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021410)
肉類食品是人類飲食中重要的食用種類,肉類食品安全狀況不僅直接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還關系著扎賚諾爾區肉類食品經濟的健康發展,而牲畜私屠濫宰違法行為是造成肉類食品產生安全隱患的重要根源之一,它不僅擾亂了正常的畜禽屠宰市場秩序,還可能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品安全無小事,因此,必須加強肉類食品市場監管,嚴厲打擊私屠濫宰違法行為。
為了便捷管理牲畜定點屠宰檢疫工作,2013 年,結合國家機構改革工作,將牲畜屠宰監管職責由商務部劃入農業部。當前,我國各地都已設立定點屠宰廠,并且大部分已按國家有關標準完成廠房及配套設施的改造升級,屠宰環境和檢疫條件得到較大提升,各地動物衛生監督單位均派駐定點屠宰廠官方獸醫檢疫人員,依法對屠宰廠進行屠宰檢疫和監督工作。但目前我國不同地區仍存在定點屠宰廠數量少、屠宰檢疫設施條件落后、污水處理設備不全等問題,一定程度上與國家有關標準存在差距,無法全面滿足牲畜屠宰檢疫要求和環保條件。
目前,我國牲畜集中屠宰市場管理尤其是生豬集中屠宰較為規范,基本杜絕了生豬私屠濫宰行為,這是相關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但事實上私屠濫宰行為依然存在,主要表現為牛羊的私屠濫宰,這和當地居民的習慣有關,有關執法單位積極開展打擊私屠濫宰及違法運輸各類動物產品工作,對私屠濫宰不法分子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但鑒于私屠濫宰行為日趨呈現隱蔽化、多點化的特點,甚至出現野外牧點或區境外屠宰后流入市場的情況,打擊私屠濫宰行為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1]。
私屠濫宰行為一般具有以下特點:私屠濫宰點的屠宰設備簡陋,基本是傳統的“一塊平地、一把刀、一把斧頭、一桿秤和一個簡易架子”,直接在道路邊、飯店門口、市場外圍等地點進行屠宰,衛生無法得到保障,肉產品易被污染,宰殺廢棄的動物血液、腸胃垃圾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私屠濫宰點因其設備簡單易搬運,屠宰銷售點經常變換,銷售時間不固定,流動性極強。
當前私屠濫宰問題有屠宰銷售者和消費者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消費者方面,部分消費者認為,現場宰殺的牛羊肉才新鮮安全,也有部分消費者因私屠濫宰點銷售的肉產品較正規屠宰廠的價格偏低而購買,給私屠濫宰點的存在提供了消費市場。二是屠宰銷售者方面,因現場私屠濫宰牛羊省去了產地檢疫、屠宰檢疫檢驗等過程,節省了屠宰費用及從產地檢疫到屠宰廠屠宰檢疫檢驗的時間,此外,還可將部分不符合檢疫檢驗要求的牛羊屠宰后銷售獲利[2]。
因私屠濫宰攤點存在流動性強、設備簡單、易搬運等特點,致使存在執法人員得到舉報后還未到達現場,違法屠宰經營者已屠宰完畢,甚至離開的問題,執法人員僅能獲取屠宰后銷售肉產品的現場證據,不足以定性為私屠濫宰違法行為。同時也極易出現變換地點再次開展私屠濫宰的現象,繼而出現飯店自宰自銷、市場外圍現宰現銷等私屠濫宰現象,給監督執法工作帶來較大困難。
從牲畜宰殺檢疫到肉產品流通上市的監管過程涉及多個部門。而當前各地監管部門在對牲畜屠宰市場監管上缺乏健全的銜接和長效的協調機制,并且還存在職責分工不明確、打擊私屠濫宰工作中線索和信息共享不足、部門之間未能形成合力、監管執法不嚴、打擊力度不足等問題。
在進入流通市場的肉及肉制品安全監管過程中,(1)除了一些肉類專營店及大中型商超外,多數肉類經營戶存在無肉類檢驗檢疫票據的問題,索證索票意識淡薄,尤其以小型商店、飯店存在這類問題居多;(2)對違法經營肉類的處罰難度較大。面對高額的罰款,以扎賚諾爾區社會弱勢群體居多的小型肉類經營主體根本無力承擔。在行政處罰執行過程中存在監管部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后業主即不申請復議,也不繳納罰款的現象,為基層執法帶來一定難度。
當前市場監管有關部門對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普及宣傳不足,致使畜產品經營者對有關政策法規認識不到位,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在實際經營中為謀取私利,私自屠宰或進購未私屠濫宰戶未經檢疫的肉產品進行銷售。加之消費者維權消費意識欠佳,購買產品時只關心價格、外觀,缺乏對“放心肉”的認識,無形中助長了私屠濫宰現象[3]。
目前,我國動物衛生監督職能單位普遍存在人員不足的問題,并承擔多項工作職能,不僅對定點屠宰廠全面監管,還要對當地畜禽養殖戶監督管理,監管面積大、對象多,監督執法隊伍人員嚴重不足。加之定點屠宰檢疫工作是在每日凌晨開展,此時也為私屠濫宰違法行為多發時段,難以抽調足夠人員開展對私屠濫宰攤點的打擊查處,易造成監管缺失現象,對全面有序開展畜禽屠宰檢疫工作極為不利。
利用電視、報紙等媒介及在超市、市場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普法活動,大力宣傳《動物防疫法》 《牛羊屠宰管理條例》 《肉品衛生檢疫過程》 《食品衛生法》 等為主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屠宰檢驗檢疫規程和必要性,以及未經檢疫檢驗肉品的危害,提高肉品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及履行防疫、檢疫義務的自覺性,提高廣大消費者的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私屠濫宰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明確牲畜屠宰工作有關部門的職能職責,結合各地有關部門各自職責實際,進一步明確各有關部門在牲畜屠宰工作方面的職能和主體責任,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配合,共同承擔起維護牲畜集中規范屠宰工作的責任。
進一步建立牲畜私屠濫宰監督管理機制,有關部門要及時對舉報案件開展現場核實,對經核實的違法行為采取依法處理,堅決杜絕牲畜私屠濫宰肉產品流入市場。同時各有關部門要建立聯合協作機制,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聯合執法打擊行動,著重對定點屠宰場及農貿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等肉產品經營店進行檢查,全面規范牲畜屠宰、檢疫和上市銷售,依法堅決取締“黑作坊”,嚴厲打擊屠宰違法犯罪行為[4]。
加大肉品銷售市場監管,嚴把肉品質量市場準入關,嚴查無“兩證兩章”或銷售證章不齊的畜禽產品等行為,堅決杜絕未經檢疫檢驗或檢疫檢驗不合格的肉類產品流入市場。進一步規范肉類經營主體建立健全肉品進貨臺賬;依法查處流通環節無照經營肉類,銷售病死動物產品違法行為;依法取締占街、占道經營和市場外、店外經營肉品攤檔,制止私搭亂擺亂賣私宰肉行為及依法取締居民住宅小區的流動、臨時銷售私宰肉檔點。
屠宰場必須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屠宰環境,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屠宰、檢疫、檢驗,為消費者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肉類產品。健全屠宰管理報告制度,對執行管理政策不嚴及嚴重違規者依法追究違規場及責任人責任,堅決停止其屠宰經營活動并進行整頓,整頓后仍未達標或敷衍乃至拒不執行的撤消其定點屠宰資格,以此來凈化肉類市場[5]。
針對當前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不足的現狀,需增配有關專業人員,擴充監督執法隊伍,以全面提高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能力,保障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同時也要加大對現有監督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