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蘭蘭 于 晶
“電商+特色產品+傳統農業”扶貧策略探究
熊蘭蘭于晶
(長春建筑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文章以四川省涼山州(全稱:涼山彝族自治州)為研究對象,以涼山州的農業發展資源條件為出發點,分析了涼山州農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如何樹立特色農業品牌、健全農業生產服務體系、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發展“電商+特色產品+傳統農業”的產業結構體系發展策略。
涼山州扶貧;電商+農業發展;農業轉型升級;電子商務
農業的發展情況、農產品的消費狀況影響著涼山州農戶的經營性收入,消費數量、持續消費水平等是衡量消費扶貧的效果的重要指標,然而,傳統農業增加收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發展農業電商,促進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對于該地區的扶貧、人均收入的提高、促進該地經濟的發展是極具意義的[1]。
涼山州位于四川西南部,氣候環境得天獨厚、地理位置獨特,其農業資源具有多樣性與獨特性,使其農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涼山州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與發展,雖然從傳統單一的農業跳脫出來,但就其農業的發展現狀來說,仍是較為落后的。通過查閱資料,發現造成這樣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涼山州地區由于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后且長期處于偏遠的地理位置,造成該地區的勞動力素質和科技文化等對于其他地區來說都相對落后,甚至在涼山州的一些偏遠地區還有一些農牧民依然堅持著傳統落后的種植模式,對現代新技術的使用能力低、對農產品新品種的接受意愿低。二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長期影響下,涼山州地區許多青壯年都選擇了進城務工,出去發展謀生,留在涼山州的農村地區的都是一些無力承擔農業生產任務的老人。針對這一現狀,可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經營,按照現代農業的區域化布局、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業品牌化打造、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思路使涼山州的農業發展更具地域特色、農業結構更優化,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轉變,再使之與電子商務相結合,實現農業的上行,釋放出涼山州農業的巨大潛能,使涼山州的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川西,走向世界,這將使涼山州的農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樹立好特色農業品牌是實現涼山州農產品上行的基礎之一。俗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涼山州優質農產品贏得口碑,樹立起良好的農業品牌,就不怕沒有知名度,不怕走不出大涼山。對于大涼山的特色農產品應傾力打造,不光需要企業、農戶的個人努力,還需要政府的介入,統一形成良好的口碑和統一塑造特色的優質品牌,打造好“大涼山”特色農產品,不斷創造出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四川省著名商標、四川省名牌產品等,在厚植本土的同時,也要著眼于全世界,使之走出國門,將“大涼山”這一品牌國際化。
特色農業品牌的打造完成后,宣傳也是一個問題,在線上可通過電商(淘寶、京東)等直播的形式宣傳涼山州的特色農產品,或者通過淘寶、京東電商平臺的助力山區脫貧商品宣傳板塊,通過涼山州特色優質農產品的實拍圖片、實拍視頻、真實數據等信息,向電商平臺的用戶展示涼山州優質特色農產品的價格信息,提高涼山州特色優質農產品的線上消費信息宣傳水平,使消費者的網購意愿增強。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電商網紅主播直播帶貨、涼山州政府直播帶貨、原產地溯源直播、涼山州農戶進行線上直播宣傳等實現品牌的傳播和推廣;在線下可以通過興辦農家樂、鄉村旅舍等形式體現涼山州農產品特色,讓消費者進入果園進行實地采摘等線下活動來豐富消費者的消費體驗。運用近年來興起的親近自然、體驗采摘等線下活動的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融合涼山州特色的實地采摘活動,提升消費者對于涼山州特色優質農產品的實地采摘消費體驗,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到實地采摘過程中。再通過消費者在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大眾點評等對涼山州優質農產品實地采摘的圖片、視頻、評價等的轉發,實現涼山州地區農產品的口碑營銷。
