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濱
(山東省萊州市城港路畜牧獸醫站 261400)
目前集團養豬、樓房養豬、大型養豬場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農村中原有的中、小、散養豬場戶仍是目前養豬業的主力,擔負著生豬穩產保供的重任。目前,在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下,中小散養豬場戶的機會大于風險。因為中小散養豬場戶以家庭為主,人員流動少,責任心強,生產周期短,只需4~6 個月就可以完成一個出豬周期,在此期間完全可以做到封閉養殖,所以只要管理得好,做到全進全出和完全封閉養殖,發病概率會小許多。調查發現,目前養豬優勢區壯年勞動力養豬經驗在10 年以上的中小散戶,大多數都掌握了養豬技術,能有效防控疫病。目前,受生豬價格高漲、效益明顯影響,除原有養豬場戶在擴欄增產外,受高效益刺激也增加了許多曾經從事過養豬行業的小散戶通過原有養殖圈舍(養豬或養雞)改造加入其中,使生豬生產發展形勢良好。
大多數中小養豬場戶建場時間較早,圈舍條件、飼養條件、生物防護條件較差,養豬場戶處在一種戰戰兢兢狀態,害怕擔心感染非洲豬瘟,血本無歸,一有風吹草動,易造成恐慌性拋售,趕緊將肥豬出欄,以期落袋為安,后期謹慎觀望,造成補欄進種不敢大膽進行,以致后期無豬可養,眼睜睜地錯過發豬財的良機。非洲豬瘟因素的影響是目前養豬場戶補欄擴能缺乏信心的主要原因,大家都在急切盼望控制非洲豬瘟的有效辦法和非瘟疫苗能盡早研制應用。
受非洲豬瘟因素影響,豬場在生物安全措施(包括設施設備、清洗消毒、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投入增加,生產成本普遍提升,加之目前相關從業人員工資、玉米、獸藥成本在增加,消毒、免疫、人力、獸藥飼料成本折合出欄肥豬成本增加2 元/kg,出欄一頭肥豬養殖成本增加了200 元。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種源缺乏,種豬、仔豬調運不暢。(1)外購豬源(種豬或仔豬)擔心引病引毒來家,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只好自繁自養,把部分肥豬(母)留作后備母豬,勉強維持。(2)國內種豬市場供應嚴重偏緊,種豬價格持續高漲。(3)政策、運輸、手續辦理等各種原因引起的種豬、仔豬調運不暢通,由于豬源影響,很多中小散養外購育肥戶抓不到仔豬,眼睜睜看著豬價飛漲,而無豬可養。還有一部分由于仔豬價格高,缺乏買豬資金。以上原因導致生豬生產無后備種源更新,新建擴建豬場無法及時投產,影響擴產增養。
目前農村許多養豬場戶建場年代較久,建場時沒有考慮環保因素及村莊外擴原因,導致目前許多養豬場戶與村民住戶的防疫和環保隔離距離不足,養殖臭味擾民引發鄰里矛盾,因養豬臭味引發的環保舉報此起彼伏。地方政府忙于督促整改,養豬場戶疲于應付,盡管部分養豬場戶配建了糞污無害化設施,但仍然存在問題:一是增加了養殖成本。二是目前糞污處理設施大多治標不治本,實用性差,養殖固有的糞污異味問題仍得不到徹底解決。眾多養豬場戶在有環保因素制約的舊址不能再擴建擴能,而選擇搬遷新建,一是尋找符合非基本農田性質、環保非禁養區不擾民、生物防護防疫隔離等都符合的地塊難。二是新建養殖場建筑成本投資大,而收益前景卻不確定,嚴重影響擴產增養。
有資料顯示,占我國養殖量超過70%的中小規模畜禽養殖場(戶)中,機械化程度較低,生豬養殖機械化水平在30%左右,受養豬又累又臟又臭的環境影響,愿意從事養豬行業的年輕人不多,當前從事養豬生產的人員大多是中老年人,年齡都偏大,精力魄力體力不足,沒有大干、快干、長干的打算,發展擴大養殖規模的積極性不足。同時,養殖場招到符合條件、能長期堅守的養殖工人較難。
目前,大型養豬場跑馬圈地加緊建設,得到財政項目資金支持,但以中國國情來說,養豬業最大的資源仍是中小散戶,占比70%,目前我國養豬業的主體依舊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中小養豬場戶,這支重要的中堅力量亟待被納入產業政策扶持體系中,中小養豬場戶的整體經營水平亟須提檔升級。
某些鄉鎮政府的土地指標有限,且生豬養殖無法帶來稅收收益,相反還帶來環保管理壓力、臭味擾民投訴解決難壓力、動物疫情防控壓力、追責壓力、防疫經費支出壓力等使鄉鎮政府對生豬養殖五味雜陳關注支持度不夠。
國家應重視非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的研發和投入使用,保證疫苗質量,切實提高對豬體健康的保護水平,使老百姓敢養、敢投、敢擴,沒有后顧之憂。
把控制非洲豬瘟疫病工作放在首位,亂扔病死豬、違規調運、投毒等違法行為單靠農業農村部門勢單力薄,缺乏有效手段和震懾力,應提請公安部門及時介入,露頭就打,打早打小,形成有力震懾,控制病毒傳播蔓延。
加大生豬保險的覆蓋面和提高理賠金額,加大保費財政補助力度,保險補貼費用由中央、省財政負擔,以減少養豬戶因非洲等動物疫病造成的巨大損失,增強養豬場戶抗風險能力,提振從業者的復養或增養信心。
銀行金融部門加大對養豬戶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探索推進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抵押貸款,簡化手續,快速放貸。
國家組織科技人員攻關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技術,從飼養源頭、飼養過程、終端處理等,切實解決養豬臭味難題、糞污處理難題、有效消納利用難題,推廣實用新技術,讓離村離住戶近的中小散老養殖場戶能破解臭味擾民的難題,繼續生存,繼續發揮生力軍作用。
研發推廣實用養豬機械,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將養豬場(戶)購置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農機裝備按規定納入補貼范圍。以期減輕養殖工人勞動強度,改善養殖和生活環境,吸引年輕人加入養豬行業。農業農村部已經印發了《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的意見》,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畜牧養殖機械化發展的思路、目標和主要任務,這是加快推進畜牧業機械化、自動化、提高畜禽產品保供能力的重要舉措和工作指南,關鍵是好事能辦好,在基層能切實得到落實和推廣。
各級政府加強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壯大畜牧科技服務企業,為中小養豬場戶提供良種繁育、飼料營養、疫病檢測診斷治療、機械化生產、產品儲運、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實用科技服務。基層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對中小養豬場戶的指導幫扶,不能一禁了之、以行政手段強行清退。要通過引導種養結合、適度規模、簡化用地手續辦理、幫助化解環保異味矛盾糾紛等,因地制宜發展生豬養殖。讓養豬產業成為既不暴利,又有利可賺,風險可控,健康持續發展的陽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