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晁青鮮 衛澤珍 蘇倡 薛暉
(1,太原動物園 030009;2,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 150040;3,北京中檢維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01301)
大型食肉動物的救護比較有挑戰性,首先因為這些動物十分兇猛,對救護人員和周圍人畜安全構成威脅。第二,多數大型食肉動物十分敏感,捕捉、保定、救護、照顧、放歸等各個環節都可能產生強烈的應激,有時應激造成的傷害更大[1]。第三,大型食肉動物行為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等各方面的研究資料較少,救護工作很大程度上依靠經驗,缺乏精準性。因為這些不確定因素都必須建立救護操作規程,保證人和動物的安全,保障救護效果。
到目前為止,我國大型食肉猛獸救護可遵循的操作規范尚沒有行業統一的規程或標準[2,3],僅有河南省《陸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技術規范》 和吉林省《陸生野生動物安全收容救護技術規范》 兩個地方標準[4,5]。這兩個地方標準都是針對所有陸生野生動物都沒有對救護猛獸的特殊需求和操作過程做出專門界定。在實踐中參照這兩個標準是遠遠不夠的[3]。
金錢豹(Panthera pardus)是國家I 級重點保護的大型貓科動物,一般生活于低海拔的森林、山區、草地、叢林,晨昏活動頻繁;食譜寬,適應性強,主要食物類型與所處生活環境有很大關系。金錢豹有很強的攻擊性,早些年多有金錢豹傷害村民豬、羊、牛的報道[6-10]。有報道稱,1961 年,廣東鼎湖山地區因虎豹傷人,當地民眾在豹子必經之路布設捕獸鐵夾,豹子被拴在小樹上的鐵夾夾住受傷,此時仍需要3 個人合力才能將其制服[7]。70 年代初為鄉親們打死豹子的人會被稱為“英雄”[6]。所以,在野外救護這類動物時危險性高、難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救護失敗或人員受傷等情況[10]。
金錢豹華北亞種(P.p.fontanierii)是我國特有的豹亞種,因為過度捕殺、偷獵、生存環境中獵物密度低、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等因素,種群嚴重下降,目前在河南和陜西有少數生存,山西是主要分布區[11]。經常發生受傷、中毒、幼仔遺棄等情況。太原動物園作為山西省唯一具有合法資質的野生動物救護機構,從1985~2019 年實施過18 次金錢豹的救護任務,積累了大量經驗。本文將這些實踐經驗加以總結和整理,以期對將來制定金錢豹專項救護規程,或大型食肉猛獸的通用性救護規程提供參考。
太原動物園從1985~2019 年間,共實施了18 次金錢豹的野外救護,共遇見金錢豹個體25 只,救護回動物園20 只存活個體,4 只死亡個體及1 只個體救護過程中動物受傷較輕在救護現場逃跑。具體情況參見本人論文《野外救護食肉動物-豹程序的案例分析》。
20 世紀60~70 年代,虎豹傷害人畜后,當地的獵人、村民會把它們打死[6]。80~90 年代后,由于生態環境破壞,金錢豹食物短缺,常到村莊農舍捕食家畜[12,13],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已經頒布實施,隨意處死金錢豹屬于違法行為[14-16],村民選擇布設捕獸夾抓捕傷害家畜的金錢豹[17,18],同時也有盜獵案件發生[19],故此金錢豹屢被傷害、致殘。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棲息地環境和食物得到改善[20,21],金錢豹較少闖入村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門加強宣傳和懲罰力度[19],并對受害家畜給予補償[15,22],村民對金錢豹的捕捉也逐漸變少。
在18 次救護回動物園的20 只活體金錢豹中,有2 次為被遺棄的幼仔,有6 只存活幼仔(另外2 只死亡幼仔);在幼仔周圍縣市事發前后一段時間內未發現成年母豹蹤跡或尸體,推測可能是母豹行走較遠不能返回哺乳。有2 次2 只為食入毒鼠強而中毒的個體。農戶在田地里投藥滅鼠,致鼠類或其他一些小型動物誤食中毒,金錢豹食入了中毒的動物導致二次中毒。有8 次8 只金錢豹被困羊圈、陷阱等或被捕獸夾夾傷,均是因為饑餓進入村莊捕食家畜所致。有1 次1 只直接是由于過度饑餓。有1 次2 只是被困于水中,推測可能是尋找水源時被困。有1 次1 只是因為患病。另外,還有1 次是從鐵道橋摔下受傷,后逃跑。還有2 次分別在陵川縣、和順縣各發現1 只在高速公路上被撞或碾壓死亡的金錢豹尸體。進入村莊受傷或被困大多發生在食物匱乏的早春或冬季[23-25]。
作為專業救護機構,常規需要的物資包括車輛、籠箱、常用藥品、常用防護用具等可以參考本人論文《野外救護食肉動物-豹程序的案例分析》。
車輛:一般需要一輛轎車,一輛卡車。要求車況良好,方便于在山區路段行駛。卡車上要配備防暑、防寒物資、固定籠箱繩索等。
常用防護用具:包括捕魚網、長柄(約150~200cm)鐵制扣網、電擊棍、直徑5~7cm 的木叉或木棍等。木叉使用半圓形的兩股叉[7],不能使用三股叉。
救護金錢豹是一項專業性、經驗性很強的技術工作,救護人員要求如下:
