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林 王曉玲
消化性潰瘍屬于常見消化內科疾病,具有較高發病率,而此病在中醫學范疇內屬于“胃脘痛”。且飲食、情志皆會受到此病臨床病癥的影響,加之,脾胃虛寒型作為消化潰瘍中較為常見的中醫證型,其病程較長且易反復,可能會因節律性上腹痛而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與身體健康[1,2]。因此,本次研究針對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選擇小建中湯+溫針灸聯合治療方式開展階段性治療,以獲取最佳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抽取涇川縣中醫醫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患者參與研究調查,并將其中的200例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其中對照組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在21~65歲,平均年齡(40.13±5.18)歲;病程3~8年,平均病程(6.42±1.35)年;潰瘍直徑9~15 mm,平均潰瘍直徑(13.12±3.24)mm。觀察組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在20~65歲,平均年齡(40.35±5.04)歲;病程3~8年,平均病程(6.53±1.28)年;潰瘍直徑10~15 mm,平均潰瘍直徑(12.35±3.11)mm。
1.2 診斷標準消化性潰瘍西醫診斷依據:典型節律性或周期性上腹部疼痛,疼痛部位偏向于中上腹偏高處或劍突下;消化性潰瘍的輔助診斷依靠胃鏡檢查,其特征是潰瘍灶多發于高位胃體,呈多發性淺表性不規則潰瘍,直徑為0.5~1.0 cm,潰瘍愈合后不留瘢痕。脾胃虛寒證消化性潰瘍中醫診斷依據: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空腹疼痛劇烈,胃脘呈隱痛,神疲乏力,脈多沉細,進食疼痛減輕。
1.3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者;②未患有傳染性疾病者;③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痛、反酸、惡心嘔吐、嘔血、厭食、腹脹或噯氣等癥狀者;④未有家族遺傳病史者;⑤未患有先天性疾病者;⑥精神狀態正常者;⑦自愿簽署參與研究同意書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綜合小建中湯治療。方劑組成包括飴糖20 g,大棗、甘草、生姜各10 g,香附、桂枝各12 g,白芍15 g,高良姜8 g。水煎煮取汁250 ml,早晚溫服,療程為14 d[4]。觀察組:綜合小建中湯+溫針灸治療。小建中湯操作同對照組。溫針灸治療優先取天樞、中脘、肝俞、胃俞、氣海、足三里、脾俞、腎俞,針灸前,先對穴位進行碘伏消毒處理,選擇0.30 mm×40 mm毫針進行針灸,得氣后,將1寸長艾炷放于針柄上,點燃后行溫針灸治療。1次/d,連續治療6 d后,間隔1 d[5-7]。療程為30 d。
1.4.2 觀察指標①生活質量評分。選擇SF-36生活質量評定量表對2組軀體疼痛、精力、精神健康等8項指標進行評測,各項分值0~100分。②比較2組潰瘍面積、潰瘍復發率、Hp清除率。③選擇胃鏡取2塊潰瘍周圍胃黏膜組織標記后,脫水固定,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予以檢測胃黏膜EGFR水平。④在胃鏡輔助下,利用活檢抽取5 ml胃液,采集4 ml空腹靜脈血,經過一系列處理后,采用放免試劑盒檢測血清、胃液EGF水平。
1.4.3 療效判斷標準顯效:癥狀徹底消失,潰瘍面積恢復正常;有效:癥狀有所改善,潰瘍面積減小>50%;無效:癥狀未改善且加重。

2.1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皆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例,

續表1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觀察組的潰瘍面積小于對照組,潰瘍復發率低于對照組,Hp清除率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例,
2.3 2組患者相關水平值比較治療前,2組相關水平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胃液EGF和胃黏膜EGFR水平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患者相關水平值比較 (例,
消化性潰瘍是以消瘦、上腹部痛、反酸等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常見臨床疾病,其誘發病因涵蓋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等,若是未開展及時性且針對性治療便很有可能會誘發各類嚴重并發癥,加重潰瘍病情,情況嚴重時危及生命。
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以十二指腸、胃潰瘍較為常見,且病理機制較為復雜,可能由一種或多種致病因素導致。脾屬土,而在中醫學理論中,只有脾胃健運才會保證人體氣血生化充足,而小建中湯便是可治脾胃虛寒、肝脾失調證的中藥湯劑,其方劑大棗、生姜具有溫胃和中之功效,桂枝具有調營通脈之功效,白芍、甘草具有緩急止痛、酸甘化陰之功效,飴糖具有補虛溫中之功效,諸藥合用,可起到益氣和中、溫脾祛寒之功效,促進潰瘍快速恢復[8-10]。溫針灸則是通過針刺穴位并與艾灸相聯合,達到促進胃腸蠕動,改善局部血液、淋巴液微循環與代謝,達到加速細胞組織再生力,鎮痛解痙的作用,加之溫針灸的熱力學效應與光熱輻射可調和全身經脈氣血,顯著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患者選擇小建中湯+溫針灸予以治療,可顯著提高療效,逐步改善EGFR、EGF水平,并在提升其生活質量的同時促進胃黏膜恢復,加快潰瘍的愈合速率,降低潰瘍復發率,且具有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