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勁枝 周玉梁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本病主要臨床表現有上腹飽脹、食欲減退等,具有療程長、易反復、難根治等特點[1,2]。目前臨床治療主要從制酸、保護胃黏膜及促胃動力入手,治療方案較多,療效各異。筆者在采用目前常見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湯劑輔助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全部病例均為云南師范大學醫院2019年8月—2020年11月收治且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的患者,共42例,依據治療方案的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1例。本研究通過云南師范大學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2組在性別、年齡、病情及病程4個方面經統計學檢驗均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診斷標準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 年)》[3]所擬定的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具體診斷標準如下。①臨床表現:少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大多數患者有上腹飽脹、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反酸、噯氣、乏力等癥狀。②胃鏡下可見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黏膜皺襞變淺甚或消失,血管顯露;黏膜粗糙不平,少數可見結節狀或顆粒狀。③病理表現可見固有腺體萎縮、黏膜肌層增厚、腸上皮化生等。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擬定的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②患者的年齡30~65 歲;③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在研究前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胃鏡檢查提示合并潰瘍出血;②病理檢查提示有癌變的患者;③合并肝腎功能嚴重障礙的患者;④正處于哺乳、妊娠期的患者;⑤有精神類疾患,不能配合的患者;⑥既往對中藥等多種藥物過敏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4388)劑量為20 mg/次,口服,2次/d;硫糖鋁混懸液(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60186) 劑量為10 ml/次,口服,2次/d;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10003) 劑量為10 mg/次,餐前15~30 min口服,3次/d; 連續使用4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中藥湯劑(四君子湯合失笑散加減)治療。基礎藥方包括:黨參20 g,茯苓15 g,炒白術15 g,炙甘草10 g,五靈脂6 g,蒲黃6 g。伴有噯氣、呃逆者,加旋覆花15 g,代赭石20 g;反酸、燒心者加煅瓦楞子15 g,海螵蛸20 g;上腹痛明顯者可加延胡索15 g,郁金12 g;便秘、口干者加天花粉15 g,玉竹10 g,石斛15 g。每日1劑,水煎2次,每次煎至200 ml,分別在早、晚餐后服,治療4周。
1.4.2 觀察指標2組患者均于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抽取空腹肘靜脈血3 ml送檢,按試劑及儀器說明要求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2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I(PGⅠ)、胃蛋白酶原II(PGⅡ)水平,并計算PGR水平,試劑購自Biohit Healthcare 生物有限公司。
1.4.3 中醫癥狀分級賦分方法參照《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 年)》[3]對患者上腹飽脹、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反酸、噯氣、乏力進行癥狀積分,分為無、輕、中、重4級,分別記0、1、2、3分。
1.4.4 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相關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經電子胃鏡檢查、病理檢查提示黏膜炎癥明顯好轉、腺體萎縮、增生消失,即為治愈; 相關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經檢查黏膜炎癥、腺體萎縮及增生等明顯改善,即為顯效; 體征、癥狀均有所緩解,炎癥有所減輕,黏膜病變縮小,即為有效;上述標準均未達到即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4]。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2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19%,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的癥狀積分較治療前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治療后的癥狀積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胃蛋白酶原I(PGⅠ)、胃蛋白酶原II(PGⅡ)、PGⅠ與PGⅡ比值(PGR)比較觀察組同組治療前后PGⅠ及PGR水平比較及治療后2組PGⅠ、PGR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PGⅠ、PGⅡ及PGR水平比較 (例,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2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受到反復損害導致固有腺體的減少,伴或不伴纖維替代、腸腺化生和(或)假幽門腺化生的一種慢性胃部疾病[5]。以上腹部不適、飽脹、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伴有食欲不振、反酸噯氣、嘈雜等癥狀;目前西醫治療主要從促胃動力、制酸、保護胃黏膜入手,但是療效各異,部分患者病情易反復[6]。
多潘立酮是外周性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可促進胃排空、預防膽汁反流且不影響胃液分泌[7]。奧美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在抑制H+、K+-ATP酶活性的同時可抑制組胺、促胃液素等引起的胃酸分泌,提升胃部pH值,減輕胃酸腐蝕胃黏膜,從而改善臨床癥狀[8]。硫糖鋁混懸液能在胃黏膜受損部位形成保護膜,進而避免胃酸對黏膜造成進一步刺激,還可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胃酸、吸附胃蛋白酶[6]。
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辨證論治,近年來在改善臨床癥狀、逆轉萎縮進程的治療中已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但尚無公認的治療藥物[9]。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中醫“痞滿”“胃脘痛”“嘈雜”等范疇,本病的病癥特點為“本虛標實”,脾胃虛弱為病之本,瘀血阻絡為病之標。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乏源、運行無力,血流不暢,日久瘀血內停,胃絡失養發為本病。故而治療當以補益脾胃、化瘀止痛為法。筆者選四君子湯合失笑散加減,就是取黨參、茯苓、白術、炙甘草益氣健脾,五靈脂、蒲黃化瘀止痛之效。另外,有研究證實,四君子湯不僅具有增強抵抗力、增強黏膜屏障功能,減少胃黏膜損傷的效果,而且可有效促進炎癥吸收及腺體再生,且止痛效果明顯[10]。
胃蛋白酶原主要是指胃黏膜細胞分泌并參與消化的胃蛋白酶的無活性前體,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反映胃黏膜的狀態及功能情況,進一步預測萎縮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發生,可作為胃腸鏡檢查前的第一線胃癌篩查方式。胃蛋白酶原分為PGⅠ和PGⅡ,PGⅠ主要由胃底(體)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PGⅡ除此之外還由賁門腺、胃竇幽門腺和十二指腸Brunner 腺分泌[11]。當胃黏膜萎縮/腸化生時,主細胞數量減少,產生的PGⅠ減少,故血清PGⅠ水平下降;而PGⅡ受胃黏膜萎縮影響較小,血清PGⅡ水平稍下降或不變;導致PGⅠ/PGⅡ 比值下降[12]。換而言之,隨著胃黏膜萎縮、增生改善,胃底(體)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的PGⅠ會增多,而PGⅡ因為受胃黏膜萎縮影響較小,故治療前后血清PGⅡ水平理應變化不明顯,最后治療后的PGⅠ/PGⅡ比值會隨著治療后的PGⅠ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表4結果也顯示治療后2組PGR數值與相對應的PGⅠ水平呈正相關,顯然與前面提到的結論也是一致的。
本研究以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加中藥湯劑(四君子湯合失笑散加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并與對照組常規治療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治療組中西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顯著,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明顯下降,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提高,PGⅠ、PGR水平也明顯升高。
綜上所述,四君子湯與失笑散聯合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中不僅能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而且能顯著提高PGⅠ及PGR水平,促進損傷黏膜修復,延緩胃黏膜萎縮進程,值得臨床推廣。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納入樣本量較少,未分析四君子湯與失笑散的具體作用機制及未對治療后的患者進行長期的隨訪,這些都有待于下一步深入研究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