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琴
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創設最佳歷史課堂教學,既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認知特點,又符合歷史學科和歷史知識的特點。切實創設一種新穎、生動、開放的歷史課堂,在實現教學目標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史興趣,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操,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也為中學歷史教學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條新路。
關鍵詞:初中歷史;創新教學
一、傳統歷史教學方法的弊端
初中歷史是學生接觸歷史了解歷史的開端,如何打好基礎,吸引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過于偏重教師的主體性,教師是整個歷史課堂的組織者,也是領導者,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歷史課堂上教師進行歷史事件的闡述,歷史事件的分析,詮釋歷史事件所反映的現實意義,全部是由教師來完成,學生只要跟著教師做筆記,并將教師所講述的內容死記硬背下來就可以,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而且學生對歷史沒有自己的認識,所有的觀點和思想都是教師灌輸的,不利于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也剝奪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權利,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能夠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創新式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好壞關系著歷史教學的成效,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當前歷史教學的需求,要求歷史教師要有創新意識,不管是歷史教學理念、歷史教學手段和歷史教學方法都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其中教學方法是最主要的部分。歷史教師通過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擺脫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歷史是一門比較深遠的學科,初中生的好奇心理也比較重,對一些歷史名人和歷史故事比較感興趣,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將各種歷史事件和歷史名人趣事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歷史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同時,創新式教學方法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所帶來的枯燥和無趣,增強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創新式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創設歷史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是一門建立在已經發生的事情上的學科,所講述的是過去已經經歷過的事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偏離,學生用現代的眼光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歷史事件的中心,因此,教師在歷史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歷史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所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奧秘探索的欲望和學習興趣。創設歷史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教師可以采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創設教學情境,把握好對整個歷史事件描述過程中的節奏、動作、表情等等細節問題,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敘述,與學生進行眼神與心靈的溝通,讓學生能夠融入到歷史課堂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實物和影像來創設教學情境,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一些經典的文物,歷史圖片或者播放一段歷史題材的史料,讓學生在欣賞和觀看的過程中,用心去體會去揣摩當時的歷史情形,更容易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
(二)轉化歷史課堂講解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在進行歷史課堂講解一般分為粗講和精講兩種方式,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歷史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多采用粗講的方式,將歷史事件的整個過程在課堂上一帶而過,學生聽的沒有頭緒,也提不起來興趣。在創新式教學方法中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講課方式,轉變思維,用精煉的語言,從多角度,多層面將事件的核心、重點突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認知中,教師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在歷史課堂上從微宏觀兩方面將歷史事件深入的分析給學生,并且通過提出各種問題,增加學生進行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深入的了解歷史背景之后,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內容教會學生學習分析教材之外的隱形知識,讓學生學會不局限于教學,進行發散性思考。通過講課方式的轉變,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掌握歷史知識要點,而且能夠吸引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
(三)注重師生互動,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討論
以往的歷史課堂,教師占據了主導地位,進行灌輸式教學,學生只有被動的接受,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而且降低了課堂效率。在創新式歷史教學方法中,教師應注意角色的轉變,學生不在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應該是課堂的主要參與者,教師要在歷史課堂上更多的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讓學生在歷史的長河中進行洗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對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歷史文化有更加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此外,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對歷史事件的討論, 圍繞歷史知識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盡情的抒發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例如,歷史教師可以根據一定的歷史題材展開小組辯論的形式,一來可以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活躍性,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和發散思維的培養,二來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通過對歷史史料的分析和討論,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對方的觀點中發現自己思維的不足之處,從而及時進行彌補,使學生具有更加縝密的思維,提升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總之,初中歷史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歷史課堂上融入更多具有創新式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根本,教學方法的創新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具有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孫敏楊.歷史學科“問題意識”的培養[J].歷史教學參考,2013,(4).
[2]趙雪麗.初中歷史學法指導與學習素質[J].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