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儒,黎 勝,皮 冰,趙浩宇,劉勝男,
(1.四川省渠縣三板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渠縣 635203;2.四川省渠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四川 渠縣 635200;3.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
水稻直播種植,可以免除育秧和移栽用工,減少勞動力與成本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受到越來越多稻農的追棒,對于實現水稻生產的輕型化、機械化、規模化有著積極的意義[1-3]。四川是我國水稻主產區之一,常年種植面積200萬hm2左右,一直以移栽方式為主,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經營主體開始發生改變,規模化生產模式促進了我省水稻生產技術向直播方式轉型。我省從2006年開始對機直播稻進行大量試驗研究,在南充、廣安、德陽、成都、眉山、綿陽、瀘州、達州、遂寧等10多個市縣開展水稻直播規模化生產示范推廣。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省直播稻種植面積約5.3萬hm2,以水直播種植方式為主,少量旱直播稻田。雜草是影響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直播稻田,草害問題更加凸顯。主要是由于直播稻田前期水漿管理采用干濕交替的方式有利于多種雜草出苗,且雜草發生數量較高,與秧苗競爭激烈,若不除草,水稻產量和品質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顆粒無收[4-5]。目前,四川直播稻田草害問題嚴重,未進行雜草防治的田塊水稻產量損失可達74%[6]。明確本省直播稻田雜草發生特點、有效控制雜草,可為我省進一步推廣水稻直播技術、保障水稻高產穩產提供助力。
直播稻田雜草發生種類多、數量大、出苗時間長、危害重。據調查,綿竹、廣漢、中江、彭州、大邑5個地區的機直播稻田中雜草共34種,分屬16科,30屬;優勢雜草為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Krock.)Borbas)、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和鱧腸(Eclipta prostrata(L.)L.),主要雜草還包括光頭稗(Echinochloa colona(Linnaeus)Link)、異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7]。在綿竹水直播稻試驗田塊中,從水稻播種至播后70d均有雜草萌發,出苗高峰在播后10~30d,雜草萌發總量達4294株/m2,其中闊葉雜草2234株/m2、莎草科雜草1541株/m2,禾本科雜草519株/m2;水稻播后有草天數與產量損失率成正比,全程有草時水稻產量僅約為全程無草時的1/4,在水稻播后16~55d保持田間無草才能將水稻產量損失率控制在3%以內[6]。
由于不同地區環境條件不同,使得其主要雜草種類、危害程度等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差異。例如綿竹、大邑地區水直播稻田的雜草群落主要為:稗+陌上菜+丁香蓼+碎米莎草、稗+空心蓮子草+鱧腸等;中江地區水直播稻田的雜草群落主要為:稗+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丁香蓼+碎米莎草、稗+空心蓮子草+鱧腸等[7];青神地區水直播稻田的優勢雜草主要為: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泥花草(Lindernia antipoda(L.)Alston)+異型莎草、稗+千金子+異型莎草+鱧腸等。
不同種植方式之間雜草群落也存在差異。上述水直播稻田雜草與普通移栽稻田雜草群落結構相似,旱直播稻田雜草則更接近旱育秧田,中生性雜草及旱生雜草發生較普遍。例如廣漢、彭州金堂地區旱直播稻田雜草群落主要為:馬唐+牛筋草+鱧腸+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L.)A.Br.et Aschers.)、稗+牛筋草+鐵莧菜(Acalypha australis L.)等[7];青神地區旱直播稻田雜草群落主要為稗+泥花草+碎米莎草、稗+牛筋草+馬唐+鱧腸等。
按照“綜合防控、治早治小、減量增效“的原則,采取以農業措施為基礎,化學措施為重要手段,輔以物理、生態等防治措施的綜合治理策略。
2.1.1 精選種子 嚴格選用稻種,通過過篩、風揚、水選等措施,防止雜草種子遠距離傳播與危害。
2.1.2 農業措施 通過水旱輪作、合理換茬、土地深翻平整、水層管理、施用腐熟肥、清理田埂雜草等措施,形成不利于雜草萌芽或傳播的環境,保持有利于水稻生長的良好生態條件。在水稻生長中后期,可人工拔除雜草,避免新一代雜草種子侵染田間。
2.1.3 物理措施 在進水口安置尼龍紗網攔截雜草種子,田間灌水至水層10~15cm,待雜草種子聚集到田角后撈取水面漂浮的種子,減少土壤雜草種子庫數量。
2.1.4 生物措施 在水稻活棵后至抽穗前,通過人工放鴨、稻田養魚、蝦(蟹)稻共作等方式,發揮生物取食雜草子實和幼苗的作用,減少雜草數量。
目前直播稻田雜草化學防治常規方法為“一封二殺三補”,即在播后苗前土壤封閉處理1次,在水稻苗期針對殘存的大株雜草并兼顧第二個除草高峰莖葉處理或封閉處理1次,之后主要針對還殘留的惡性雜草再用藥1次[7-9]。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水稻生產從單純追求產量轉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農藥減量增效、綠色生產成為新的方向。要注重調查,監測常年田間雜草種群發生動態、群落結構及其抗藥性水平變化,針對不同區域田間草情,制定針對性強的雜草防控策略,爭取做到“一封一殺“甚至“一次用藥”,實現稻田減藥、高效、穩產。由于水直播稻田與旱直播稻田雜草草相存在差異,建議選用的化學藥劑也有不同。
2.2.1 水直播稻田 播噴同步或在水稻播種后2~4d,選用丙草胺、芐嘧磺隆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廂面須保持濕潤7d左右,若廂面干旱開裂將嚴重影響封閉效果[10]。若播種后天氣條件不適宜,可將土壤封閉處理的時間推后,選用五氟磺草胺、丙草胺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采取封殺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在第一次用藥后,間隔15~20d,對于經過封閉除草殘存的較大株雜草及新生雜草,選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氯氟吡啶酯、雙草醚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防治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雜草,選用芐嘧磺隆、吡嘧磺隆、2甲4氯鈉、滅草松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防治鴨舌草、丁香蓼、異型莎草等闊葉雜草及莎草。此外,已有試驗表明,在水稻播后15~20d,一次性施用氯氟吡啶酯+丙草胺、二氯喹啉草酮+氯吡嘧磺隆+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等藥劑,對水直播稻田雜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7]。
2.2.2 旱直播稻田 水稻播種后出苗前選用丙草胺、噁草酮、二甲戊靈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第一次藥后15~20d選用五氟磺草胺、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氯氟吡啶酯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防治稗草、千金子、馬唐等禾本科雜草,選用2甲4氯鈉、滅草松、氯氟吡啶酯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防治鴨舌草、丁香蓼、異型莎草等闊葉雜草及莎草。
要加強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培訓,避免濫用、亂用除草藥劑,根據田間水稻的生育需求、雜草發生規律、除草劑特性和天氣狀況,合理選擇施藥時期,選用高效、精準的施藥機械,配備扇形噴頭,確保施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