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紅色旅游;圖書館;文旅融合
摘要:紅色旅游是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方式。文章論述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旅游的現狀,分析了當前公共圖書館和紅色旅游的融合模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圖書館+”的服務創新模式,旨在促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10-0089-03
1背景
2018年,原文化部、國家旅游局合并為文化和旅游部,從此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寫下了新的篇章[1]。國家出臺了《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結合指導意見》《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等一系列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推動了文旅產業的結合[2]。紅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形式,有利于促進文旅融合、推進紅色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發布了《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等綱領性文件,推動了紅色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文化行業窗口的圖書館如何助力紅色旅游值得思考。
2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旅游的意義及現狀
2.1紅色旅游的意義
紅色旅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旅游形式。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紅色文化記錄了黨的輝煌歷史,蘊含了黨的初心和使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紅色旅游可以帶領人們重溫那段蕩氣回腸的紅色記憶,感受建黨初心,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人們可以在紅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動力,從而使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同時,紅色旅游還是旅游業的一大亮點,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紅色旅游和紅色文化具有輻射效應,紅色旅游景點對周邊住宿及文旅消費有推動作用。通過紅色旅游將周邊的餐飲、住宿、文娛體育等行業聯結在一起,形成區域性熱點,可以為文化和旅游消費升級提供新動能。
2.2紅色旅游現狀
近年來,紅色旅游線路、產品、主題活動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人在出游時選擇紅色旅游。數據顯示,過去10年,已有40多億人選擇紅色旅游。今年恰逢建黨一百周年,紅色旅游景區、景點持續升溫。五一期間,國內出游人數達到2.3億人次,恢復至疫前同期的103.2%,而紅色旅游更是很多人的首選,四川省過半紅色旅游景區接待量同比增長100%以上,瀘定橋、陳毅故里分別增長584.22%和459.04%。
2.3紅色旅游形式
傳統的紅色旅游主要是景區游覽和場館游覽。景區游覽以參觀革命遺跡為主,如井岡山風景旅游區、西柏坡景區、赤水風景名勝區等;場館游覽即參觀革命紀念館,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等。隨著紅色旅游開發的深入,紅色旅游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2.3.1綜合開發,設計紅色旅游線路。目前,多地推出經典紅色旅游路線,部分景區將紅色旅游和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鄉村旅游有機結合在一起,推出了“紅色主題游+歷史人文游+秀美山水游”等組合線路。例如,“貴州遵義會址+黃果樹瀑布+荔波大小七孔+鎮遠古城+西江千戶苗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小井紅軍醫院+黃洋界+五龍潭+廬山+美廬別墅”等線路產品,將紅色旅游與風景名勝融合在一起,滿足了游客的多種需求。
2.3.2增強互動,創新紅色旅游打卡形式。多地采取旅游打卡的形式增強互動性,提升游客的成就感。2021年4月28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紅色旅游護照,創新了打卡形式。游客游覽相關景區即可在紅色旅游護照上加蓋印戳并領取徽章。
2.3.3沉浸式體驗,增強游客參與感。沉浸式體驗可以讓游客身處其間感受紅色文化,如:四川、貴州等多個省市開展的“重走長征路”活動不僅磨煉了參與者的意志,還能讓他們體驗到“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長征精神。
3紅色旅游中公共圖書館的作用及不足
目前,公共圖書館與紅色旅游的融合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3.1公共圖書館舉辦的紅色業務活動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各圖書館舉辦的相關活動十分豐富,如:石家莊市圖書館與上海、嘉興等11個地區的圖書館組成紅色閱讀聯盟,圍繞紅色主題開展包括講座、作品征集、行走活動、展覽、朗誦、經典閱讀會等在內的系列活動。這些活動有利于吸引人們走進圖書館,讓人們在圖書館里享受紅色之旅。目前,圖書館的紅色閱讀推廣活動開展較多,形式多樣,如讀書分享、文藝演出、紅色征文、知識競賽等。
3.2景區嵌入圖書館模式
景區嵌入圖書館模式是指圖書館與旅游景點、博物館等合作,將圖書館嵌入其中[3],如重慶圖書館的重圖兩江國際影視城分館、武漢湯湖圖書館等[4]。“景區+圖書館”模式有利于多渠道傳播文化,是文旅融合發揮圖書館作用的有效路徑。這種圖書館相當于主題圖書館,這種模式有助于講好紅色故事,提升景區的文化內涵。建造在毛澤東故居附近的韶山毛澤東圖書館是一家大型紀念性專業圖書館,韶山毛澤東圖書館形成了毛澤東研讀過的書、毛澤東寫的書、研究毛澤東的書三大藏書體系,收藏圖書資料17萬余冊(份),游客可以免費參觀。由于投資、管理、人員等各方面原因,目前紅色旅游景區的圖書館相對較少。
