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古籍;《墨子閒詁》;繁簡轉換;文字學
摘要:孫詒讓先生《墨子閒詁》中的“閒”字對應兩個簡化字:“閑”和“間”。文章旨在考證題名中“閒”應該簡化為“間”還是“閑”,探究其真實題名,并對古籍用字的繁簡轉化錯誤問題進行淺議,旨在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中圖分類號:G2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10-0138-03
1繁簡字轉化現狀和《墨子閒詁》之問題
呂叔湘先生在《怎樣解決中文信息處理中的繁簡對換問題》一文中,首先提到繁簡字轉化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為對應關系,往往不是一對一的,而是一對多的,極為復雜的。”[1]國家為了規范此類字形,公布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等,但仍存在大量由于異體字混用而引發的爭議。
1.1繁簡轉換的現狀
目前,簡化字已完全通行。日常生活中繁體字極少出現,掌握與否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幾乎沒有影響。但在學術研究尤其是在古代文學研究中,只有準確掌握繁體字,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獻的意義。目前,計算機能正確完成大部分古籍用字的繁簡轉換,但有些繁體字轉化十分復雜,對應關系不唯一,引起很多爭議,需要人為鑒別。為應對這一問題,文化部(現并入文化和旅游部)于1995年制定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并在2013年又相繼出版《通用規范漢字表》和《規范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很多爭議。
1.2“閒”對應“間”和“閑”的轉化問題
殷仲堪云:“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閒強。”該句中的“舌本閒強”應簡化為“舌本間強”,意思是舌頭間或會感到僵硬。但還有一些出版物的編輯因不熟悉古文字,而將其簡化成“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閑強”,不免貽笑大方。而其中爭議最大的便是《墨子閒詁》中“閒詁”的“閒”應簡化為“間”還是“閑”的問題。在BCC語料庫中搜索《墨子閒詁》,這兩種簡化方式并存,如下三例:①魯迅的一篇《趨時和復古》文章中題為《墨子閑詁》——孫詒讓(清),浙江瑞安人,字仲容,清末樸學家,著有《周禮正義》《墨子閑詁》等。②《文匯報》2002年3月刊一篇《藝術為墨學增輝》中題為《墨子間詁》——清末孫詒讓校編《墨子間詁》,俾2000年前古著,厘然復其舊觀。③“百度搜索”中《墨子間詁》《墨子閑詁》均有之。
《墨子》長期以來未被學界重視,正所謂“傳誦既少,注釋亦稀,樂臺舊本,久絕流傳,闕文錯簡,無可校正,古言古字更不可曉。”但其書包羅萬象,不僅記錄了墨子的思想,還記錄了許多科學知識。直到清中期該書才得到重視,其中孫詒讓著《墨子閒詁》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清代學者們從此開始大規模考據《墨子》。梁啟超稱:“蓋自此書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讀。現代墨學復活,全由此書導之。”可見此書對后世學者影響之大。但如今,其書名竟然還未有定論,實在是可悲可嘆。
2“閒”之考釋
