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
摘 要:邏輯思維是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與自身邏輯思維培養的關鍵所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方法有很多,不僅需要教師的具體指點,也要依靠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和探索,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邏輯思維;策略探討
如今我國教育改革逐漸深入,我國的教育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內容,更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主動性,正確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學生們也能夠全心投入到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多思多問的習慣,提高他們的思維靈敏度,為培養優秀的人才做出貢獻。
一、數學邏輯思維概念
邏輯思維同時又可被稱之為理論思維,它是人帶有顯著性、依據性與條理性的思維之一,由具體思維與抽象思維共同組成,具體思維是抽象思維的重要基礎。在邏輯思維理念下,人們可將感知認識所獲材料逐漸轉變為信息概念,同時對此概念做出主觀判斷,之后按照具體的邏輯關系逐漸實施推理活動,獲得各種新知識,最終揭露事物各種內在的真實屬性。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那些有著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生,往往會更加透徹地理解問題,逐漸發揮出自身的創造性特征,為學生實現更深層次的學習創造重要的基礎條件,引導數學學習發展道路朝著更加長遠的方向發展。因此從這一角度看來,對小學生進行數學邏輯思維訓練意義重大。
二、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必要性
(一)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數學猜想
由于小學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差異性較大,其思維發展的程度不盡相同,教師不能按照統一的教學標準對學生提出學習要求,而是要尊重學生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設置不同的數學猜想形式。可以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將猜想的標準設置為一級、二級、三級等,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猜想發揮空間。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數學思維的猜想教學內容,以“觀察、比較、分類”為過程,最終得到猜想的結果;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聯想、實證、分析、總結”為過程,得到相應的猜想結果。當學生提出數學猜想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及時將課堂中的所有猜想進行總結、歸納,并進行一系列的實證分析,得出正確結論,促使學生在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實現對數學思維的培養。
(二)精心設計數學教學課程,從中選取最為適宜的課程教學方案
數學課程內容的設計與規劃,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全面調動,同時也可以強化課程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而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果,為有效鍛煉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作出必要貢獻與努力。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而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理當針對以往傳統的課程教學方式進行全面優化與創新,并圍繞著現代化課程教學理念來從日常教學中擇選適宜的課程教學方案。從而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針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與學習。與此同時,還要針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與填充,不斷吸取其他教師的寶貴教學經驗,借此形成自我獨特風格的課程教學模式,從而不斷提升并強化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將核心素養教育指導方針落到實處。
(三)通過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邏輯思維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正處于培養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由于所接觸的事物和知識的有限性,他們主要關注抽象對象的形象思維。相反,它們缺乏邏輯思維,但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記憶中刻下具體的形象,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計算數學題”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數學問題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得到正確答案。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這樣既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本課的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四)借助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數形結合思想屬于一種有效的數學思維,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基于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針對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借助數形結合這一數學思想,將抽象性、復雜性的數學知識進行轉化,使其變成更加具體、形象的數學圖形,引導學生在直觀的感知下,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同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身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真正實現了提升數學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可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數學圖形,借助畫線段的方式表示行程問題和差倍問題,或者引導學生親自繪制教具,借助數學圖形,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將無形的數學知識變得有形。如此一來,學生可借助數學圖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
(五)引導科學總結,培養反思習慣
總結、反思是學習過程中的良好習慣,定期對學習情況進行反思不僅可以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同時還能夠將不同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更加系統的知識體系,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鏈,進而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不斷強化。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也需要重視對學生總結與反思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持續的思考中提升自我。例如,教師可以在每一單元的學習結束后,帶領學生繪制知識點樹形圖,回顧這一單元學過的所有知識,了解哪些知識是可以相互建立直接聯系的,哪些知識可以從其他知識點中推導出來等等,從而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總結方法,便于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總結活動。長此以往,學生可以針對自身的薄弱項目開展重點學習和鞏固,避免盲目地復習造成時間的浪費,進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有效培養。
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中必須落實的任務,這對改善課堂效果、促進學生發展均十分重要。教師必須對邏輯思維有全面認知和把握,準確理解數學課程中的相關內容,深挖教學中的優質素材,全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優化教學,切實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秀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新課程,2021(26):58.
[2]黃佳佳.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江西教育,2021(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