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國軍 段林
(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農業農村局動物衛生監督所 731500)
在我國當前消費市場中,對畜禽類產品需求逐漸增大,在牛養殖工作中,養殖規模逐漸擴大。養殖戶在工作中充分考慮消費者需求和社會發展形勢,對養殖發展模式進行了不斷創新,逐漸形成了適度規模養殖模式,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內容就是規?;B殖的疫病防治工作,相關養殖部門和單位應予以重視,并制定科學的防治策略。
在牛養殖工作中具有多樣化的養殖模式,而適度規模養殖模式則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但也存在前期投入大、人力資源需求較高等問題,并且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問題。在防疫領域工作中,存在多方面不可控因素,傳統疫情還存在一定的規律,而在疫情發展過程中往往難以有效掌握周期性循環、隨機性增加、階段性顯著等特點。在當前牛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的背景下,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果對疫情大規模出現應予以高效防治。
牛的疫病具有很多種類,一些常見疾病可以借助現代醫療手段予以治療和控制的,但還有一些疾病在傳播過程中發生變異,需要對病毒株苗進行重新研制。而結合以往疫病防治經驗來看,在牛養殖工作中,最為常見的疫情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在當前生物體中,最為常見的疾病傳播方式是傳染病,具有傳播范圍廣、影響大、傳染源不確定等特點,控制難度較大。在牛養殖工作中,常見的傳染病主要包括口蹄疫、布氏桿菌病等,隨著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牛的傳染病發病率也逐漸提高,在我國西北高原、平原等地區經常出現這兩種疾病,因此,需要針對這類高發疾病采取及時鎖定傳染源的手段,并要切斷傳播途徑,及時隔離患病牛,采取科學措施予以治療[1]。
在大部分牛養殖工作中,養殖戶為了擴大養殖規模,都會采用冷凍牛精液人工配種技術,這是當前較為先進、高效的技術。但在實際生活領域中,采用這種授精方法會帶來許多不可控因素,在人工配種工作中有時并不具備符合標準的配種操作環境,再加上操作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消毒措施,缺乏科學指導,從而對牛的身體造成一定損傷,如陰道口感染、子宮內膜炎等疾病的發生。另外,部分養殖人員在發現問題后沒有予以重視,缺乏科學的治理方法,甚至采用土方法造成藥物濫用現象,不僅無法達到治療效果,還會引發其他疾病,因此,在人工配種工作中必須重視消毒工作,及時找專業獸醫進行指導。
在牛養殖工作中寄生蟲病也是高發疾病之一,寄生蟲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絳蟲、線蟲、吸蟲等。造成寄生蟲發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是養殖規模密度,當養殖規模過大時會引發寄生蟲病的大規模傳播,并且牛群中會出現交叉感染現象。就當前牛養殖工作現狀來看,針對寄生蟲病并沒有可靠的治療措施,觀察是主要預防手段,治療通常采用人工剔除方法[2]。
在牛規?;B殖過程中,常見的普通病有感冒、腸胃炎和中毒等病癥。造成這些病癥的原因有季節性變化和圈舍衛生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季節更替時如果沒有對圈舍環境進行恰當調整或及時更換飼料會使牛的抵抗力下降。
在牛適度規?;B殖的背景下,養殖戶首先要明確疫苗免疫的重要作用,只有正確及時的注射疫苗才可以有效防治牛疫病,在疫苗注射時首先要從正規渠道購買疫苗,并且在相關人員指導下合理選擇疫苗,不能隨意更換疫苗,確保疫苗使用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如果發現有病牛時要立即隔離,并加大注射劑量,對于狀況良好的牛群也要采取適當措施,加強對牛疫病的接種效果。在牛適度規模化養殖中最常用的疫苗包括口蹄疫、牛炭疽和牛氣腫疽等。針對性的注射口蹄疫滅活疫苗、炭疽菌苗和氣腫疽明礬菌苗等,保證疫苗的整體利用效率最大化。
在牛舍建設中,需要確保前期科學合理規劃,而養牛場地需要設置在人群較少的地帶,確保養牛的日常工作不會影響周邊居民。也能減少周邊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對養牛場造成影響,在場地出入口設置消毒池,對進出牛場的車輛和人員要及時消毒,同時還要對圈舍進行全面清理,確保牛舍更加整潔,在牛舍內部空間建設時,應對每個位置都進行充分隔離,避免交叉感染[3]。
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不斷增加,許多養殖戶為了提高牛的整體價值,往往會選用大量保健品來增強牛肉的保健功能,但在使用保健品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來源不明,標志不清的保健品,從而嚴重影響牛肉的整體質量,為此需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按照合理的劑量進行調配。增強肉牛處置的整體效果,同時還應強化消毒殺菌意識,及時對疫病進行有效防治,確保牛群生命安全。在牛適度規?;B殖過程中,需要根據病牛的體征特點及環境季節特點進行分析。調整肉牛養殖時間,及時更換飼料,確保飼料與牛的習性相吻合,增強牛的抵抗能力,還可以利用發酵床技術,既能及時有效地處理牛排泄物,還也可以減少牛群染病概率,還能集中處理腐熟的牛糞,充分利用排泄物,為養殖戶帶來額外的收入,適度規?;B殖需要采取更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強對牛排泄物的處理,結合科學有序的管理環節,增強成牛的出欄率和成活率,提高養殖戶的整體經濟效益。
在疾病預防工作中,應對飼料進行規范使用,合理選擇飼料種類;及時采用疫苗對牛群的接種,接種過程要由專業獸醫指導,建立疫苗檔案,記錄接種時間、次數、牛群數量等,在出現疫病時應將疫苗檔案作為依據選擇相應對策[4]。
建立科學的防疫制度,如養殖規模設置,充分考慮養殖規模的上限,控制牛群數量,并在養殖場中設立消毒池,完善消毒設備,在人工接種過程中仔細檢查周圍環境,及時清洗糞便池,在對病死牛進行處理時,工作人員要穿戴好防護服裝,避免受到牛疫病的影響。
解決知識誤區不能僅依靠經驗解決疾病,要在專業獸醫指導下配合藥物治療。在保證安全前提下及時鎖定病原體,并開展病牛隔離工作,等待后續的治療工作。
在我國養殖業發展中,牛養殖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食品市場中也占據了較大比重,而近年來牛養殖工作養殖規模逐漸擴大,逐漸形成適度規模化養殖模式,疫病防治工作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內容。因此,養殖戶應對牛疫病防治工作予以重視,采取科學策略予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