺盤,利用烤送帶或田間運輸車進行取送秧作業。
1葉1心至2葉1心噴施1次甲霜惡霉靈、咪鮮胺、滅枯靈等藥劑做好立枯病防治工作;移栽前1~2d噴施福戈、愛苗等藥劑預防稻瘟病、紋枯病和螟蟲藥劑,做到帶藥移栽。
秧田進水口設置秸稈、蟲卵、雜質等篩濾裝置和緩沖裝置,避免大水漫灌沖毀秧盤。
根據移栽時間合理安排播期,秧齡控制在30~35d,葉齡3葉1心至4葉1心,苗高15~20cm,成苗2~3株/cm2,秧苗均勻整齊,秧毯根系盤結好,起秧、拎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