“閒”字最早見于金文,由“門”“月”二字構成。從門,示門中見月之義;從月,示月從門中見之義;會二字義得門隙之義。《說文解字》卷十二《門部》:“閒,隙也。從門,從月”[2]。段玉裁注:“隙者,壁際也。引申之,凡有兩邊、有中者皆謂之隙。隙謂之閒。閒者,門開則中為際,凡罅縫皆曰閒。”從段注不難看出“閒”本義是指空間上的間隔,是“間”的初文,字形變化見圖1。但隨著字義的引申,“閒”字所代表的月夜,同樣也代表了忙于農耕勞作的古代人難得的空閑時光,從而引申為在時間上有空閑,讀音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讀若“閑”,這就造成了“閒”字指代的困擾。
第二版《漢語大字典》對“閒”作如下解析:①[jiàn]亦作“間”。間隙;縫隙。[jiān]亦作“間”。內,中間,指事物兩者的關系。②[jiǎn]通“簡”。檢閱,視察。③[xián]亦作“閑”。閑暇。《楚辭·九歌·湘君》:“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王逸注:“閒,暇也。”結合上述字形的變化和工具書中的解釋,結論如下。
2.1“間”是“閒”的俗體
“閒”本義是空隙,同“間”二者為一字。“間”是“閒”的俗體,出現較晚(畢沅著《經典文字辯證書》題:“‘間乃‘閒之俗體”),直至清代在正式場合仍寫作“閒”。
2.2“閒”本意與“閑”無聯系
“閒”在表示其引申義“閑暇”時,可同“閑”,而表示其他意義時,“閒”和“閑”并無聯系。
2.3“閒”已不再是“閑”的異體
我國目前已廢除“閒”字這一異體,統一用“閑”為“閑”之繁體。而臺灣地區則“閒”“閑”同時使用[3]。
3《墨子閒詁》題名疏證
綜上可知,清末學者孫詒讓在書中使用“閒”這一在清代正式場合通行的字,是十分合理的。從文字演變以及通假的角度來看,將《墨子閒詁》釋為《墨子間詁》和《墨子閑詁》似乎均可。不過學術需要嚴謹,必須探究孫詒讓先生題名的本義,才能準確簡化《墨子閒詁》。
3.1從自序方面考證
書名是讀者看到的第一信息,作者給自己的作品題名時,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本書自序中,孫怡讓先生寫道:“昔許叔重(即許慎)注《淮南王書》,題曰《鴻烈閒詁》,閒者,發其疑悟,詁者,正其訓釋。今于字義多遵許學,故遂用題署。”[4]顯然,孫詒讓先生是為了效仿許慎的《鴻烈閒詁》。《鴻烈閒詁》是許慎為劉安《淮南鴻烈》寫的注釋。“閒詁”就是古時為古書做注的方法。現代漢語《辭海》對其解釋如下:“閒詁”猶言夾注。漢朝的許慎為《淮南子》做注,題名為《鴻烈閒詁》。葉德炯跋云:“閒詁猶言夾注,與箋同實而異名。《說文》‘閒,隙也。《墨子經說上》中,‘閒,謂夾者也。蓋其書為許君未卒業之書。僅約略箋釋其旁,若夾注然,故謂之閒詁。”孫詒讓《墨子間詁自序》:“間者,發其疑忤。詁者,正其訓釋。”命意與葉說雖不完全一致,但總體也是為古文做注[5]。
3.2從實義方面考證
孫詒讓先生將“閒”字釋為:“閒者,發其疑忤”。“發其疑忤”有兩種意思:①其本人對《墨子》文字的校對考釋。如疑某當作某之誤,某句疑當作某句等。②通過加按語來表示對其他人校勘正誤的看法。這說明“閒”的意思就是找出疑惑,發現疏漏。因為“閒”和“閑”只有在表示“閑暇”這個意義時可以通用。顯而易見,《墨子閒詁》中的“閒”簡化為“閑”是全然錯誤的。而“間”字可以釋為空隙、縫隙,進而引申為遺漏,空缺。因此,簡化為“間”字更加合理。按照作者的本義,釋為《墨子間詁》無疑。在《墨子閒詁》一書中,凡“間”都寫作“閒”(如“閒有可采”,即間或有可以采納的),此為又一證據。
4古籍繁簡轉換錯誤問題的解決方法
學術界如此知名的學術著作尚且如此,可見使用計算機對古籍進行繁簡字轉換時問題不計其數。例如:“皇后”使用電腦軟件轉換為繁體時寫作“皇後”,其實在歷史文獻中,作為皇后、王后、太后或者君主早期的稱呼,如“夏后氏”,“后”的繁體還應作“后”。類似這樣的繁簡轉換錯誤,普通讀者辨別異常困難。為避免繁簡轉換錯誤,筆者提出以下四個建議。
4.1將一部分繁體字恢復為規范漢字
