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輝(廣東珠海市香洲區廣昌小學)
在美術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作能力的培養是核心。對于藝術創作而言,想象力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美術教學現狀卻呈現出學生的想象力與創作能力不相協調的情況。筆者主要通過對小學中高學段美術校本課例“自畫像”的教學實踐研究,探討小學生創作能力培養的路徑。
構思畫面時,先前經驗會對繪畫步驟、方法和內容形成心理定式。若思維靈活性不足,已有經驗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當前主題的構思,誘發學生潛意識里存在的思維惰性和盲目模仿,進而影響其創作能力的發展。
小學中高學段學生,他們的繪畫表現開始追求物象的真實性,繪畫發展進入“低谷期”。由于缺少對生活的觀察,加之技法表現上的不足,學生作品的表現形式、內容,乃至評述的思維方式會隨著教師的標準取向而模式化。
評述繪畫作品時,大部分學生尚不能恰當地運用繪畫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理由。課堂上有限的時間與學習資源,學生自我認知的局限性,促使課堂評價呈現出盲目化、公式化的樣態。
如何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作能力,落實課堂教學目標?如何幫助學生克服思維惰性,重新審視示范畫的作用?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繪畫語言進行美學判斷?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傳統美術教學注重知識傳授,而忽略了知識創新,以致想象力培養與技能提升發生割裂。在教學目標上,沒有突出想象力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意識到想象力與技能的關聯性;在示范引領上,用統一的標準約束學生的想象創造,沒有明確示范畫的作用。這些成因直接或間接地阻礙了想象力的培養,從而無法喚起學生的自主想象和創作表現。
憑經驗教學,存在著想象力培養的非系統性和非科學性。教學計劃中提出的關于想象力培養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若未能適時安排相應的教學活動,將錯失想象力培養的契機。同時,因缺乏對想象的構圖引導,想象構圖的樂趣和創作表現欲望也難以生成,學生創作的主動性或自覺性將難以調動。
根據羅恩菲德的繪畫發展階段理論,小學中高學段學生正處于從圖示期向寫實期的轉型階段,即“轉型期”。這一階段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與繪畫心理發展不同步,他們的認知水平不斷提升,對表現繪畫對象的真實性欲望不斷增強,但還沒有掌握足夠的繪畫知識技能,屬于典型的“眼高手低”狀態。他們具有創作的意識,但是由于審美認知和繪畫表現能力的偏差,導致課堂上學生的創作能力因人而異。
要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將學生的個性和興趣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融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自畫像”一課中,從學生的學情出發,我設計了課前自學任務:準備兒時和現在的個人照;觀察鏡子中的自己,畫自畫像?!皟和膭撛煨砸懈行越涷灥姆e累?!苯洺醮卫L畫體驗,學生對人物畫有了感性認知。課上,將學生收集的個人照作為教學資源,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隨機抽取了本班幾名學生的生活照,并對五官、發型、配飾等部位做了相應的遮擋,接著讓學生根據殘缺的畫像猜想“我是誰”,以突出人物外貌特征。精心設計指向性明確、精煉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出人物外貌特征,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形成最初的創作意識。
想象既是教學目標,也是實現目標的教學工具。教學中適時開展想象活動,引導學生發散思考,能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創新思維,提升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白援嬒瘛敝校瑢W生總結歸納了表現人物外貌特征的要點,隨后我順勢提出問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過去、現在,也將會有一個不同的未來,你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學生在小組活動中,跨過時空的界限,對未來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創造性想象的參與和小組同伴之間的互助,幫助學生打破了自身想象力的壁壘,也為后續獨立創作積累了豐富的圖像素材。想象力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它的發展需要個體與自身、自然、文化、社會進行頻繁的互動,使得兒童時期頭腦中模糊意象逐漸規?;⒎柣?、系統化、條理化。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要給學生預留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美術創作離不開大量的觀察和鑒賞。學生能在鑒賞活動中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為創作提供良好的審美根基。根據羅斯菲德理論,“轉型期”的學生自我意識、視覺感受和邏輯思維在迅速增長,他們對事物的觀察逐漸深刻、明確化。涂鴉式的兒童畫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喜好,轉而追求“成人化”的繪畫作品,卻又受到技巧的束縛而力不從心。這一階段的授課教師要充分挖掘欣賞課的價值,帶領學生走近藝術家的生平事跡和作品,調動學生的審美積極性?!白援嬒瘛敝?,我先后展示了畢加索、弗里達等藝術家的人物肖像畫,結合藝術家的生平經歷、個性特點和創作風格作講解,使學生從感知人物肖像畫夸張的表現手法,轉而深入作品內涵的體驗和理解,進而獲得深度的審美體驗。美術教學中,有意識地觀察點、線、色等美感元素,探討藝術家創作的思路,感受藝術家在作品中傾注的情感,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提升藝術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師示范教學要具有針對性,示范的內容要緊扣教學重難點和學生的能力水平。教師的示范要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究與實踐的機會,示范時側重于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啟發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畫像”一課,在對藝術家的人物畫法進行分析歸納后,教師以學生為模特進行了寫生示范,直觀展示夸張的表現手法描繪人物。示范法作為美術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手段,除了現場示范講授外,還可以結合微課視頻進行示范,為學生創設一個多角度的、綜合的學習情境。正如“自畫像”的第二課時,我結合了微課來講解刻線版畫復雜的繪制步驟,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積極參與美術創作實踐。
創作表現環節,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新工具、新材料和新技法,感受畫面偶然形成的效果,觸發創新意識。兒童的創造性要有感性經驗的積累,兒童美術的創造性體現為獨立和獨創的方式。當“自畫像”進入獨立創作階段,我提供了多種紙版畫的制作方法、材料和工具,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技法。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逐漸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在主題拓展和實踐探究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呈現出一個個富有個性和創造力的“自畫像”。從模仿到創造,孩子們邁出了一大步。
綜上所述,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固然有賴于學生自身不斷地自我發現,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貫徹落實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關注學生美術技能的同時,更要關注兒童的想象世界,關注學生創新思維、創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為學生搭建有效的學習支架,幫助學生突破的思維障礙,引導學生創造性學習,實現從模仿到創造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