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媒體;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
摘要:公共圖書館肩負著搜集、整理、保存和保護地方文獻資源等文化遺產的重要使命,其在豐富館藏資源的同時,應凸顯地方文化特色,滿足廣大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在自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應創新開展地方文獻工作,與時俱進,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推動自身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10-0028-02
1自媒體與地方文獻論述
1.1自媒體的特點
隨著自媒體的廣泛普及,人民群眾能夠快速、便捷地獲取知識和信息。自媒體即“自己的媒體”,指個人通過現代化、信息化的手段,以文章、視頻、音頻等形式,面向公眾發布自身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信息傳播方式。在自媒體時代,發布新聞、信息不再是報社、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的專利,所有人都能夠成為新聞的傳播者。
1.1.1信息量暴增。在自媒體時代,網絡信息的數量持續、快速增加。隨著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信息發布平臺的不斷增加和信息發布主體的多樣化,大量傳統媒體、社會組織機構及個人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火山等自媒體平臺發布信息,傳遞新聞、信息和知識,在增加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融合程度的同時,實現了信息的深度互動和廣泛傳播。
1.1.2打破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壟斷。自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壟斷,使普通民眾能夠在自媒體平臺發布新聞或表達個人訴求。隨著公眾事件的發酵,傳統媒體的傳播效力受到全社會的廣泛質疑,自媒體創作對社會議題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力逐漸增大。
1.1.3信息質量良莠不齊。在自媒體時代,由于信息發布渠道眾多、審核不嚴及公眾個人信息素養參差不齊,自媒體信息真偽難辨的問題日益突出。自媒體平臺上的大部分信息源于民間,部分不法分子為了提高內容流量,不惜捏造事實,發布虛假新聞,一些自媒體平臺為了吸引用戶,縱容虛假信息的傳播,導致自媒體信息的可信度較低。
1.2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
地方文獻是反映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自然資源等情況的資料,廣義上的地方文獻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史料及地方人士著述,狹義上的地方文獻單指地方史料,即具有地方特征的區域性文獻。地方文獻是我國珍貴的文化資源,隨著人們的世代更替與文化傳承,其中蘊藏的文化底蘊日益厚重。地方文獻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館藏資源,讀者借閱率較高,因此,公共圖書館應發揮館藏地方文獻資源優勢,助力地方文獻的保護與傳承工作。
2自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策略
自媒體不僅打破了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壟斷,還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使人們能夠更快、更方便地獲取信息。公共圖書館早已不再是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唯一途徑。如何在自媒體時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如何收集、整理、利用好館藏地方文獻資源,已成為公共圖書館亟須鉆研的新課題。
2.1制訂相關規劃
地方文獻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積累的工作,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相關工作前,應根據所在地的資源建設程度、地方特色文化等實際情況,做好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規劃。在自媒體時代,紙質文獻資源的利用率不斷降低,大量視頻、音頻、圖片等新型文獻資源充斥網絡,內容繁雜。針對這些新型文獻資源,公共圖書館應根據實際情況起草資源建設預案,及時做好地方文獻資源的調整和補充工作。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很多公共圖書館及時開展了抗疫地方文獻的征集工作,如:上海圖書館開展了“抗擊疫情 共克時艱”各界名家寄語征集活動,通過文字彰顯了社會各界人士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心;太原市圖書館通過攝像的方式記錄了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情況和抗疫決心,并系統收集、整理了太原市醫療系統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相關資料。
2.2爭取經費支持
充足的工作經費是公共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規定,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系統收集地方文獻信息,保存和傳承地方文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圖書館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公共圖書館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大對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將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并及時、足額撥付。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是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充足的經費投入雖然不是公共圖書館做好地方文獻工作的唯一條件,但卻是不可或缺的條件,能夠使公共圖書館在復雜多變的自媒體環境下有序、有效地開展地方文獻工作,充分發揮地方文獻資源的價值。
2.3促成多方合作
自媒體平臺的地方文獻資源存在資源分散、數字化建設主體不明確、資源共享程度不高等問題,因此,公共圖書館在搜集、整理這些地方文獻資料時,必須建立相關合作機制,與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及自媒體建立合作關系,分工協作,實現地方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館藏地方文獻的利用率。
2.4加強人才建設
館員對于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在自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應組建德才兼備的館員隊伍,鼓勵館員樹立新的工作、服務理念,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為地方文獻的建設與發展貢獻力量。
2.4.1樹立新的工作、服務理念。目前,公共圖書館仍存在地方文獻資源分散、數字化建設主體不一、管理不科學、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因此,館員應樹立新的工作、服務理念,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自媒體平臺,最大限度地宣傳、傳播、分享地方文化,引導社會公眾重視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并積極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
2.4.2提升綜合素養。在自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紙質資源數字化、音視頻編輯、大數據采集等工作內容,館員要不斷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升地方文獻工作、服務質量。
2.5加強數字化建設
自媒體的特點決定了公共圖書館必須重視并加強地方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公共圖書館應利用數字化技術,對館藏地方文獻資源進行標引、整合,建立地方文獻專題數據庫和多媒體資源庫,滿足社會公眾對地方文化資源的多元化需求。
2.6加大宣傳力度
公共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是為了宣傳、推廣、傳承地方特色文化。因此,公共圖書館應在做好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如:開展地方特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戲曲、地方小吃等專題地方文獻展示、交流活動;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體平臺推送地方文獻資源信息;與自媒體內容發布者合作,共同宣傳地方特色文化。
3結語
地方文獻是反映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文獻資料,是地方特色文化最為突出的體現。在自媒體時代,文獻、信息載體多種多樣,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以紙質文獻為主,其應緊跟時代潮流,借助自媒體做好地方文獻建設工作,促進地方文化的傳播和傳承,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廖雙巧,鄒序明.全媒體時代區域文化體系中的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J].圖書館,2015(8):87-89.
[2]趙興中,楊正鋒.在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整理與開發利用的策略初探:以重慶市璧山區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2016(2):12-13.
[3]王國強,聶金梅.基層圖書館地方文獻閱讀推廣工作探討:以濰坊市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19(2):70-74.
(編校:馮耕)
作者簡介:王慧鋒(1969—),尉氏縣圖書館館員,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