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儀
生態文明建設視閾下的綠色經濟發展——以云南省S縣為例
楊子儀
(西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昆明650233)
文章以云南S縣為典型案例進行研究,闡述了云南S縣的發展概況及綠色經濟發展成就,分析了S縣在綠色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促進S縣綠色經濟更好地發展。
云南?。簧鷳B;綠色經濟發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生態文明的建設極為重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開始重視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的生態環境,因此,生態文明建設迫在眉睫,它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地位,對此給予了高度重視。[1]黨的十九大報告重點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2]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深刻地展現了在新時代下我國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人民對于美好環境的追求。本文將S縣作為典型案例,探討當地綠色經濟發展的成就和不足,提出建議和對策,以期助力當地綠色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把握社會發展規律、人與自然規律的重要理論創新,展示了人與自然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關系。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就指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時恩格斯也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人類每次對于自然的傷害,最終都會反映到對于人類的傷害。例如,人們大量砍伐樹木用于生產生活,滿足自身的利益,造成了水土流失、洪水泛濫等自然災害的發生。在新時代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了深度思考,提出了我們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說“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來保護生態環境”,只有人類對自然進行保護,才能讓中華民族在這篇土地上永續發展。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有機的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3]自然界是一個復雜龐大、相互交織的生態系統,我們要了解其內在規律,按照它的內在發展規律去利用它、保護它。只有在尊重其內在規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造和發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平時的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不能把整體割裂開來,要按照自然界本身的規律進行治理,才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系統的發展,達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4]我們要站在大的格局上看待生態問題,生態一旦破壞,那就回不到最初的模樣,因此,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去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綠水青山就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云南S縣的發展就遵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點,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等相關產業,通過當地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經濟的大力發展,為S縣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途徑。
S縣地理位置優越,離云南省中心城市距離近,交通極為方便,同時S縣還是廣東、廣西等沿海地區及滇東、滇東南等地十八個縣進入昆明和滇中的要沖,也是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入境我國的重要通道。各種高速公路的交匯構成了“三高兩鐵一?!钡默F代交通網絡,為S縣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優勢。
S縣農作物發展良好,農作物的生產、加工、銷售已經成為S縣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2019年,S縣水果種植面積達到17.49 萬畝,產量達13.84 萬噸,水果的產值達到6.63 億元,深刻地體現出農作物的生產、銷售在S縣的綠色經濟發展中的極大作用。
人參果是S縣主要種植的農作物產品,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產業,并且在不斷地壯大發展。S縣J鎮作為人參果盛產之地,在人參果產業的幫助下,逐漸擺脫貧困,奔向小康,2019年,J鎮人參果大豐收,畝產達3 000 kg,許多種植戶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2020年S縣種植人參果達到15 萬畝,僅J鎮就達到10 萬畝。在此基礎上,S縣種植戶還學習了新的知識,改變了人參果的栽培方式,使得其生產質量能夠更高、更好,人參果的種植已經可以達到平均每株產量為2.87 kg,畝產量可達到4 500 kg以上,畝產值突破2萬元,大大提升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由于J鎮人參果的產量高,2020年9月10日,當地組織創辦了人參果產業自律聯合會。聯合會根據市場需求,制定行業標準,規范農民合作社經營,不斷促進綠色生產,從而提供更加優質合格的農產品,共同維護人參果的品牌,促進人參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2020年,S縣人參果種植面積已突破15 萬畝,人參果品牌也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成為目前全國海拔最高、種植面積最大、品質最好的人參果規?;N植核心區。
旅游產業是S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之一,一直以來,S縣都在著力打造一流旅游景區,通過發展旅游產業促進當地綠色生態經濟的發展。2019年,S縣對當地5A級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及服務品質進行了升級改造,通過政府的干預手段進一步提高旅游的質量。經過改造,該景區被評為“我最喜歡的云南旅游景區”。在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研學旅游也成為一個熱門的旅游項目,在2019年S縣僅研學旅游人數就達到12.98 萬。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之下,S縣旅游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收入達到了4.6億元。S縣在旅游產業的帶動下,也成功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旅游產業的發展為S縣的綠色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強大的經濟動力。
S縣根據自身獨特的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就。
S縣大力發展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發展方式,二者相互帶動,促進經濟更加平穩高效的發展。S縣景區發展向好,每年旅游人數都在不斷攀升,根據這一特點,當地在景區周邊開展住宿、餐飲等產業,以景區的發展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與進步。景區附近的客棧依托景區的輻射力度有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在平時,客棧的入住率都能達到70%以上。同時,附近客棧、餐飲等行業的興起,也為當地民眾的就業帶來了一個契機,大大促進了當地就業率的提高。
