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文
(天津市農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300192)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畜牧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推動了飼料工業向著規模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我國飼料工業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爆出,嚴重威脅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其中飼料安全是造成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的因素之一。飼料品質不僅會影響采食畜禽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水平,也會間接影響畜禽食用者的生命安全,快速檢測技術不僅能在最短時間內檢測出飼料產品中是否有違禁添加劑、病原微生物或重金屬等物質的污染,其對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食品和環境沒有較高的難度,因此,是適合我國飼料工業發展的安全檢測技術。
飼料快速檢測技術可以有效縮短樣品前處理、試劑配置、試驗操作和數據分析等環節的時間。僅通過幾分鐘到幾小時就能從樣品制備到樣品檢測結果解讀,是用時最短的飼料安全檢查技術。和傳統檢測方法相比,飼料中的微生物快速檢測時長縮短1/3~1/2,理化試驗縮短至2h,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僅通過3~4h 即可完成檢測。
飼料快速檢測技術對檢測設備和儀器的要求不高,許多樣品前處理都屬于粗篩,不需要復雜的儀器和設備,隨著便攜式核酸提取儀和熒光定量儀器的應用可直接進行現場檢測。
飼料快速檢測技術對試驗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不高,由于快速檢測試驗環節少,操作簡單,工作人員只需參照試驗說明完成操作即可,相對復雜的檢測技術通過短期的培訓也可以熟練掌握,且其試驗結果的可讀性比較高,不需要通過復雜的軟件計算或辨別,因此,不同專業水平的人員也可以進行飼料快速檢測操作。
飼料快速檢測技術對實驗室的級別要求不高,稍微復雜的技術可能需要低溫或無菌環境,大多數試驗可以在室內或露天完成,因此,飼料快速檢測技術對檢測環境要求較低。
快速檢驗紙片法主要用于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霉菌等飼料微生物的檢測。快速檢驗紙片法利用細菌繁殖過程中分泌的酶或代謝產物,恒溫培養18~24h 即可判定飼料微生物種類,快速檢驗紙片法的檢測結果和傳統的微生物檢測結果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富國文等(2017)利用微生物快速檢測試紙條檢測飼料主要原料中的沙門氏菌和霉菌,并和微生物標準檢測方法(《GB 13078-2001 飼料衛生標準》)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微生物快速檢測試紙條的檢測結果和檢測方法結果差異不顯著,標準方法耗時2~5d,而微生物快速檢測試紙條不到1d 就可判定結果[1],同時快速檢測試紙條還具有檢測準確度高、操作簡單、價格便宜等優點,因此,適合飼料中微生物的快速檢測。
免疫學技術主要檢測飼料中的生物毒素和各類藥物殘留,具有選擇性強、檢測速度快、特異性強和靈敏度高的特點。免疫學技術有免疫沉淀法(IP)、化學發光免疫分析(CLIA)、放射免疫分析(RIA)和酶聯免疫吸附(ELISA)等,其中ELISA技術是應用最廣的免疫學技術,即在抗原(或抗體)固相化和抗原(或抗體)的酶標記的基礎上,加入酶反應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呈有色產物,由于待檢測物質的量和該有色產物的量有相關性,因此,不僅可以對檢測物質進行定性判斷,還可根據標準回歸方程進行定量分析。ELISA 分析方法包括夾心法、間接法和競爭法,夾心法主要用于檢測大分子抗原,間接法主要檢測抗體,競爭法主要用于檢測小分子抗原。李泳寧等(2020)通過間接競爭酶聯免疫技術對飼料中的呋喃西林進行快速檢測,飼料樣品中的呋喃西林平均回收率為87.5%~96.0%,該方法通過人工合成的抗原和飼料中的呋喃西林進行特異性結合,有望進行飼料呋喃西林等呋喃類藥物的大量篩查[2]。
熒光檢測卡法主要用于飼料中的重金屬、生物毒素、抗生素及其他藥物殘留等物質的檢測,即將酶標記于抗原(或抗體)上,待檢測物沿著毛細管膜表面運送到檢測區和標記物結合,肉眼或儀器可識別顯色結果。膠體金試紙就是應用最廣的一種可便攜式的熒光檢測卡,主要由底板、樣品墊、吸水紙、硝酸纖維素膜、膠體金墊、檢測線(T)和控制線(C)構成,若C 和T 均顯色為陰性,若C 顯色而T 未顯色為陽性,若C 未顯色T 可顯色或未顯色則為無效。何方洋等(2019)對谷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殘留進行檢測,結果發現,膠體金試紙方法對玉米赤霉烯酮的檢測限為100ug/kg,檢測時間僅需10min,其靈敏度、特異性分別為99%和94%,是一種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簡單方便,且可以進行現場飼料檢測的方法[3]。
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PCR)是基于分子生物學技術,將DNA 進行解鏈、退火和延伸,最終放大目的DNA 片段,具有簡單快速、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特點,適合于微量樣本或純度低的樣本。阮靖華等(2020)通過熒光定量PCR 技術對進境動物源性飼料中沙門氏菌進行檢測,該方法對基因組DNA 的檢測靈敏度為17copies/L,熒光定量PCR 方法的檢出率不僅和國標法一致,且檢測率高達100%,結果發現,熒光定量PCR是一種檢測限低、定量準確、重復性強、耗時短的飼料快速檢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進境動物源性飼料中沙門菌檢測的工作效率和口岸通關速度[4]。劉彥泓和劉岑杰(2019)利用熒光定量PCR 技術對飼料及飼料原料中轉基因大豆GTS40-3-2 成分進行檢測,發現該方法不僅操作簡單,還可以滿足飼料中轉基因成分的監管需求[5]。
生物傳感器技術是一種對生物物質敏感并將其濃度轉換為電信號進行檢測的儀器。根據敏感元件不同可以劃分為酶生物傳感器、微生物傳感器和免疫傳感器等。生物傳感器技術可以從腐敗或半腐敗飼料中檢測出病原微生物,也可以特異性識別飼料中的酶、抗體、組織、細胞等物質,具有儀器設備小且靈敏,成本低且快速等優點,尤其是檢測飼料中的病原微生物檢測,無需熱循環、酶切或電泳等其他復雜操作,僅用1~2h 即可完成檢測,但該快速檢測技術對樣品預處理要求較高。周歷嵐等(2017)利用表面等離子體振諧生物傳感器檢測飼料中的黃曲霉素,通過自動化分析還可降低試驗誤差[6]。
隨著快速檢測技術的儀器、設備和試驗方法不斷發展,飼料快速檢測技術也在逐漸完善。和常規飼料檢測技術相比,快速檢測技術不僅可以縮短試驗檢測的時間,其對試驗人員技能和環境要求不高,便于推廣。在今后研究中,飼料快速檢測技術可以降低樣品前處理的難度,其所用的儀器設備向著模塊化、信息化和小型化的方向發展,并提高試驗的靈敏度和準確度,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快速檢測技術在飼料行業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