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莉莉 李 權
膽結石主要指膽道系統發生結石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其臨床主要表現為腹部疼痛、胃部灼熱、反酸等,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活水平。焦慮是膽結石患者常見的心理反應,臨床護理顯得尤其重要,綜合護理干預可通過入院指導、健康方面的宣教及心理方面的護理等全方位地幫助患者解決心理上的疑惑,益于患者病情的康復。熊去氧膽酸片可增加膽酸的分泌,降低患者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緩解膽結石患者癥狀,但長期使用可引起頭暈等不良反應。中醫認為,膽結石屬“脅痛”“膽脹”“黃疸”范疇,其治療原則應以養氣健脾、疏肝利膽為主[1]。中藥消炎利膽湯含黃芪、白術、黨參及香附等多味中藥成分,具有利濕化濁、益氣補脾、利膽的功效,對于膽道系統疾病具有一定療效。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消炎利膽湯聯合綜合護理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所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此次所涉及的研究對象均從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中選取,共選取80例患者,選例時間控制在2018年12月—2020年2月,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2組均包括40例患者,上述分組主要依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對照組中女性21例,男性19例;結石多發16例,單發24例;年齡30~68歲,平均(48.23±12.09)歲。觀察組中女性22例,男性18例;結石多發17例,單發23例;年齡32~70歲,平均(47.29±12.11)歲。2組患者以上涉及的結石類型等基礎性臨床資料經計算比對,P>0.05,提示其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而2組患者可進行對比分析。此次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統一審定并批準通過實施。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2]的相關膽結石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臨床診療指南釋義·肝膽病分冊》[3]中相關肝膽濕熱型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比較與上述中醫辨證標準及西醫診斷標準基本保持一致者;經相關儀器檢查確診為膽結石患者;膽囊形態、功能部分良好者。排除標準:患有急性膽囊炎、膽囊管梗阻者;伴有心血管、肝臟等原發性疾病者;精神異常者等。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熊去氧膽酸片(國藥準字H31021950;規格:15 mg/片;生產廠家:上海中西三維藥業有限公司)口服,15 mg/次,3次/d。觀察組給予中藥消炎利膽湯,方劑組成:黃芪30 g,黨參20 g,白術、柴胡、郁金、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及黃芩各15 g,茵陳12 g,延胡索10 g,甘草6 g。水煎煮至200 ml,早晚各溫服1次,1劑/d。2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
1.4.2 護理方法2組患者均于治療期間予以綜合護理干預。①入院當天告知患者注意事項,詳細講解入院檢查的各項步驟,幫助患者減少失誤,節省時間,加快患者入院治療的節奏,并帶領患者熟悉就醫環境,營造溫馨的氛圍,消除患者對醫院及環境的陌生感及緊張感,利于后期工作的順利進行。②將入院的患者集中進行健康宣教,可根據不同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對患者開展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發展的原因、治療的必要性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做好預防。③患者由于入院治療,難免會出現心理壓力及緊張情緒,醫護人員通過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調整心理狀態,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升其對抗疾病的信念與信心。④保證患者養病環境,控制房內患者數量、通風、消毒等工作做好,適當為患者提供輕松舒緩的音樂,緩解其緊張感,讓其感到舒適。護理周期均為1個月。
1.5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治療前后SAS及SDS評分,依據焦慮自評量表(SAS)[4]評估2組治療前后的焦慮心理,依據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估2組治療前后的抑郁心理。SAS評分共20項,SAS標準分分界值為5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評分越高,焦慮癥狀越嚴重。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以上為重度抑郁,評分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②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膽囊相關功能。主要包括膽囊收縮功能以及壁厚度。③比較治療前后2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血液采集以及血清制取的工作。各采集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5 ml空腹靜脈血,離心(轉速3000 r/min,10 min)之后使得血清分離,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的測定主要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統一進行。

2.1 負面情緒評分經治療,2組患者的負面情緒(SAS、SDS)評分較治療前均呈現明顯降低趨勢,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均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例,
2.2 膽囊壁厚度及膽囊收縮功能經治療,2組患者的膽囊壁厚度較治療前均呈現明顯降低趨勢,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均低;而膽囊收縮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膽囊壁厚度及膽囊收縮功能比較 (例,
2.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經治療,2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水)較治療前均呈現明顯降低趨勢,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均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例,
膽結石發病與膽道系統解剖、生理結構的改變及膽汁的成分相關,結石于膽道內聚集進而阻塞,可并發膽管炎、黃疸等并發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6]。綜合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可給予患者有效、有序的護理措施,通過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對疾病及相關因素的認知,同時心理疏導可幫助患者打開心結,消除顧慮,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周圍環境的改善可使患者處于舒適的狀態,益于病情的康復[7]。熊去氧膽酸片可通過抑制膽汁重吸收,促進膽汁酸排泄,進而發揮溶石作用,達到治療目的,但長期服用該藥物可產生耐藥性,影響療效。
中醫認為,膽結石病機為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及外邪入侵等致使濕熱蘊結、肝失疏泄、氣機不通,最終形成膽結石[8]。中藥消炎利膽湯中黃芪、黨參、白術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柴胡可解郁、疏肝、祛黃保肝;香附能夠解痙、疏肝利膽;郁金具有通氣解郁、暢通氣機的功效;茵陳、大黃可清熱利尿、利膽祛黃;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具有消石利膽的功效;黃芩解毒燥濕;延胡索可止痛活血;甘草則調和諸藥,諸藥共用可有疏泄利膽、排石健脾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較對照組比,均明顯降低,觀察組膽囊壁厚度低于對照組,而觀察組膽囊收縮率高于對照組,表明中藥消炎利膽湯聯合綜合護理可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同時降低其膽囊壁厚度,使膽囊收縮功能得以改善,與楊正弦等[9]研究結果一致。血清IL-6可反映機體炎癥狀態,其水平升高促進炎性因子的分泌,加重機體損傷,影響病情恢復;血清TNF-α為膽囊病原菌侵入的促炎細胞因子,可刺激局部炎癥發生,激活炎性介質進而導致病情持續發展。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中的黃芪多糖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細胞的代謝水平,具有抗炎抑菌的功效;黨參中的黨參多糖可抑制病菌滋生,具有抗炎效果;雞內金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并改善膽囊壁的炎癥反應,進而影響機體炎癥水平[10]。單秋旺等[11]研究結果顯示,中藥消炎利膽湯可抑制機體炎性因子的分泌與表達,本研究結果中可看出,經治療,觀察組患者血清各炎性因子的水平較對照組而言,均明顯降低,表明中藥消炎利膽湯聯合綜合護理可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降低炎癥。
綜上,中藥消炎利膽湯聯合綜合護理可改善膽結石患者負面情緒,降低其膽囊壁厚度,使膽囊收縮功能得以改善,同時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降低炎性反應,促進病情恢復,值得臨床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