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莉
摘?要: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幼兒天生具有和自然親近的本能,能和大自然親密地對話,能以自身的感受體驗自然的喜怒哀樂。帶幼兒走進大自然,在活動中滲透綠色教育,勝于一切說教。
關鍵詞:幼兒;科學;教育
一、預定目標,選擇、設計科學教育內容
目標是實施科學教育的導向,我們在實施科學教育前可先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科學發展目標,結合時代特征,確定各階段的分目標,明確在這一階段要認知什么,達到什么水平,培養哪些能力等。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選擇和設計科學教育的內容,有條不紊地開展科學教育。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這些科學教育的目標、內容是教師在幼兒活動前預設的,就不可避免會存在偏差和不適宜性,因此,教師要更加關注和尊重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求,靈活地調整教育目標與內容,以順應幼兒即時的發展需要。
二、巧妙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科學教育內容豐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師要充分發揮科學的魅力,巧妙地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探究方法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體驗“做科學”的樂趣,培養一定的探究科學的情感與認知能力。
(一)魔術法:這種方法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如《神奇的圖畫》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張白紙,在幼兒確認紙上什么也沒有后,舉起噴霧器,朝畫上一噴,奇跡出現了,畫面上呈現出一只藍色可愛的小兔。幼兒十分驚訝:“哇,老師會變魔術”,興趣油然而生。這時,老師神秘地說:“這個小魔術很簡單,每個小朋友都會變,不信你們自己試試”。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推動下,幼兒都躍躍欲試,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培養了幼兒的探究精神。
(二)驚險法:這種方法扣人心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科學活動《圓的本領》前設計一個“踩雞蛋”表演,教師慢慢走上用4只雞蛋支撐的木板時,幼兒不約而同地驚叫起來:“不能踩,雞蛋會碎的!”結果雞蛋并沒有像預料的那樣破碎,這種強烈的反差激起幼兒非探究個水落石出不可的求知欲望,激發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后面的操作嘗試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全神投入,尋找科學的奧秘。
(三)設疑操作法:這種方法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提供給幼兒豐富的操作材料,設下疑問,讓幼兒通過實踐操作,觀察科學現象,學習、體驗探究科學的方法,發現科學道理。如《沉浮》活動中:教師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大膽嘗試,把這些東西一一放入水中,觀察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在水面?在幼兒獲得初步沉與浮的經驗后,提供輔助材料,讓幼兒進一步探索、嘗試“沉的東西能變浮?浮的東西能變沉嗎?”幼兒帶著新問題,繼續探索,認真觀察,對比,尋求答案。這種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激發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掌握科學的自信心。
當然科學教育方法還有許多,教師可根據不同的科學內容,靈活編排、設計相應的、生動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興趣,完成科學啟蒙教育目標。
三、開設區角,給幼兒的自由探索提供條件
幼兒科學教育僅靠集體教學活動是不夠的,我們要積極為幼兒的科學活動配套充足的物質條件,創設豐富寬松的探索環境,隨時滿足幼兒求知欲的需要。如在班上開設科技游戲區、動植物觀察角?小小阿凡提“問號區”等,提供各種活動、實驗操作材料,如平面鏡、凹凸面鏡、三棱鏡、磁鐵、鐵釘、回形針、小斜坡、平衡杠桿、電池、小燈泡、小陀螺、小蘇打、醋、小湯勺、大中小玻璃杯等……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如大蒜長胡子、蝸牛吃什么、讓乒乓球轉起來、誰跑得快等,幼兒可以自由進入,獨立或合作地進行觀察、操作、嘗試、實驗,自由自主地探究。教師不直接介入,不隨意評價,微笑等待,尊重和關注幼兒的個性活動方式,發現和肯定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觀察分析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時給予適宜的啟發與合作。讓幼兒感到學科學、做科學是一件輕松而愉快的事。
開設科技區要注意:①提供的內容、材料要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容易理解和感知,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教師要在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上,發動幼兒一起收集、準備活動內容與材料,一物多用,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促進幼兒的有效發展;②材料要便于幼兒操作,簡便、衛生、安全,并易于準備。如用塑料袋、塑料瓶子、氣球等尋找空氣,做各種有趣的空氣實驗;用玻璃杯、可樂瓶、小筷子,提供方糖、鹽、味精、小沙子、回形針等,即可進行各種溶解實驗等。簡便的材料和內容還有利于幼兒回家后再探索,使科學活動得以延伸。③教師要重視幼兒操作過程中幼兒的情緒體驗,對愛動腦筋、認真探索的孩子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增強自信;能力強的孩子適當提高難度,使其求知欲不斷得到滿足;能力較差的幼兒給予適當幫助和提示,教師可高興地與其合作,保持幼兒探究科學的積極性;④活動的內容、材料要根據孩子當前的興趣和需要更換、補充,保持內容和材料的吸引力,促進幼兒活動的興趣不斷被激發,不斷有新問題產生,從而持久地保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積極性。
四、注重幼兒興趣,科學選購書籍。
書畢竟是讓孩子看的,盡管家長更愿讓孩子讀認知類的書,但許多研究已發現兒童看書,并不僅僅是為了接受知識,而是這類書讓他們興奮,滿足了他們身心愉悅的需要而已。購書時,家長千萬不可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只有孩子自己感興趣的書,他才會去主動的學。家長選購時應注意:根據年齡特點購書,2—3歲是幼兒語言飛躍發展的關鍵時期;4—5歲是口語發展的第二變時期,同時又是書面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5—6歲是幼兒掌握詞匯能力發展的最快時期。家長應抓住孩子這些黃金時期,為孩子選擇適合的讀物,逐漸培養孩子對書的興趣。
我們相信,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深入,廣大教師的積極探索,幼兒園科學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