3.3文獻服務
文獻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一項基本服務,也是公共圖書館參與紅色旅游的一條有效途徑。圖書館可以集中整理紅色革命文獻和相關地方旅游文獻,包括黨史、黨建、地方史志等,然后將其在圖書館合適的空間展出并予以宣傳推廣,方便讀者閱覽,如:舟山市圖書館在四樓專題文獻區設立了“東海小小圖書館”展廳,展示“小小圖書館”的革命歷程和革命歷史文獻[5]。
4紅色旅游中圖書館的路徑探索
4.1發揚講好紅色故事的陣地作用
在講述紅色故事的過程中,公共圖書館應發揮好陣地作用,在做好講座、專題展覽、圖書展示等靜態參觀服務的同時,利用新技術開展互動活動,如VR/AR體驗等,以增強圖書館的吸引力、感染力。近年來,紅色旅游呈現年輕化趨勢,2021年五一假期,紅色旅游核心人群中的“00后”“90后”占比超過40%,40歲以下人群占比為89.1%。對年輕人來講,新技術新形式更有吸引力,因此,圖書館可開發紅色文創產品,如讓游客現場參與制作T恤、馬克杯等。隨著互聯網、數字化閱讀的發展,圖書館可以整合館藏紅色文獻資源和數字資源,增加線上活動,如:新疆圖書館推出了“學黨史悟思想”“建黨百年專題·有聲黨建”等一系列線上紅色閱讀活動,云閱讀點擊量已達50余萬次。
4.2開創“圖書館+”模式
公共圖書館作為文旅系統的重要成員,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紅色旅游中,以實際行動做到“能融盡融”,協助講好紅色故事。公共圖書館作為地區的文化中心,應主動出擊,與地方旅游、鄉村旅游、革命展館、紀念館等聯合起來,創新紅色旅游服務形式,如“圖書館+革命紀念館”“圖書館+紅色研學”“圖書館+酒店”“圖書館+民宿”等。
4.2.1圖書館+革命紀念館。革命場館是紅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圖書館與革命紀念館強強聯手將成為紅色旅游中的一抹亮色。2021年3月,天津圖書館與平津戰役紀念館合作,在平津紀念館開展流動送書服務,并設置紅色經典圖書專題書架供人們借閱,到館游客可以在游覽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其紅色記憶將更為深刻。
4.2.2圖書館+紅色研學。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綱要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6]。研學旅行是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7]。目前,博物館、科技館等文博單位做得較好,如:由廣東省博物館與廣州市第十六中學共同設計、實施的“驛路同游——南江古道尋跡”項目,通過行走古驛道、采集標本等方式開展多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在此項目中,學生們還以愛國將領蔡廷鍇將軍的英勇事跡為藍本編排并演出了一出歷史情景劇。2016年7月,國家典籍博物館組織策劃了海淀研學游之“悅讀之旅”活動,博物館整合了國家圖書館南北區的資源。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們參觀了《永樂大典》文獻展并抄寫了《永樂大典》,感受到了傳統文化之美。公共圖書館可借鑒相關經驗,讓學生們來圖書館接受紅色教育,將圖書館的紅色資源與旅游資源深度融合,聯合學校、教育機構提供紅色研學產品,發揮好圖書館的教育功能。
4.2.3圖書館+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是將紅色文化與青山綠水、鄉村民俗等結合起來,讓游客在山水之間感受歷史文化內涵。公共圖書館可以將紙質資源、數字資源、文化設施等送進景區,讓紅色閱讀擁有更廣闊的空間[8],也可以將與民俗、山川古跡、革命歷史等相關的書籍送到合適地點展示,如:新疆恰木古魯克村有一面長達600米的閱讀墻,該閱讀墻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打卡地,廣受群眾好評。此外,圖書館可以與民宿、酒店合作,在酒店設置閱讀區以滿足游客的閱讀需求。這些措施可以降低閱讀門檻,讓紅色閱讀下沉到每一個角落,使人們隨時隨地都能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
5結語
綜上所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作為文旅系統的重要一員,要積極探索、深入挖掘紅色旅游的內涵,講好紅色故事。各圖書館應整合資源,與各紅色景區、場館、學校等通力合作,創新紅色旅游模式,開創“圖書館+”模式,打造紅色旅游精品,這不僅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更有助于守護、傳承紅色文化血脈。
參考文獻:
[1]王世偉.關于公共圖書館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圖書館,2019(2):1-6.
[2]單紅波.公共圖書館與旅游融合的模式與路徑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9(3):136-139.
[3]石璞.打造展示文旅融合發展的“杭州窗口”:杭州圖書館主題分館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1(4):25-31.
[4]周紅雁.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路徑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6):23-27,41.
[5]孫國茂.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服務當地旅游經濟的路徑探索:以舟山市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1(2):78-82.
[6]張巧娜.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模式與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6):106-111.
[7]李子峰.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10):18-24.
[8]周蕓熠,張磊,董群.文旅融合時代下的公共圖書館發展研究與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20(2):25-31.
(編校:周雪芹)
作者簡介:王慧(1982—),天津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