旅游業是S縣的重要產業之一,對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S縣根據自身優美自然環境的優勢,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全域旅游的勝地。S縣引進并開展了文化旅游街、海洋世界、地質博物館等項目,補全了S縣旅游產業發展上的空白。同時,S縣對鄉村旅游也進行了大力的開發,形成了集生態休閑、民俗體驗、文化休閑、科普教育、農家樂等特色為一體的鄉村旅游類型。如今,S縣大力推進全域旅游的發展,將全縣的景區和景點相互聯結,著力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品牌。
S縣為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緊跟新時代發展步伐,將農業發展與科技發展相結合,建成全省第一個5G農業試點項目,通過互聯網的大數據分析建立智慧管理平臺,對農業進行更加清晰的管理。通過網絡技術手段,進一步推動當地農業的發展。5G農業項目的實施,大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農業發展的效率,加快了S縣綠色經濟發展的步伐。
S縣雖然具有發展綠色經濟的優勢,在發展中也創造出一些成就,但同時,S縣在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S縣屬于縣級市,財政收入相對較少,主要靠國家扶持政策資金、當地旅游收入、農產品銷售等方式來維持當地的經濟發展。雖然S縣生態資源優越,有許多發展綠色經濟的條件,但由于該縣經濟底子較薄,導致一些好的項目難以做大,許多項目因資金的匱乏而中斷。同時,遇到前景良好但現階段較弱的項目,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扶持,錯失了許多有潛力的項目。這些在項目發展上出現的困境導致S縣經濟發展緩慢。
S縣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創新發展意識,許多民眾在發展過程中的思想觀念也相對落后,只局限于傳統的思想,很少有適應于時代發展的思想。在農業生產方面,S縣人參果、蘋果、枇杷、梨產量很高,但在銷售方面,大部分都屬于傳統銷售,輻射范圍僅在本地及其周邊幾個城市。其銷售方式缺乏創新性,沒能與時代的發展相結合,沒有利用電商等網絡平臺擴大其銷售途徑,增加其輻射范圍。同時,S縣農產品雖創辦了園區,形成了相應的產業鏈,但仍然是相對粗放的經營模式,產業鏈不長,缺乏深加工。因此,S縣仍需加強創新意識,利用新手段、新方法來促進S縣的發展。
S縣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產業支撐不強的問題,在農業方面,缺少加工;工業方面,缺少實體產業;在旅游業方面,旅游配套設施不全面,旅游交通沒有網絡化。在S縣的發展中,缺乏產業的支撐,高新技術產業占比低,競爭實力弱,對于全縣的發展產生了阻礙作用。因此,對于產業支撐不強的問題應進行改正,增強當地產業的支撐能力,促進全縣經濟更好發展。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只有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經濟才能高速穩步發展。S縣作為一個云南省生態文明示范縣,應根據自身的生態優勢,促進S縣綠色經濟更好地發展。
對于縣級市來說,要想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就要以當地的優勢帶動經濟的前行。注重當地生態的發展,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以生態的發展帶動綠色經濟的發展。當地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始終要將發展和生態作為兩條底線,既注重生態的發展,又要讓當地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向新階段,以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快對于現代特色農業基地建設,推動特色農業做大做強,通過農業的發展,帶領廣大農民過上好日子。在遵循傳統農業基礎的同時,促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同時,要加快產業的轉型,加快對于農村電商的發展,將農業與電商相結合,利用互聯網渠道,促進當地農業及綠色經濟的發展。
S縣生態資源豐富,生態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有許多特色景點,雖然S縣已經推進全域旅游,但仍然要對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更新。對于景區周邊的酒店進行改造升級,在原本的基礎上,發展康養小鎮、紅色教育基地等多種項目。在發展過程中對S縣的文化遺跡、民風民俗等進行保護和傳承,講好當地故事,推動景點的教育功能。同時,根據自身的特點,做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形成高質量的吃、住、行一條龍的旅游形式。加強對于景區服務人員的素質培養,對導游進行專門的培訓、定期的考核,優勝劣汰,促進導游人員服務質量的提高,優化景區的游玩體驗,提高“回頭客”的比率。政府采用創新的營銷方式,推出高品質“一條龍”的旅游路線,進一步推動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
在發展中,政府對于生態、經濟方面的不足要采取積極的措施盡快加以改進,要加強政府主導作用,通過政府的主導,著力促進當地生態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首先,以政府為推手,將當地生態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促進當地生態更好的發展,只有當地生態環境得到良好發展,當地經濟才能平穩有序的進步。其次,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對工作進行布置,有針對性地對工作進行指導,對綠色生態產業進行扶持,從政策和經濟上進行扶持,建立一個示范區,通過示范區帶領一系列產業鏈的發展,從而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再次,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對好的、有潛力的項目進行扶持,加大對政策和資金的投入力度,促進當地更好的發展。
在前進步伐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抓緊契機,不斷發展,立足“三個抓手”,積極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主動融入省、市發展,合作共贏,提升當地經濟發展,并深入落實云南省“三張牌”的要求,加強與其他美麗縣區的合作,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同時,牢牢抓住“十四五”時期發展的契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貫徹新的發展理念,以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綠色經濟為目標,不斷促進S縣的發展。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定位及發展的重點方向,切實落實好每一步,在“十四五”規劃的帶領下,發展得更快更好。
[1]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EB/OL].(2013-01-01)[2020-05-20].http://www.gov.cnldhd2013-01/01/contentent_2303402.htm.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2020-05-2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3]黃承梁.以人類紀元史觀范疇拓展生態文明認識新視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31(2):123-126.
[4]彭悅.新時代邊疆地區綠色經濟發展的實踐與啟示——以普洱市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4):3-5.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S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Yang Ziyi
(College of Marxism,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233)
This paper takes S County in Yunnan as a typical case to expoun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green economy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in S County.
Yunnan Province; Ecology;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127
A
2095-1205(2021)02-94-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46
楊子儀(1996- ),女,云南昆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