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患者椎管內麻醉過程中開展醫護協同管理對提高其安全性的價值。方法:本院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納入181例行椎管內麻醉老年患者開展研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選出90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模式(甲組),另外91例患者則開展醫護協同管理模式(乙組),評估兩組護理管理效果。結果:乙組經過管理后,臨床各項護理服務質量及護士綜合素質各項考核得分均顯著高于甲組;乙組患者滿意度為96.70%,顯著高于甲組82.22%(P<0.05)。結論: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老年患者實施椎管內麻醉過程中合理應用具有顯著效果,可促使護理服務質量評分提高,有助于患者滿意度提升,建議推廣應用。
關鍵詞:醫護協同管理;老年患者;椎管內麻醉;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82.05+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910--01
椎管內麻醉主要指向患者椎管內注入局麻藥物,導致部分脊柱神經被麻痹,從而使得神經根所支配的軀體某些特定部位感覺消失,以此發揮麻醉作用[1]。根據不同的注射間隙可分為蛛網膜下隙阻滯、硬膜外阻滯以及腰硬聯合阻滯麻醉。但是部分麻醉藥物具有抑制心肌,擴張血管的作用,可能造成術中患者血液循環的有效血容量減少,從而導致血壓下降;同時麻醉藥物對患者自身調節功能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導致機體代償能力下降),因此針對多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實施椎管內麻醉,容易增加上述不良情況發生的風險[2]。故開展安全有效的優質麻醉護理顯得尤為必要。本研究將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實施于我院行椎管內麻醉老年患者安全護理中,深入探討其應用效果,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案
1.1一般資料
本文將我院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81例行椎管內麻醉老年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n=90、91)。甲組男女比例49:41,年齡60~99歲,均值(79.58±6.43)歲;乙組男女比例50:41,年齡61~98歲,均值(79.49±6.35)歲,以上一般資料(P>0.05)。另抽調為181例患者提供麻醉護理服務的18名手術室護士以評價管理效果,其中甲組9名護士年齡23~41歲,均值(32.07±4.19)歲;乙組9名護士年齡24~40歲,均值(32.05±4.18)歲;兩組護士文化程度均為大專及以上。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椎管內麻醉各項指征;均知情同意加入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3]: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存在惡性腫瘤及血液免疫系統疾病者;存在麻醉藥物使用禁忌癥者;存在認知障礙或配合度較差者。
1.2方案
甲組:開展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護士根據醫院相關診療規范為患者開展心理疏導、康復指導等。
乙組:(1)成立醫護協同管理小組:由麻醉科主任擔任組長,組員主要包括麻醉醫師(主要負責椎管內麻醉操作)、手術室護士(負責開展椎管內麻醉知識宣教、注意事項告知等多項護理工作)等。所有組員均加強醫護協同管理以及麻醉相關知識培訓,并與患者保持良好信任關系,以確保醫護協同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2)醫護協同管理內容:針對當前存在的崗位分配不合理,麻醉護理人員職責因缺乏相關規定而不明確等問題,管理階層應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對麻醉各工作崗位(例如麻醉藥品管理、麻醉監測、耗材管理、術前訪視以及門診隨訪等)具體職責進行明確劃分,采取小組責任制,使醫師及護士明確自身在麻醉崗位的職責。(3)合理分配麻醉護理職能:護理部負責對手術室麻醉護士開展專業知識、情感交流以及操作技能三方面系統化培訓;并安排人員對麻醉護理安全質量實施督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抽查;并加強日創管理以及教學培訓統籌管理工作,以促使護理管理效果提升。麻醉科負責手術室麻醉護士綜合能力考評、崗位設置以及績效考評。(4)完善科研管理工作:針對高年資手術室麻醉護士,麻醉科主任安排其進修學習相關內容,并掌握當前麻醉護理最新進展;針對新入職的護士,積極開展統一培訓,由麻醉醫師帶領護士對最新科研進展成果進行審閱,促使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
1.3觀察指標
(1)護理服務質量:包括基礎護理、病歷記錄、用藥護理以及麻醉專科護理等項目,各項滿分100分,分值越大表示護理服務質量越高[4]。(2)護士綜合素質:分別于管理前后對護士麻醉護理知識、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臨床判斷能力進行考核,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護士專業綜合素質越佳。(3)自制滿意度調查表發放至患者中展開調查,其中分值在85分以上為很滿意,分值在60~85分為基本滿意,分值在60分以下為不滿意。所有調查問卷均有效回收,回收率為100.00%。
1.4數據處理
運用統計軟件SPSS 21.0行t檢驗和X2檢驗,()表示計量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意義。
2.結果
2.1護理服務質量
乙組經過管理后,基礎護理、病歷記錄、用藥護理以及麻醉專科護理等護理服務質量評分均優于甲組(P<0.05),如表1所示:
2.2護士綜合素質
兩組護士在管理前各項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乙組護士管理后麻醉護理知識、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臨床判斷能力考核得分均優于甲組(P<0.05),如表2所示:
2.3患者滿意度
乙組患者滿意度為96.70%,與甲組82.22%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3.討論
麻醉屬于臨床手術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操作,主要借助藥物或其他方式使人體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系統的功能出現短暫性麻痹,直觀表現為痛覺喪失[5]。椎管內麻醉方式需要短時間內輸注大劑量局麻藥,這些藥物不僅會對患者(尤其是機體各項功能呈衰退狀態的老年群體)呼吸、循環及神經系統產生抑制,還可能增加其圍術期出現心血管及神經毒性反應的風險性,從而加重麻醉醫師的工作負擔[6]。因此老年患者實施椎管內麻醉期間需要開展優質的護理管理措施以保障其安全。
既往實施的常規麻醉護理管理模式中存在麻醉效率低下、護理措施缺乏針對性等諸多問題,嚴重甚至可能因護理人員宣教不到位而發生麻醉藥物外漏情況,容易引發患者恐慌、產生不滿,造成護患關系緊張,從而不利于護理服務質量提升。故臨床開始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護理管理模式,薛霄云[7]等學者報道中指出,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醫護協同的管理模式,可顯著提高護理管理質量,有助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提高(93.44%)。本文研究結果顯示,乙組經過醫護協同管理后,其基礎護理等各項護理服務質量評分、護士綜合素質考核得分以及患者滿意度均優于甲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對醫護、醫患及護患見溝通交流起到加強作用,促進醫護患三方協作,為老年患者實施椎管內麻醉的安全性提供保障。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將各項診療規范明確至個人,以提升工作效率;將既往上下級關系轉變為平等協作關系,有助于護士工作積極性及責任心提高,從而促使護理服務質量提升。此外,針對麻醉護理科研工作實施規范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可推動科室及醫院快速且穩定的發展;護理管理階層人員努力加強自身對于科研管理的學習,充分認識到護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重視護理科研成果,促使護士整體素質提升。
綜上所述,在老年患者椎管內麻醉過程中選擇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實施干預后,不僅能夠顯著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還通過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以促使患者滿意度提高,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曾舉.全身麻醉和椎管內麻醉對老年患者骨科術后精神狀態及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0,47(4):746-748,753.
[2]劉晏辰,劉建民.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谱o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9):37-38.
[3]徐瀅超,謝蓓蕾.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連臺手術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2):3994-3996.
[4]永梅.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8):125.
[5]劉東,汪麗,張麗娟.淺析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8):138.
[6]陸美園,朱翀,賈秀妍.醫護協同管理在麻醉??谱o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1):68-69.
[7]薛霄云,祝雪蓮,王惠娣, 等.醫護協同管理模式在麻醉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