參加救護的人員分為獸醫人員、管理人員、駕駛人員。獸醫人員和管理人員要求熟悉麻醉藥品使用和豹的生活習性、身強體壯、行動敏捷。運輸人員要求有10 年以上駕齡,熟悉鄉村和山區的復雜路況下安全駕駛。
由于被困金錢豹大多都經歷了多日饑餓和嚴重的應激,甚至受傷嚴重,情況往往比較危重。在接到救助電話后盡快趕到現場。在一次救護中,盡管迅速組織力量趕往現場,但趕到時3 只幼豹中已有2 只幼豹死亡,可見受困動物被發現時可能已經極其危重。形成有效的組織程序,保持人力、物資隨時待命狀態、快速趕到現場極為重要。
2.4.1 現場管理
首先,在實施救護前做好分工,救護人員保持在安全距離以外,穿戴必要的防護服裝,做好自身防護。第二,維持現場秩序,確保圍觀群眾的安全。我們在18 次救護中有5 次遇到百人以上圍觀,有一次圍觀人數甚至上千人。第三,確保金錢豹的安全:給受困動物預留逃生通道,防止在救護過程中,金錢豹突然撞墻、撞物或對救護人員及圍觀人員造成傷害。盡管現場處置更多的是因地制宜,隨機應變,但更需要有效地預案和嚴格的規程。救護人員需要進行培訓和各種場景下的演練。
2.4.2 動物的處置
2.4.2.1 徒手救護金錢豹幼仔和已經發生休克的成年個體,對人員沒有傷害的可以徒手將其抱起放入籠箱內進行緊急處理。
2.4.2.2 麻醉救護被救護的金錢豹很多時候都嚴重應激,人員無法靠近實施救援,需要及時麻醉,然后再行施救。
2.4.3 外傷處置對于外傷出血、感染嚴重的個體在現場進行緊急止血包扎,必要時進行一定量的體液補充。
對金錢豹進行必要的現場處置后,立即運輸回動物園。大多救護的金錢豹由于受傷、饑餓、應激等身體虛弱,運輸途中要持續監控,及時處置發生的問題,防止因運輸導致的二次受傷。
由于野外環境和條件限制,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需要在動物園內進行;所以應盡快將被救護受傷動物運送回動物園獸醫院進行全面、細致的搶救治療。
運送回動物園的金錢豹要經過隔離、診斷、治療、護理及驅蟲、免疫等程序才能送入豹館飼養。
救護過程中要對動物情況、救護情況、治療情況、康復和管理等進行詳細記錄,并及時歸檔。
每次救護回金錢豹后,要把具體救護及后續治療情況進行記錄、總結,積累經驗。現在回頭看,救護回動物園的20 只存活個體,后續存活情況整體效果良好。
大型食肉猛獸的救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時效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是管理層面的問題。我們從18 次金錢豹救護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成功的救護得益于切實可行的救護規程。我們體會到救護規程應包括技術規程和管理規程兩個部分。技術規程對救護過程中的各類技術細節進行原則性規定。我們從人員防護設備、用具、運輸工具、現場處置、藥品使用、治療、護理、環境管理等各個細節都做了詳細的技術方案。很多方案的制定,尤其是現場處置和藥品使用等需要大量的經驗,因此,動物園獸醫院和動物管理部門長期的技術積累和人員水平非常關鍵。管理規程對救護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統籌,確保各項行動連貫、及時,減少失誤,保障安全。我們對預案制定、接報、組織動員、物資準備、現場管理、現場救護、運輸、入院治療、術后護理、飼養管理、疾病防控、信息記錄等各個環節、各種場景做明確規定,在大多數緊急情況下能做到有效應變。
救護是由不同角色的技術人員完成的。必須按照規程,在各種場景下進行演練,多次實戰,才能形成一個得力的人員隊伍,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用新的經驗優化各項規程和救護方案。我們的救援隊伍以有經驗的老隊員為核心,以年輕的新隊員為輔,通過演練和實戰鍛煉隊伍,優化方案。
野生金錢豹的救護屬于最為危險的工作之一,通過金錢豹的救護,我們積累的經驗對其他食肉動物的救護具有指導意義。首先,在管理規程方面,危險動物的救護一般性原則是一致的,僅在動物的行為特點、生理特點、受困原因等具體方面有所不同。第二,從技術細節上講,麻醉、外傷處置、治療、護理、免疫等,食肉動物有較多的共性。在金錢豹救護方案的基礎上,對具體細節進行修改優化就可以應用到其他動物。
野生動物在動物園中康復后,原則上應放歸野外。但往往救回來就不出去。我們救護回的金錢豹全部留在動物園中。如果一個機構持續救護各種動物就會占用大量的空間,消耗大量的資源。因此,及時妥善處置被救護的動物非常重要。但野外放歸受到動物本身狀態的限制,如幼年動物在動物園的環境中長大,沒有野外生存經驗。動物園現有條件無法對其進行野化訓練,所以不能貿然放歸。再如一些動物落下嚴重傷殘,無法適應野外生活。另一方面也有條件限制。動物放歸不是簡單的釋放,而需要持續監測其生活狀況。野外動物的跟蹤監測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不僅需要專門的設備設施,還要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術。這不是動物園和救護中心能完成的,應由專門的部門來實施。此外,猛獸常常威脅人畜安全,猛獸救護后原地放歸很可能引起當地群眾的恐懼而受到阻撓。而另選放歸地不僅是一個生態學問題,也是社會管理問題。因此,國家應出臺針對性的政策妥善處置被救護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