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偉
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的影響與發展
朱國偉
(太原學院財經系山西太原030032)
農業機械化是實現高效率、高質量農業生產的重要途徑。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文章闡述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其對農業的促進作用與影響,就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
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經濟;優化措施
新農村建設步伐與鄉村振興戰略都推動農業逐漸向現代化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動力,對發展現代農業具有促進作用。農業機械化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通過借助農業機械完成人工無法完成的農業作業,提高生產技術水平,為生產效益的提高創造契機,實現農業效益最大化。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民改變了對農業機械的傳統認知,許多農村地區都開始廣泛應用農業機械,使農業生產逐漸脫離了傳統人力勞作,生產模式也發生了改變。合理利用農業機械進行農業作業,可以加速農業生產的發展進程,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產量,從而有效推進農業發展與農業經濟的發展[1]。因此,對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經濟中的影響進行分析具有現實意義。
農業機械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當地農村與農業發展狀況。農業機械化的目的即利用機械設備協助農民完成農業作業,取代傳統勞作模式,結合現代農業生產理念,利用機械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水平與經濟效益的活動過程。近年來,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與重要成就。農機服務市場的范圍正在逐漸拓寬,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收獲機械化均已達到較高水平,農業機械品類越來越多,覆蓋面也越來越廣泛,全過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已初具規模,許多發達農村地區的農業耕作模式也基本轉向土地承包機械化[2]。但在農業機械化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部分問題需要解決,需要不斷的優化對農業機械化的管理與應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助力農業經濟的穩步發展。
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對農業耕作而言,可以在有限耕地的條件下提高田地的利用率,實現耕種土地資源的最優配置。機械化耕作可以使播種、施肥、植保作業更加精準,同時可以提高耕地質量、增加土壤肥力、增強土壤蓄水能力、增強抗旱能力、提高作物產量等,保證農作物的質量。利用大型農業機械高效經營大面積耕地是近年來許多農機合作社生產經營的主要模式,在當地政府的扶持與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農機專業合作社依靠濃厚的資金可以購置先進的大型農業機械設備,為周邊農村提供農業機械服務,通過機械化耕作提高農作物產量與質量,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的整體效益[3]。
傳統人力勞作農業生產模式中,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干旱會造成農作物產量的降低、病蟲災害會造成農作物質量的降低、不能及時收獲致使減產、土壤肥力不足致使減產等。而農業機械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傳統人力勞作模式中農業的生產條件,比如田地土壤水分不足時,借助現代灌溉機械可以以最少的水量達到最佳的灌溉效果,降低因干旱造成農作物減產帶來的影響;利用農藥寬幅噴霧器和植保無人機,實現高效農藥噴灑,避免人們吸入蒸發農藥而造成的傷害,除此之外,利用寬幅噴藥器還可以提升農藥的附著率,保證農藥噴灑的均勻性,降低病蟲災害的發生概率;農業播種機械的使用,可以實現播種同步側深施肥,為農作物提供早中期的需求養分;利用中耕施肥機械技術還可以實現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肥料與土壤的充分混合,減少土壤肥力退化問題的頻繁發生,保證農業產量與質量??傊?,利用農業機械化進行農業作業可以有效降低因干旱、病蟲災害、土壤肥力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對農作物產量與質量的影響,規避農業生產經營風險。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趨于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志,傳統人力農業耕作模式需要在人力支撐的條件下依次完成播種、施肥、灌溉、中耕、收獲和秸稈處理等一系列完整工作,即使可以借助農機設施進行協助操作,但選擇的范圍也有限,只能選擇特定的農業機械,不僅費時費力,還存在操作匹配程度不高的現象,影響農業生產的最終效果。農業機械化發展關系到農業的健康發展,隨著農業機械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已逐步被取代,各種傳統工藝通過機械設計的整合,使許多農業機械已經可以同時完成多項作業[4]。比如聯合收割機、聯合整地機、播種施肥機等,顯著減少了農業生產模式中的耕作次數,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力與生產資源的浪費。此外,農業機械設施的許多新理念也促使了生產模式的轉變,如免耕播種機的大范圍使用,使傳統耕后播種方式轉變為秸稈覆蓋直接播種,降低了生產初期的各方面成本,而且優化了耕地條件,增強了土壤的蓄水能力,更好地保證了農業經濟的穩步發展。
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中,主要以人力勞作為核心,以專用機械作為協助,隨著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的推進,農業機械得到不斷的優化與設計,目前所具備的農業機械已經可以極大程度解放農村勞動力,給農民更多的空間與時間致力于農業經營模式的優化。農民可以利用閑暇時間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渠道與多個平臺來獲取信息,轉變農業經營理念,使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從單一批次銷售逐漸向自主獨立銷售等方向進行多元化發展,促進農業經濟模式的升級與轉型。借助農業機械完成全過程機械化生產的農民們,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在互聯網平臺或直播平臺等進行線上銷售,通過機械化生產過程的直觀展示方式,可以更加吸引消費者,顯著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并減少農產品在流通運輸等環節過程中的成本,使農業生產收入最大化,進而提高農業經濟的整體水平。
