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凱文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急性帶狀皰疹神經痛(AHN)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臨床癥狀多為皰疹沿神經呈帶狀分布,各簇水皰間皮膚正常,有明顯痛感或疼痛難忍[1]。穴位圍刺是臨床治療AHN的常規方法,其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控制局部神經炎癥反應,但止痛維持時間短暫,效果欠佳。中醫認為帶狀皰疹多為肝郁氣滯、郁久化熱、濕熱搏結而發病,治療應以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為原則。曲安奈德注射液是一種治療皮膚病的合成皮質類固醇,能夠迅速緩解周圍神經病變,鹽酸利多卡因是常用的局部麻醉藥,與前者配合是治療AHN的常用藥劑。穴位注射源于中醫學針刺療法,能暢通氣血,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但目前關于圍刺聯合穴位注射的循證醫學證據相對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圍刺聯合穴位注射對AHN患者皮膚愈合及疾病相關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病例均來自于沈陽普德中醫醫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AHN患者107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4例)和試驗組(53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8例;病程3~15 d,平均(6.97±1.65)d;皰疹位置:軀干T6~T10節段;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2]評分:6~10分,平均(8.30±0.75)分。試驗組中男27例,女26例;病程4~13 d,平均(6.23±1.17)d;皰疹位置:軀干T6~T10節段;VAS評分:6~9分,平均(8.15±0.45)分。2組患者性別、病程、VAS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西醫參照《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3]中的相關標準,中醫參照《蛇串瘡中醫診療指南(2014年修訂版)》[4]中的相關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病程≤15 d者;患處皮膚有明顯灼痛感,且疼痛程度≥6分者;抽取皰液≥0.3 ml者;患處位于軀干T6~T10節段者;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訂同意書者等。排除標準:患處皮膚出血、潰爛者;皰疹面積<3.0%者;暈針者;入組前3個月服用過抗凝藥物者等。
1.4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圍刺治療,具體操作:患者選取合適體位,單側軀干T6~T10節段取8~10個阿是穴,對針刺部位進行常規消毒,選用毫針與皮膚呈15°~25°斜刺大約20 mm,進行圍刺,臨近2針為1組,共4~5組,每組接通電子針灸儀,頻率>50 Hz并以患者耐受為最佳,持續20 min,1次/d。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604,規格:1 ml∶50 mg)2 ml,配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2,規格:5 ml∶100 mg)2 ml。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于穴位皮下斜刺10 mm左右,每個穴位注射0.4~0.5 ml混合藥液,1次/d。2組患者均治療2周。
1.5 觀察指標①治療開始后,觀察2組患者皮膚愈合情況,包括止皰、結痂、脫痂時間。②采用VAS評分,評估患者在整個治療期間的疼痛程度,每次治療前記錄前1 d的疼痛分數,滿分10分,0分為無疼痛,10分為最大的疼痛;評估患者的疼痛減輕程度,根據治療前患者疼痛評分結果,將≤4分認定為疼痛減輕50%,統計治療后患者疼痛減輕50%的例數;根據VAS≤2分,代表不會影響日常生活的輕微疼痛,統計治療后疼痛程度≤2分的例數。③根據生活質量量表[5]評估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變化,100分為滿分,0分為患者心目中最差的生活質量,100分為患者心目中最佳的生活質量。④于治療前抽取2組患者皰液1 ml,置于-30 ℃冰箱保存待檢;治療后采用真空拔罐法收集2組患者皰液1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皰液中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P物質(SP)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含量。

2.1 皮膚愈合情況試驗組的止皰時間、結痂時間、脫痂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皮膚愈合情況比較 (例,
2.2 疼痛和生活質量評分與治療前相比,2組患者的VAS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試驗組疼痛減輕50%的患者占比和疼痛評分≤2分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疼痛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例,
2.3 疾病相關因子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皰液中NSE、SP、CGRP含量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疾病相關因子水平比較 (例,
人體是帶狀皰疹的惟一宿主,病毒多由呼吸道進入血液后長期潛伏在顱內神經感覺神經節內,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則爆發產生水皰,急性期則給人體帶來巨大疼痛感。中醫認為AHN是氣血與熱度搏結于肌膚所致,治療AHN應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兼清余毒為主[6]。
圍刺療法可疏通瘀血,暢通局部氣血運行,通則不痛,但易復發,難以痊愈。穴位注射以針刺和藥劑共舉,激發經絡穴位,局部氣血得以濡養,行氣止痛,故使病愈[7]。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止皰時間、結痂時間、脫痂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治療后,試驗組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疼痛減輕50%的患者占比、疼痛評分≤2分的患者占比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圍刺聯合穴位注射治療更有效改善AHN患者的皮膚愈合情況,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質量,與武彩花等[8]研究結果一致。NSE是人體內糖酵解的一種關鍵酶,其在神經元受損時釋放出來,可作為評估神經細胞損傷的重要指標;SP、CGRP是引起AHN發生的重要神經多肽物質,由受損的神經細胞和炎性細胞釋放而得,參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機制,對維持炎性痛覺過敏有重要作用[9]。曲安奈德注射液中羧甲基纖維素鈉可以減輕機體神經元損傷,從而降低血液中NSE含量;其中的中效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瘙癢、抗炎和收縮血管的作用,能夠起到對神經的保護作用,從而減少SP、CGRP的釋出。穴位注射法的針刺和藥劑并舉,激發經絡,使體內氣血暢通,解毒止痛。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皰液中NSE、SP、CGRP含量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圍刺聯合穴位注射治療能夠有效保護AHN患者的神經,減輕刺激性疼痛感,與許綱等[10]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圍刺聯合穴位注射治療能夠有效改善AHN患者的皮膚愈合情況,保護患者的神經,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