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卉 謝桂平 (安徽銅陵市人民小學)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而君子文化教育正是這一精神的具體體現。在班級管理實踐和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工作中,要注重借助君子文化建設,對學生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進步。君子文化視角下的班級文化建設工作開展,要將君子文化與班級文化建設緊密結合,使君子文化理念得到有效滲透,并對學生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級管理者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切實把握君子文化內涵,將君子文化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進行有效滲透,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文化能力,真正做到承儒雅之風,育少年君子。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文化”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自古以來,君子文化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和命題。在新時代的教育形勢下,君子文化教育,少年君子養成已經是國家“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階段正是少年兒童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君子文化教育就是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培養,使學生積極向上,見賢思齊,具有家國情懷并不斷自我完善,促進學生全面進步和發展。
班級文化建設就是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班級發展的文化,從而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班級文化包括物質文化(教室環境)、制度文化(班級規章制度)和精神文化(班風)三個層面。三者從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響。物質文化是班級文化中的實體文化,包括教室環境的布置、活動設施和班級衛生狀況等,旨在為學生學習和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中的制度部分,包括班級的各種規章制度、行為規范、紀律要求等;精神文化則是班級文化的觀念部分,包括班級的理想、信念、心理認知、價值取向等,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部分。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具有教育作用?!笨梢?,對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為它有力的素材。班級物質文化的創建能夠對君子文化特色進行最直接、最有效的突出。合理運用教室空間資源,創設具有教育性、開放性、生動性的物質文化環境,對于陶冶學生君子情懷,倡導學生君子品行,提升班級君子文化品位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以學校每年開展的“最美教室”評比活動為契機,打造“君子班”的班級效應,發動學生全員參與,從小組的主題方案討論到教室環境的具體布置都緊緊圍繞“修君子品格做奮發少年”這一主題。為班級設計具有君子品格圖案的蓮花班徽;在教室設置一面獨具特色的君子文化墻,張貼學生優秀的傳統文化作品;在教室懸掛標有“禮”“義”“仁”“厚”“智”“信”六德的君子文化扇;在班級設置“經典我愛讀”君子圖書柜;在教室開辟以“梅、蘭、竹、菊”為主要綠植的班級植物角……并且圍繞這一系列的教室布置在班級進行小小解說員的評選活動,最終讓班級的君子文化建設理念深入每一個孩子的心中。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卑嗉壩幕ㄔO過程中,制度文化建設對于學生學習、成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制度建設也是君子文化理念得以貫徹和落實的保障。在班級制度文化創建過程中,要注重把握班級的實際情況,突出班級君子文化制度的特色,制定獨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并且配備強有力的執行力度,從而使君子養成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實。這一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進行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為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獻謀獻策,大家共同討論班級管理制度,這樣一來,既有助于對學生行為進行更好地約束,又有助于推進班級制度得到更加有效的開展。
例如,班級實行“君子擔當”的班級管理模式,將班級事務細化,讓每個孩子參與班級事物的管理,在班級設立多個君子擔當崗位,如學習檢查擔當、路隊文明擔當、“三操”擔當、值日擔當、板報宣傳擔當等,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升學生自我管理意識,使班級制度得到更好的推廣,從而使君子文化與班級文化建設更加緊密地結合。班級學生圍繞“養良好習慣立君子之品”這一主題,共同制定出十條班級公約的內容,其中涵蓋了上課聽課要求、課后活動要求以及日常“三操一隊”的管理要求等,并且建立班級日志,發揮君子小擔當的作用,讓班級日常管理工作得到切實有效地開展。
建立好了班級的外部“硬文化”只是給班級穿上了漂亮的外衣,班級的精神文化才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部分。要想讓君子文化的內涵真正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就要把握君子文化的內涵,科學、合理地創建班級精神文化。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從班級口號、班級板報、主題隊會和班級簡報等方面入手,實現班級精神文化與君子文化內涵的緊密融合。
例如,班級精神文化中,班訓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尤其對于學生精神層面的影響較大。在班風建設時,我們以“博學、慎思、篤行”作為班訓,以“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作為班級口號,使學生能夠熱愛讀書、靜心思考、不斷前行,并能夠樹立遠大理想,追求高尚品德。而主題班隊會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利用每周一次的主題隊會,以習慣教育、禮儀教育、人格教育為重點,開展了“衣冠整潔、文明禮貌、孝親敬老、誠實守信、剛毅樂觀、知榮明恥”六大主題的班隊會,每次隊會圍繞一個君子養成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具有文明習慣、感恩情懷、誠實操守和儒雅品格的新時代少年君子。
基于君子文化視角下的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要注重實踐,不能紙上談兵。而要想將君子文化理念落到實處,使君子養成教育與班級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就需要以班級活動作為載體和支點。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班級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君子文化的內涵,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行為上的統一,從而使班級活動文化與君子文化理念相得益彰。
例如,在不同學年段,班級開展不同的君子文化實踐活動。入學初始階段,開展“邁好成長第一步,快樂生活每一天”一年級“啟蒙拜師禮”活動,開啟君子文化教育的第一課;二年級開展禮儀課堂教育,讓學生學會君子之“禮”、君子之“儀”,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三年級開展“十歲成長禮”,學少年君子,著漢服、點朱砂、禮拜恩師、感恩父母;四年級開展“誦千年美文”班級詩文擂臺賽,吟誦君子經典;五年級開展“陽光體育課間操比賽”旨在強健體魄,篤君子之行;六年級則針對中華傳統節日開展重陽敬老、清明掃墓等系列君子文化活動。一次次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活動讓君子文化在班級建設中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總之,君子文化和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與追求、內涵與主張其實是相通的,班級文化建設是君子文化在班級管理中的細化,君子文化又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延伸。而基于君子文化視角下的班級文化建設,在注重班級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將君子養成教育與班級文化建設緊密融合、有效滲透,一定會在學生的內心厚植懿德以載物,使他們深信自強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