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人口呈現不斷增加趨勢,人們生活水平與質量的不斷提高,使對糧油、蛋肉奶等農產品的需求量與品質要求逐漸提高,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勞動效率與農業種植面積利用率,更是顯著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滿足了國人對農產品的需求。隨著農業機械的投入使用,農業機械產品已逐步從生產前中期的機械設備擴展到生產后期的機械設備,農民通過購置生產后期的機械設備可以實現對農作物的深加工,擴大農產品的經營產業鏈,完善農業發展體系,促使農業經營及其附屬產業的產業鏈結構逐步趨于良性發展[5]。
農業機械包含土壤耕作機械、農田排灌機械、畜牧業機械、農業運輸機械、種植與施肥機械、植保機械、農作物收獲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等。在經濟與時代進步的推動下,農業機械技術得到了不斷提高,農業機械能通過一次作業完成多項任務等,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6]。農機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操作特點,不僅保證了農作物的高產要求,而且還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所有環節中的成本,使農民的收入效益得到顯著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益,良好的經濟條件可以購置更為先進與優質的農業機械,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經濟間形成了良性循環,農民的經濟實力不斷得到提升,對農機市場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農機化、農業經濟、農機市場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先進農業機械設施的大規模使用又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生產能力,形成了農業機械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經濟農業機械發展的良好局面。
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占比日益增加,從目前農業發展情況來看,農機化生產與農業技術、經營管理技術共同決定了農業經濟的整體水平與發展狀況,在當前良好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下,需要不斷改善農業機械化生產發展過程中的技術水平低、研發能力落后等問題,通過優化調整農業機械化結構、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水平等方面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與提升農業機械化生產實力,進而推進提升農業經濟的進程。比如在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水平方面,在做好農業機械化科技推廣工作的同時,有關部門應敦促農機生產制造企業對農機設施的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進、創新與優化,根據農機實地工作情況進行調研與分析,然后對設備性能進行改良,滿足農民對農機化生產的實際需求,農機生產制造企業也應在吸取失敗經驗與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經驗的基礎上,對農業機械設備進行技術改進,注重農機設備的優良性能,以此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在農業機械化結構調整方面,可以根據國家提出的調整農業結構和產業化運作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將單一農作轉為配套農作,增加農業作業機具,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以市場環境為導向調節農業機械化結構。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快農機化生產的發展進程,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業經濟的整體水平。
農業機械化生產是農業發展的趨勢,農業機械的應用作為提升農業生產力的重要途徑,使用率與先進程度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最終效益,關乎我國整體農業經濟水平。因此,在當前良好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狀況下,對農業機械化結構進行優化,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增強農業機械化生產實力,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
[1]楊欣欣,高長春.創意農業視域下的農機化推廣問題與策略研究[J].農機化研究,2021,43(9):259-264.
[2]李春英.農機化生產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及影響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12):140-141.
[3]高平.新時期巨野縣農機化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建議[J].當代農機,2020(11):34-36.
[4]汪娟.鄉鎮農機化服務對農村經濟的作用[J].農家參謀,2020(17):22.
[5]王浩.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增長貢獻實證分析——以河北省為例[D].晉中:山西農業大學,2016.
[6]阿布都克然木·阿不拉.發展鄉鎮農機化服務對農村經濟的重要作用[J].農家參謀,2020(2):99.
朱國偉(1998- ),男,山西朔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投資學。
S23
A
2095-1205(2021)02-88-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