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守博 劉曉田
(1,甘肅省康樂縣流川鄉畜牧獸醫站 731500;2,甘肅省康樂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731500)
肉牛對外界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較強,既能在高溫35℃的環境中生活,又可以在低溫30℃的條件下生存,甘肅省康樂縣氣候環境適宜,雖然冬季相對寒冷,但濕度較低,比較適合肉牛的生長發育,尤其是能更好地防控疾病發生,對肉牛的健康狀況非常有利。同時當地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保健意識越來越強,逐步調整膳食結構,牛肉成為居民生活的放心食品,在市場需求刺激下,肉牛發展勢頭迅猛,養殖模式得到進一步改善。
目前世界人均需要牛肉較多的國家是阿根廷和美國,這樣國際市場對牛肉需求量很大,我國出口牛肉潛力大。我國人口眾多,雖然人均消費量較少,但總需求量越來越多,由此可見,牛肉產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維持較高的價格,刺激廣大農民的養殖積極性,因此,發展肉牛養殖具有廣闊前景。
糧食是廣大農民生產的根本物質,一些貧困地區更加需要糧食,如果消耗大量的糧食來發展畜牧業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而養殖肉牛產業就可以解決與人們爭搶糧食的問題,因為肉牛需要采食大量的飼草來生產牛肉,這樣可以將農村地區生產的秸稈、酒糟、樹葉、稻草、農產品的皮殼等充分利用起來,這些飼料原料在農村地區相對豐富,不僅為飼養肉牛提高充足的飼草資源,還可以減少秸稈焚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農村每年有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由于運輸問題或地理位置無法全部銷售出去,并且這些水果或蔬菜在存放過程中也會發生損壞和腐敗,如果將這些無法及時銷售出去或損壞的農產品用來飼喂肉牛,無疑是最好的飼料資源,因為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粗纖維,不僅滿足機體生長發育的需要,還可以極大提高肉牛的體質和抗病能力。同時肉牛在生產過程中還可以產生大量的牛糞和尿液,這些可以成為優質的農家肥料,施入農田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如果將種植農作物或飼養肉牛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幫助農民盡快脫貧致富[1]。
肉牛在飼養過程中,如果當地疾病流行情況普遍,對牛群形成嚴重威脅,飼養肉牛的風險會大大增加,肉牛一旦發病不僅影響牛只的生長發育和體重,還會造成死亡現象,對養殖戶的打擊是毀滅性的。甘肅省康樂縣地域廣袤、早期畜牧養殖業不發達,幾乎沒有疾病流行情況,在當地發展肉牛業,可以讓牛群減少接觸病原體的機會,尤其對于一些病毒性傳染性疾病的防控相對容易,達到規避疫病風險的目的。
同時肉牛對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能耐受低溫環境,甘肅省康樂縣氣候比較適合肉牛生長,最重要的是氣候干燥,外界濕度較低,能保證牛舍干燥,非常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尤其是容易控制一些體內外寄生蟲病的發生,減少肉牛接觸病原體的機會,大大降低肉牛感染發病的風險[2]。
在農村地區發展肉牛產業具有以下優勢:一是能將肉牛分開飼養,在每家飼養3~4 頭的小規模下,不僅能很好的隔離管理,避免疾病擴散和蔓延,還可以利用農民空余時間進行精細化管理,提高肉牛生長速度、體質、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二是能充分利用農田秸稈和青草等飼料資源,每家每戶可以將以前廢棄的秸稈收集起來進行青貯發酵來飼喂肉牛,節省大量的飼料資源,提高飼料轉化率。三是可以將廣大農民的養殖熱情調動起來,既可以節省大量的勞動成本,還能一起采購和銷售,形成一條產業鏈,促使肉牛業的良性發展。據統計,飼養一頭肉牛每年可以增加4000 多元的經濟收益,如果每家飼養3~4頭肉牛就可以增加1 萬~2 萬的收入,大大改善農村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2]。
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關于肉牛養殖的扶持政策,但扶持范圍和力度還需要增加,尤其是貧困家庭,沒有能力購買2~3 頭肉牛,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議政府部門將扶貧資金充分利用起來,充分調動農民的養殖積極性,在購買母牛和保險方面給予幫助,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將資金發放到養殖戶手中,讓貧困農戶能買得起肉牛,這也是促進肉牛發展的經濟基礎。
飼養優質品種對增加農民收入非常重要。通過遺傳育種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肉牛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進而促進畜牧業的健康迅速發展。試驗證明,遺傳因素在提高養殖效益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次才是飼料營養和管理水平。不同品種肉牛的體型、體重和飼料利用率有很大差別,致使不同品種的肉牛生長速度和胴體組成也有很多不同。如夏洛萊牛的日增重為1.5~2kg、18 月齡胴體重達300~350kg 屠宰率達65%~70%,而本地黃牛日增重為0.6~0.8kg、屠宰率僅為55%、胴體重達200~300kg。由此可見,飼養優質肉牛能大大提高牛肉產量,如果將肉牛品種進一步改良,能提高肉牛產品質量和養殖效益[3]。
以前農民都有飼養耕牛的技術和經驗,掌握了一點養牛基礎知識,為了提高飼養肉牛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降低養殖成本,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還需要增強農民養殖技術的培訓,讓農民充分掌握飼養管理、飼草加工和青貯、選留種源、疾病防治等標準化技術,發揮養殖技術作用,進一步提高肉牛在養殖過程中的生產潛力,提高農民養殖技術水平和養殖效益。
縣級和鎮級畜牧部門應培養技術過硬的畜牧獸醫人員,從農業院校招聘專業的獸醫人才增加到畜牧獸醫隊伍中。同時提高專業培訓力度和畜牧獸醫人員素質。讓獸醫人員從牛舍設計、配種或人工授精、免疫接種和治療疾病等生產環節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和服務,做到全縣統一防疫、統一管理和統一監控,幫助農民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和接種計劃,切斷疾病傳播途徑,防止疾病進一步擴散和蔓延,做好一切防控措施,確保牛群健康水平,促使康樂縣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4]。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牛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再加上國家扶貧力度的深入,必將推動康平縣肉牛產業不斷健康發展。肉牛屬于食草類動物,能充分利用農村的秸稈、酒糟、果實皮殼等飼草原料,大大節省飼料成本。同時肉牛適應能力強,能適本本地低溫環境,促使肉牛飼料轉化率和養殖效益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