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譚淑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
結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目標和語言發展特點,我根據繪本《誰拉的便便》設計了白板教學課件,并開展了語言教學活動。
用播放沖馬桶的音效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們很快猜出我播放的音效是沖馬桶的聲音。
我利用白板軟件的隱藏功能設計了一幅隱藏起來的馬桶圖片,將其點開,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進入故事情境。
1.利用聚光燈功能,吸引幼兒注意力
進入故事后,我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便便,鼓勵他們跟隨聚光燈看看、猜猜、說說,通過問題“這是誰拉的便便?”“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小老鼠的尾巴是什么樣的?”“這些便便像什么?”等問題提示幼兒區分不同小動物的便便。
2.利用互動功能,請幼兒點擊“開門”
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我利用白板軟件將所有小動物都藏在“門”后,引導幼兒先一起敲敲“門”,問:“咚咚咚,請問你是小老鼠嗎?”然后播放老鼠叫的聲音,再請一名幼兒上前把門“敲”開進行驗證。通過與白板上圖片的親密互動,激發幼兒探索和表達的積極性。
本環節通過設疑引導幼兒說一說拉完便便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1.聲音與圖片相結合
我向幼兒出示了馬桶中的便便圖片,并播放沖馬桶的音效,同時出示寶寶沖馬桶的圖片。和幼兒一起總結出上完廁所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沖便便,再引出下一個問題。
2.點開隱藏圖片,肯定幼兒的回答
接下來,我引導幼兒思考:除了沖便便,上完廁所還需要做哪些事情?當幼兒回答時,我同時點開提前設置好的隱藏圖片,如當幼兒說到“擦屁股”,就點開擦屁股的圖片,跟隨幼兒的表達依次點開相應圖片,給予幼兒回應。
3.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進行互動
在幼兒說出拉完便便后所有需要做的事情時,圖片是混亂的,我請不同的幼兒上來拖拽圖片,按事情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并比較哪種方法更好。
我引導幼兒思考:“想想我們為什么會拉便便?”然后通過動畫視頻引導幼兒理解為什么要拉便便,鼓勵幼兒多吃蔬菜和水果,養成天天拉便便的好習慣。
在教學中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有的教師將過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白板的操作上,無形中降低了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這樣既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還會讓教師和幼兒都很被動。又如,教師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操作不太熟練,上課時會將過多的時間放在使用和操作課件上,讓幼兒在等待中度過,使課堂失去新鮮感。這些都影響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語言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效果。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將電子白板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當然,并非每一節語言活動課都要用電子白板進行互動教學。當教學活動遇到困難,而采用普通的教學手段無法解決或者效果不好時,我們可以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不僅對語言活動的開展有很大幫助,還對幼兒園其他領域的課程,甚至區域游戲也有很大幫助,這些都有待于教師進一步發現、探索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