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農技推廣中心,四川 廣元 628000)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適生區域廣、遷飛能力強、繁殖能力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難度大的重大入侵害蟲[1]。2019年1月首次在云南省江城縣發現后[2],9個月時間快速擴散至26個省(區、市),累計發生總面積108萬hm2,發現危害作物15種,其中為害玉米占比98.6%,甘蔗占比1.1%,為害其他作物占比0.3%,包括高粱、小麥、薏米、莪術、香蕉、花生、馬鈴薯、油菜、水稻、生姜、竹芋、辣椒和谷子[3],對我國糧食生產造成直接威脅。
廣元市利州區位于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為四川、陜西、甘肅三省交匯處,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玉米種植布局和氣候條件對草地貪夜蛾發生有利,適宜草地貪夜蛾周年繁殖和遷飛過渡。廣元市利州區2019年糧食播種面積1.75萬hm2,玉米是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總產量為2.96萬t。為打贏“蟲口奪糧”攻堅戰,廣元市利州區2019年及時響應了一系列有效防控措施,草地貪夜蛾蟲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未發生大面積蔓延擴散,保障了當地農業生產安全。
廣元市利州區草地貪夜蛾于2019年6月23日在寶輪鎮石橋村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主要為2~4齡幼蟲,發生面積為13.3hm2,蟲口密度10頭/百株。草地貪夜蛾迅速擴散至全區鮮食玉米和飼用玉米上,并相繼發現在寶輪鎮愛國村、赤化鎮、龍潭鄉、工農鎮、榮山鎮、大石鎮、楊家巖、河西、上西和回龍河街道10個鄉鎮,截止2019年8月底,累計發生面積為447.3hm2,主要發生在龍潭鄉,寶輪鎮、工農鎮和赤化鎮。根據田間危害情況調查,大部分地區草地貪夜蛾以為害玉米心葉為主,蟲株率最低6%,最高40%,平均蟲株率達16%,危害程度明顯重于玉米其他害蟲。
堅持政府主導、屬地管理,上下聯動、分區負責、統防統治、群防群治的工作原則。制定全區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控預案,成立了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落實“政府主導、屬地負責、部門協同、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強化責任意識和督導檢查,確保防控工作全面、有序開展。
按照構建省市區三級病蟲監測網絡體系的要求,全區設置30個病蟲監測點,實現了病蟲監測網全覆蓋。各鄉鎮(街道)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駐村農技員和群眾測報員開展拉網式排查,切實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戶、戶不漏田,全面掌握蟲情動態。
按照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要求,通過“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系統”及時準確填報蟲情,確保信息暢通,實時共享。嚴格信息報送制度,實行日報告制度、零報告制度,每天上報當天蟲害發生情況。
充分做好農藥、器械等防控物資和人員準備。按實施“治早治小”策略,抓住1~3齡幼蟲最佳用藥窗口期。重點做好遷入成蟲的理化誘控和3齡前的幼蟲防治,壓低蟲源基數,減輕中后期防控壓力。一旦發現蟲口密度高、發生程度重的區域,立即在該發生區域2倍范圍采取專業化統防統治+群防群治,大機帶小機的模式,進行應急防控,確保快速控制擴散威脅,不造成大面積成災。
強化正面宣傳引導,普及草地貪夜蛾識別和防控基本知識。組織舉辦培訓班20場次,培訓人數累計1153人。編印識別掛圖5000張和防治手冊200冊,鄉鎮、行政村和農藥經營門店全覆蓋。客觀宣傳草地貪夜蛾發生危害情況,及時宣傳防控工作成效,消除農民群眾“恐蟲心理”,增強可防可控信心。
積極統籌中央財政救災資金、省級財政救災資金,各縣區地方財政自籌資金,用于草地貪夜蛾專項監測和防控工作開展。強化督促檢查指導,對各鄉鎮(街道)草地貪夜蛾發生情況進行普查和防控指導,檢查對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控工作效果。
利州區草地貪夜蛾統防統治面積累計897.67hm2,防治面積為發生面積的2倍。使用統籌防治經費35.8萬元,其中省級救災資金3.9萬元,利州區農業農村局病蟲防治金費10萬元,各鄉鎮人民政府出資21.9萬元。截止2019年10月,全區草地貪夜蛾發生區域防控處置率達100%,已收獲玉米危害損失率在4%以下,未在玉米以外的其它作物上發生危害,未發生大面積蔓延擴散,將危害損失降低到了經濟閾值以內。根據2019年11月全區范圍的草地貪夜蛾蟲情普查,未發現草地貪夜蛾新發區域,并且水稻、玉米、高粱、煙葉已收獲田塊土壤中未發現草地貪夜蛾蛹,油菜、小麥、甘蔗、蔬菜、茶葉等作物上均未發現草地貪夜蛾,因此成功解除了草地貪夜蛾對2021年玉米的生產威脅。
廣元市利州區各鄉鎮工作人員少,技術力量較薄弱,對新入侵害蟲草地貪夜蛾認識不到位,造成草地貪夜蛾普查和監測盲區。雖然農業部門多次組織培訓班和發放宣傳冊,但不少群眾對草地貪夜蛾的認識仍然不充分,缺少主動防治的積極性。其次,部分群眾未能正確認識到草地貪夜蛾的可防可控性,產生一定的“恐蟲心理”。因此應繼續強化技術培訓和指導,消除群眾顧慮,提高工作人員專業水平。
草地貪夜蛾幼蟲極具隱蔽性,加大了防控難度。草地貪夜蛾低齡幼蟲辨識度不高,難以與玉米其他害蟲區分。草地貪夜蛾幼蟲大多鉆入玉米心葉、穗子和玉米里啃食,難以發現。玉米心葉期是防控草地貪夜蛾的關鍵期,需要對準喇叭口精準點施。玉米喇叭期后草地貪夜蛾更加的隱蔽,玉米愈發高大,加大了常規施藥難度和用藥量。因此需要使用高效噴霧機和植保無人機等新型高效器械,提高防治效果。廣元市利州區新型植保器械數量不足,若草地貪夜蛾大面積爆發,將制約防控進度和效果。
救災資金到位較慢,地方財政困難,統籌應急防控經費較少。當前四川省內外草地貪夜蛾蟲源基數高,氣候條件適宜草地貪夜蛾周年繁殖,防控草地貪夜蛾將會是長期戰,應多渠道爭取財政支持建立高效的監測和防控體系,確保草地貪夜蛾蟲情早發現早防控,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利州區主要采用化學防控和統防統治方法,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為了達到防控常態化和長效性,減少農藥使用量,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推廣使用綜合防控措施。一是種植抗性品種,合理間作植物規避害蟲,吸引天敵;二是利用性誘、食誘和燈光誘集等方式監測和誘殺成蟲,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減少蟲口基數;三是保護和利用草地貪夜蛾天敵實現防治可持續性;四是篩選高效、低毒、低殘留防治藥劑,做好應急防控。
草地貪夜蛾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威脅,廣元市利州區時刻關注草地貪夜蛾動態信息。2019年6月23日在廣元市利州區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后,及時進行全覆蓋的監測普查工作,制定了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控統防統治方案,啟動響應相關的防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草地貪夜蛾防控過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防控壓力大、資金不足和群眾認識不到位等,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協調,以便草地貪夜蛾大面積暴發時及時應對,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