當一個簡體字對應多個繁體字時,對于難以區分的部分應恢復其繁體用法(由于簡體字已經約定俗成,只需恢復一部分特別難以區分的即可),如上文提到的“后”(後、后),在表示時間空間的“后”時,恢復“後”為規范漢字,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訛混,而且“后”和“後”用在姓氏中也是不同的兩個姓氏,完全不必擔心恢復繁體造成的錯誤。又如,發(發、髮),將“髮”作為頭發的“發”的規范用法,讓“發”只作為“發”的簡體字。
4.2對應復雜的簡化需標注說明
對于具有復雜對應關系的簡化字應做出詳細的說明。如上文提到的“閒”(間、閑),在簡化為“閑”時應標注說明。只有當義為“閑暇”時,才能簡化為“閑”。再如斗(鬥)可以分成兩條來解釋:斗[dǒu]①容器單位。②稱量食物的器皿。③斗形的東西。④圓形的指紋。⑤星名。斗(鬥)[dòu]①斗爭;爭斗。②在某方面較量。③使爭斗。
4.3假借用法要標注本字
在一些約定俗成的假借用法中,應標示出本字。例如:飛(飛、蜚),“蜚”本義是一種飛蟲(《左傳·隱公元年》:“有蜚不為災”),古時經常假借“蜚”表示“飛”(《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而敗”)。現在雖然不能再相互替代,但在一些成語中仍保留了原來的字體,如:在“流言蜚語”“蜚聲海內”中仍使用“蜚”而不用“飛”[6]。這種情況下,就應標注本字以幫助人們區分。
4.4及時更新繁簡字使用標準
相關部門應及時更新專業工具書,規范異體字和特殊用法,明確何時使用繁體,何時使用異體,以正視聽。
5結語
普通讀者難以辨別古籍整理中出現的繁簡轉換錯誤,假若古籍原本由于某種原因亡佚,只留存訛誤的再版古籍,若干年后訛誤將無法辨識。這不僅給讀者帶來困惑,甚至會導致思想的錯誤引領。古籍整理出版的要義是將浩瀚的歷史文化經典展現給世人,讓圣賢思想啟示后人,如張載所說:“為萬世開太平”,其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準確性。只有準確,讀者才能正確理解文化的精髓,才能體會經典的真正含義,歷史文獻的價值才能得到發揮。
如果將異體字不加甄別統改為“規范漢字”,不僅會混淆視聽,而且讓人困惑不已。清代陸心源在《儀顧堂題跋》卷一《六經雅言圖辨跋》中說:“明人書帕本,大抵如是,所謂刻書而書亡者也。”就是說前人妄改古書導致書的本義不在。如果仍然堅持用“統一,規范”的簡化原則“統改”下去,那整理的古籍中就會有越來越多現代人的臆想,給研究者和讀者帶來理解的困難[7]。不過諸如“煙、煙”和“鄰、隣”等意義完全相同、字形有別的異體字,由于漢字發展趨向統一性的原則,可以統改。但這種異體字太少,大部分異體字追溯本源都代表著不同的意思。
筆者認為,為古籍繁簡字轉換而出版一本繁簡字對照表已刻不容緩。為了避免訛誤出現,出版單位應增加校對次數,同時,編輯應具備古文字學、古代文學方面的知識,能對基本的訛誤或異體字等進行判斷和注釋。
參考文獻:
[1]呂叔湘.怎樣解決中文信息處理中的繁簡對換問題[J].語文建設,1991(4):45.
[2]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5:249.
[3]高明峰.“閒”字釋義商補及相關問題[J].蘭臺世界,2012(30):7-8.
[4]孫詒讓.墨子閒詁[M].北京:中華書局,1954:1-6.
[5]翟錦程,楊崗營.《墨子閒詁》題名疏證[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9(2):14-16.
[6]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179.
[7]祝伊湄.繁簡字轉換是古籍編輯的一道坎:對《規范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的一點建議[J].編輯學刊,2018(1):19-23.
(編校:周雪芹)
作者簡介:項麒達(1996—),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