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式陳舊,學生對數學知識興趣不高,影響整體的教學質量。采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活躍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所謂多媒體課件,是指應用了多媒體的教學軟件,它以計算機為中心,對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信息進行獲取、編輯和存儲,并以最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目前,在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的興趣愛好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能善用多媒體聲、像、圖、文并茂的特點,將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學習,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多媒體豐富的表現性、生動性的特點,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從而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學生感覺到數學知識并不陌生。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中“購物小票”時,教師設計“超市購物”的情境,在此生活化的情境中,使學生學會看商品價格,計算購物金額,拿錢找錢等。利用多媒體創設的購物情境既可以避免因教室小、模擬超市購物帶來的不安全因素,還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接觸生活,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型。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故事情節,教師講述故事,當學生趣味盎然、懸念頓生時,教師把握時機提出問題。例如:在教學“小數點搬家”一課時,新課引入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現一個故事情境:山羊快餐店開張了,卻沒有客人,站在標價牌上的小數點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隨著小數點的搬家,客人越來越多。這時,教師就可趁機提問:“為什么小數點搬家后,客人就多了?”學生開始議論紛紛。教師可進一步通過“山羊快餐店”的故事,引導學生“小數點怎樣搬家,價格才合適呢?”學生的興趣被充分地激發出來,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探究活動
創造力培養是教育過程中的核心任務,也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重點要求。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培養學生鑒賞美、感受美以及創造美作為基本任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應用觀念,并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出更多美好的東西。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個數學知識的探究任務。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動態的展示,將三個直徑不同的圓滾動一周,得到三天長度不同的線段。學生通過對這一動態變化的觀察,可以得出來直徑越長、圓的周長越長的規律。同時,為了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學生通過紙張、布條等制作圓,或者通過圓規畫圓,然后用直尺測量圓的直徑,并測量布條長度(周長),在幾次測量與計算后,同學會發現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這比起單純抽象地講解推導過程更能激學生的積極性,獲得的知識也更容易理解和鞏固。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優化教學方法,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對處于抽象思維能力正處于形成初期的小學生來說,全面深刻理解這些知識確實具有一定的難度。為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方法,科學揭示數學本質內涵,通過動態的畫面展示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四、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加強對小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高一階段的學習。很多數學知識具有很大的發散空間,我們教師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圖形、符號等變化的信息,進行科學引導,啟迪學生發散思維,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比如,在進行《重復的奧妙》的教學時,教材上的信息量較少,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豐富的課外信息,用以補充教材上信息的不足。
總之,多媒體課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僅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