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生
(內蒙古額濟納旗畜牧獸醫站 735400)
基層畜牧獸醫不單是向牧民傳播養殖技術,更多的是為牧民帶來疫情防控和動物防疫手段,其工作重心更偏向于管理和防疫服務。在牧民看來,能確保動物順利成長,杜絕和減少疫病發生最重要。防疫工作的開展是保障禽畜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是確保牧民經濟效益的現實依據。故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畜牧獸醫要在結合實際,探析并明確防疫工作的難點和重點,把握重點,延伸工作內容,進一步認識防疫工作的重要意義,進而做到重視、開展、完善,以此來建設我國基層畜牧業動物的防疫工作體系。
對于基層畜牧獸醫而言,動物防疫工作的第一重點就是建設疫病防控體系。其建設方案可以從“防”與“控”兩個方面展開,具體體現為以下幾點。
1.1.1 確保動物有基本的免疫能力
許多動物疫情來勢洶洶,禽流感、豬瘟等疾病會導致動物大規模死亡,對獸醫工作而言,“防”大于“治”。如推行動物集體免疫的方式來確保動物免疫力能達到防疫標準[1]。
1.1.2 做好預防工作
在提高動物免疫能力的基礎上,獸醫工作者要根據疫病流行情況做好排查工作。如在基層中分范圍的調查禽流感、豬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羊痘等,在調查過程中逐步掌握畜牧發展近況,做到實時調查、實時預防。還可通過建立疫情檔案的方式將以往的疫病情況進行整合歸納。需格外注意,在預防過程中要對一些禽畜流動性較大的區域重點管理。
1.1.3 開展實驗檢測工作
獸醫工作者應根據行業發展方向,結合實際工作需求,對豬瘟、口蹄疫和禽流感等一并進行重點檢測。對范圍大的區域采用隨機抽檢方式,范圍小的區域采用普查檢測,以此來確保“防”的順利開展[2]。
1.2.1 根據流行疫情控制本區情況
以2019 年的非洲豬瘟為例,在非洲豬瘟下,獸醫工作者應先做好疫病排查工作,依據當地管理原則,通過與政府協調的方式落實監管疫病責任,通過排查、巡查、抽檢、復檢的方式建立一個規范化、標準化、檔案化的排查記錄。同時,獸醫工作者應重點對一些衛生較差的養殖基地進行管理,對一些必要地區進行清洗消毒工作,確保豬瘟疫病不會出現在防疫區域。此外,基層畜牧獸醫還要對屠宰場進行防疫控制,對疫區來的豬肉要做好處理工作,對生肉進行登記,確保本地動物不會受到疫病影響,進而從真正意義上做到“防”[3]。
1.2.2 完善應急措施和突發機制
在“防”的過程中一旦發生疫情,一定要及時處理,這樣才能更加高效地進行“防”。隨時做好禽流感、豬瘟等傳播性強的疾病預防工作,在發生后一定要盡快隔離,但這一過程離不開應急措施和突發機制的制定,基層畜牧獸醫部門應落實責任制,建立疫情追責制度,以此來調動獸醫人員的積極性。
動物防疫工作單靠防疫體系無法確保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在防疫工作中,建立動物衛生監督體系成為除了防疫體系外最為關鍵的要點之一。而其工作體系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
基層獸醫工作者應在自身了解國家法律的基礎上向牧民宣傳防疫法律和一些防疫知識。如通過制定宣傳冊的方式進行宣傳,增強牧民的法律意識。再者,還可以通過舉辦安全防疫生產月的方式進一步宣傳,以此確保防疫意識、安全理念、衛生理念和法律意識能深入身心。
獸醫工作者可以采用指導養殖和引導防疫的方式來建立養殖檔案,并與牧民簽訂防疫協議,以此來更加標準和規范地進行監管。如在監管過程中可以采用突擊檢查的方式監測一些大型養殖場,尤其是一些可能會被感染的動物[4]。
在衛生體系建設過程中,除了以法律約束和加強監管外,還要做好檢疫工作,以此來更好地為建設衛生管理體系服務。如建立免疫情況檔案,為每個接受集體免疫的動物配置耳標。
在建立防控體系和衛生體系后,基層獸醫工作的最后一個重點環節是建設獸藥監督管理體系,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在當前情況下,獸醫工作的監督管理體系亟待革新。因此,強化獸醫部門之間的聯系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可以采用建立專屬溝通機制的方式,讓獸醫部門達到互通。一旦發現獸藥問題,通過專屬溝通機制來進行散播,更好地為防疫工作服務。
監督人員的專業化水平直接決定了監督工作的水平。監督人員應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完善自身專業素養,學習各種監督法律條例,更加專業化地進行監督工作。強化自身判斷能力,辨別獸藥真偽,以此來更好地開展防疫工作[5]。
配備專業檢測設備,提高區域獸藥檢測能力。省市財政部門要加大投入,確保地方能順利開展獸藥監管。此外,基層獸藥監管部門也要重視獸藥來源的監督管理,防止假冒偽劣獸藥流入市場,認真做好每批獸藥的審批和質量檢驗工作[6]。
綜上所述,基層畜牧動物防疫工作的重點可以歸納為3 個體系的建設。因此,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獸醫人員應根據3 個體系確定建設目標。通過這種方式為基層畜牧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能提供更多的可能,進而為國家畜牧業的發展和現代化畜牧模式的建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