建立健全農業生產服務體系是保障農產品上行的一個重要條件。建立良好的基礎設施、完善相關生產服務設施,從而保障農產品上行的順利進行,其中包括縣、鄉、鎮三級電商服務站的建設、物流交通的建設、信息系統的完善等。通過三級電商服務站的建設,建立起暢通無礙的服務站網,使每級的倉儲、發貨、運送都能夠實現正常的運作;完善物流條件,讓“最后一公里”的實現不再是難題,完善現代物流和與之相配套的商業自動化、信息化、物流配送和供應鏈體系,降低產品運輸成本和產品的損耗,實現農產品的最大效益;健全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增加寬帶覆蓋面積,確保4G信號正常覆蓋,網絡高質量運行,家家戶戶都能接受到信號,不影響通信效率。除此之外,農產品電商上行的一個重要條件便是信息的處理能力,應積極將大數據、云計算、智慧供應鏈等引入到脫貧工作中。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下單后,系統收集訂單,將信息傳達給后臺,倉庫對貨物進行配送,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信息系統來進行,因此,健全農產品上行的服務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涼山,一直被稱為農業大州,而想要被稱為農業強州,實現農業的資源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就需要抓好涼山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打好“地基”,方能蓋好“房子”。建立健全農業基礎設施,可以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力,實現批量化生產,保障優質農產品的批量生產,解決供給量不足的問題。政府要積極扶持和鼓勵農戶,加大對現代化農業機器設備的補貼力度,調動農民使用小型農業機器設備的積極性,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示范園區,引導農民積極采用優良現代化的灌溉節水設備和技術來生產優質農產品,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利潤,增加優質農產品種植人數和數量,或通過建立起現代化的產業基地和現代化的農業萬畝億元示范區,讓農民學習現代農業化生產技術,為后期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條件,促使涼山州的農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使技術信息、市場信息、產品信息共享得以實現。除此之外,支持農民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加快實施旱作農業示范工程,建設一批旱作節水示范區,[1]都是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好辦法。
四川山區的農產品電商上行要發揮地域特色優勢,重點開發優質農產品,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在此基礎上推行電商農產品上行政策。[2]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涼山州的主要特色優質農產品有鹽源蘋果、雷波臍橙、布拖烏洋芋、涼山苦蕎麥等農產品,其中大多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對于這一點應該充分發揮其作用,建立起政府認證的好品牌,再進行大量宣傳,增加其品牌曝光度,將其發展成為涼山州地域優勢農業,即將其作為優質農產品進行開發,建立規模化的生產營地,解決好涼山州優質農產品一直存在的“有展品,無產品;有產品,無批量;有批量,無品牌”的問題,同時還要吸引淘寶、京東等電商企業加快布局涼山州電商市場,做好線上線下一體化。
要想實現涼山州的永久性脫貧、持續性發展,就不能只做階段性工作,而應該為了長遠的、持續的發展做到“授之以漁”,要從簡單地幫助“山貨出山”到打造、打好、打響涼山州特色品牌,使消費者成為老顧客,愿意一直信賴并購買涼山州品牌的產品。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深入培訓,從塑造特色涼山州農產品的品牌到完善產業供應鏈,從公益助學提高涼山州受教育程度到培養電商人才,都是在踐行全方位的、多領域的扶貧。與傳統的扶貧模式相比,這樣的扶貧模式更能夠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的優勢,激發脫貧的內在動力,使“電商+特色產品+傳統農業”扶貧模式持續“造血”,從而為脫貧加油、提速。
從我國不少“淘寶村”真實成功案例可以看到電子商務在農村發展的優勢,通過電商農業的實施,充分發揮涼山州的地域特色,將農產品的電商上行策略深化好、落實好,推進涼山州地區經濟發展、增加該地區的人均收入,促進地方優質農產品走出涼山,走向全國和世界,促進電商農業的可持續深入發展,改善該地區的發展水平[3]。
[1]伍強,劉遠利,陳春燕,等.四川深度貧困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策略研究——以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為例[J].四川農業科技,2020(4):61-64.
[2]隋明,管永林,李建,等.“互聯網+精準扶貧”背景下農產品電商發展策略研究——以四川省山區為例[J].現代農村科技,2019(2):18-20.
[3]李燕.“線上線下一體化”農產品電商扶貧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9(11):110-111.
熊蘭蘭(1997- ),女,漢族,四川達州人,本科。
于晶(1983- ),女,漢族,吉林舒蘭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F724.6
A
2095-1205(2021)02-92-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