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占伶
(河北省三河市農業農村局 065200)
在我國養殖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以往疾病診斷和治療模式已不能滿足現階段養殖場的發展需求。針對這一現象,養殖者需要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將鏡檢等技術引入傳染性漿膜炎的診斷中,以便肉鴨能及時接受相應治療。此外,養殖場消毒在傳染性漿膜炎防治中起關鍵作用,相關人員一定要確保養殖場環境的干凈整潔,以此更好的阻斷傳染源,為鴨群健康成長提供有利條件。
鴨傳染性漿膜炎會出現在一年四季各個季節,尤其在潮濕寒冷的冬春季節更容易引起這一疾病。年齡在1~7 周的鴨是極易引發這種疾病的群體,處于這種時間段的鴨免疫力較低,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鴨傳染性漿膜炎傳染性較強,致死率和毒性較高,呼吸道感染和皮膚感染是這一疾病傳染的主要途徑。鴨傳染性漿膜炎的產生與其所生長的環境有密切聯系,如通風較差、地面潮濕及忽冷忽熱的刺激都會對鴨的生長起到負面影響,從而提高其患傳染性漿膜炎的概率。
患有最急性病例的鴨群在發病時沒有任何臨床癥狀,突然死亡在鴨群中發生率極高。而急性病例主要表現為精神渙散、嗜睡及食欲不振等,排出的糞便呈綠色,患急性病例的鴨群行動較為緩慢,經常出現打噴嚏、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致使部分羽毛出現粘連等不良情況,其在瀕死前神經會出現異常癥狀,站立時頭頸會向身體的右側轉90°,使整個身軀呈S 狀,保持這一姿勢向右轉圈,這種表現是該病的典型癥狀。少數病鴨會出現性痙攣,其會表現為食欲不振、廢絕等不良現象,常常保持伏臥姿勢,腿骨較軟,致使鴨群無法正常活動。還有鴨群在患病時出現頭頸歪斜等不良癥狀,時常會表現為鳴叫、轉圈。甚至還會出現呼吸困難、關節臃腫等不良情況,但熬過這一疾病的鴨群體型較為瘦弱,往往會出現營養不良等現象[1]。
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1)包心炎是病理變化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鴨群脾臟還會出現花斑樣變等不良現象。(2)鴨的心包與心外膜表面這兩處部位極易溢出大量的白色分泌物,對待患病時間較長的鴨群很容易出現干酪化。(3)肝臟呈土黃色,并出現腫大情況,且肝臟含有大面積纖維素,這一病況會演化為肝周炎。(4)鴨氣囊會出現渾濁等不良情況,組織增厚變為非透明的狀態,伴有大量纖維性物質的溢出,鴨氣囊會產生大面積的纖維性物質。(5)脾臟會出現腫大等不良情況,常常表現為紅斑駁狀。當病鴨出現神經性反應時,其腦膜會呈現出充血這一不良癥狀。病癥處于慢性患者,其關節會出現腫脹情況,且關節內會包含大量乳白色分泌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很容易會演變成輸卵管炎。
將流行病學作為病情診斷的根本出發點,鴨群發病癥狀和臨床變化會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診斷,在此過程中依然要以鏡檢、熒光抗體檢查為主。
相關人員需要在無菌環境下將病鴨腦部等關鍵部位進行取片處理,在實行革蘭氏染色后,若顯示出兩極濃染的陰性短小桿菌說明已經確診。
在無菌條件下,相關人員需要將病鴨頭部等重要部位進行涂片處理,并采用火焰將其固定,引入特異性熒光體來進行染色,完成染色處理后將其放置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若出現黃綠色環狀物質,且獨立存在,便可判斷為確診。
將鴨大腸桿菌等感染疾病的細菌引入顯微鏡下觀察,通過熒光檢查進行病情診斷。此外,相關人員還可以將鏡檢引入疾病診斷中,以此更好的區分各種病原體。
藥物防治對病鴨死亡率降低起關鍵性作用,且藥物劑量和類型對傳染性漿膜炎的治療效果影響極大。
按照0.2%的配比在鴨飼料中混合5%氟苯尼考,通過這種方式每天早中晚3 次,以此持續治療5d。而對于病情較重的鴨群,相關人員需要根據其體重選擇適量藥物,將每千克按照0.5ml 的5%氟苯尼考來計算,并采用肌注方式人讓病鴨用藥,且每天1 次。
依據1kg 水和2g 5%諾氟沙星進行配比,將藥物攪拌均勻后讓鴨群服用,這樣持續醫治5d。此外,相關人員還可以選擇一定劑量的敵菌凈與飼料進行攪拌,讓鴨群自由食用,這樣持續醫治5d[2]。
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對飼料的選擇,將優質新鮮的飼料作為首選標準,飼養密度科學。此外,相關人員需要及時對鴨舍進行通風處理,保持干凈整潔的環境,定期對糞便進行清理。為了保障鴨群營養攝入,相關人員需要按照每千克800g 的維生素進行配比,持續飼喂7d,以此提高鴨群的免疫力,使其能早日康復。
選用多種規格的消毒液,其中包含0.5%強力消毒靈等物質對鴨舌中各個設備進行消毒,每天1 次,通過這種方式持續一周,并對病死鴨進行無害化處理。
根據鴨舍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衛生制度,不同設施需要選用不同的消毒劑。對待鴨舍及其活動區域,相關人員需要實行交替性消毒處理。此外,相關人員還需要根據季節性變化來適當調整消毒次數,冬春是疫情爆發的關鍵時期,此時,相關人員需要增加消毒頻率,以此更好的消除病原體,阻斷傳播途徑,降低鴨群出現傳染性漿膜炎的概率。
針對沒有出現傳染性疾病的鴨場,相關人員需要減少外地鴨苗的引進,以此防止外界病原菌的侵入。若鴨場自身條件有限,很難進行自繁自養,必須引進外界鴨苗來維持鴨場經營時,養殖者需要選擇非疫情區域購買鴨只,并對購入的鴨群進行嚴格檢疫,檢測合格才能進行正常引進,將其放到獨立的鴨舍進行飼養觀察,確保沒有任何感染性疾病后再將其與養殖場所有的鴨只進行混合飼養。
飼養者需要采取科學的管理模式對鴨群進行養殖,選擇優質飼料,以此提高鴨只免疫力。此外,相關人員需要注意飼養環境和密度,及時清理養殖場內的糞便,定期對鴨群活動區域進行消毒,確保鴨舍處于通風狀態,以此為鴨群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傳染性漿膜炎是肉鴨養殖過程中最為典型的一種疾病,發病時會嚴重影響肉鴨生長,甚至還會對其生命構成威脅。針對這一現象,養殖者需要轉變疾病診斷和治療理念,利用鏡檢等措施來提升診斷成效,并通過改善鴨舍內外環境,定期對養殖場消毒等方式進行疾病防治,阻斷傳染源。此外,養殖者還需要選擇優質的飼料來讓鴨群食用,提高其身體抵抗力,為肉鴨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