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瑜
全域旅游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探究
孫瑜
(集安市職業教育中心吉林集安1342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業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朝陽產業,而是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國家支柱性產業。旅游業在拉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能促進社會的進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而全域旅游的思維將引領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方向。文章從全域旅游的視角下,探究了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路徑。
全域旅游;鄉村旅游;旅游發展
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國民休閑旅游綱要(2013—2020年)》中提出,必須從景點的旅游模式轉換為全域旅游的模式,進行旅游發展的再定位[1]。全域旅游是將一定區域范疇內所有的社會資源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資源整合,包括旅游資源、自然環境、公共服務、政策法規、地方產業、文化內涵等諸多因素。以旅游為“引線”拉動地方產業發展,同時這些因素也將為區域間旅游業的發展服務,實現區域內不同資源的有機整合、各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社會文化的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并促進區域內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全域旅游作為旅游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戰略,不僅需要各部門的支持與協助,還需要各行各業的積極融入,乃至全民共同參與。全域旅游的發展建設必須依托當地的優勢資源,創建良好的旅游環境,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旅游體驗,從而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總之,全域旅游不像傳統旅游只一味追求數量上的增長,而是注重以品質拉動發展。
在我國,鄉村旅游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較快,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衍生出了很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深入了解鄉村旅游的概念,理清發展思緒。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旅游體驗感追求的不斷提升,旅游者們對鄉村旅游的追求已經不單單局限于“住農家院、吃農家飯”,而是越來越希望在體驗異于城市的鄉村環境的同時得到休閑、觀光、體驗乃至學習等復合型旅游活動。可是無論鄉村旅游形式如何變化,我們都可以找到其發展過程中的共性,即貼近自然環境的鄉野農村風貌、淳樸的民風民俗、返璞歸真的田園體驗。
綜上所述,鄉村環境是鄉村旅游的本質特征,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它獨特的鄉村環境和文化氛圍。鄉村性的內涵體現在地域條件、旅游資源特性、社區參與、旅游產業本地化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2]。
鄉村旅游作為全域旅游總體規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發展全域旅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域旅游的意義在于動員一切資源投身于旅游業發展中去,而很多重要且豐富的旅游資源都聚集在鄉村地區。不僅如此,鄉村旅游活動形式豐富,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一方面,鄉村地區的自然環境、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勞動力等資源可以成為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鄉村地理空間范圍較小,有利于統籌布局、協調資源,從而踐行全域旅游發展理念。
近幾年,鄉村旅游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下發展迅速,隨著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為未來鄉村旅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所以說,全域旅游是鄉村旅游規劃與發展的理論基石。同時,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發旅游產品;如何整合資源、提升服務質量,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如何進行統籌資源、科學發展等。而全域旅游可以憑借著全新的發展理念和統籌方式,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指明方向。
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條件是擁有豐富且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不同于城市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是吸引游客、激發游客旅游動機的重要因素,但這一切都基于鄉村的地理人文環境,地理環境越獨特、文化活動越豐富,可供挖掘開展的旅游活動就越廣泛,可供消費者選擇的空間越大,社會競爭力就越強。
鄉村旅游發展離不開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的支持。只有具備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才能相對縮短空間距離、減少時間成本,提高出行效率。優越的交通運輸條件不僅能夠為旅游消費者到達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便利,而且在投資商與建設鄉村旅游景區之間搭建起合作的橋梁。
經濟發展水平將直接影響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居民的生活水平,而基礎設施建設和居民生活水平將影響鄉村旅游的發展。一般來說,基礎設施好的鄉村更能吸引消費水平高的游客,生活水平高的村民對消費者的消費預期也高,他們會根據消費預期來制定旅游形式,從而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隨著我國對第三產業發展重視程度的提升,政府對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加大,并制定和完善了有利于旅游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旅游在政策上更具有導向性。
現如今,鄉村旅游發展勢頭強勁,各地區都在不同程度上發展鄉村旅游,但是各地鄉村在旅游產品的設計上都只注重城市和鄉村文化的差異,并沒有注重鄉村之間的差異,所以不同鄉村設計出的旅游產品趨近相同,差別不大。同時,各鄉村在旅游產品設計過程中沒有緊跟時代步伐,及時進行更新換代。
現代農業本身是一個復合型產業,方方面面都可以被利用到鄉村旅游中去。以農產品種植為主的第一產業,以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都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必備條件。在全域旅游的視角下,需要將各產業進行有機地結合,相互促進,將資源優勢發揮到最大化。
受傳統思想和農業勞動習慣的影響,鄉村旅游大多是以家庭經營為主的小規模單獨個體經營,而在旅游資源發展方面,整體的旅游項目規模比較小。因此,一方面是一項有限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因個體經營的投資成本有限,沒有形成規模化、系統化的集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資源。
打破城鄉間、區域間甚至是國際邊界,加強旅游產業合作,打造開放、互通、互助的全域旅游發展局面。每一個區域都有自己優秀的旅游資源和歷史文化積淀,但是各區域若只是單方面憑借自身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很難使這些優質的旅游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達到預期發展目標。相反,會使各地區的鄉村旅游出現發展不一、兩極分化的局面。因此,區域間、城鄉間需要建立旅游聯盟,一方面搭建旅游合作平臺,促進區域間各項資源的有機結合,互惠互利。另一方面,各地區間的行政部門需要制定統一的管理機制,對旅游資源開發進行有效保護、對旅游市場和旅游服務人員進行有效監管,提高服務質量,創建良好的鄉村旅游發展環境。
近幾年,鄉村旅游雖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鄉村并沒有合理地進行統籌規劃,主要原因是沒有樹立起全域旅游的發展觀念。這就要求各鄉村不能按照傳統的方式來面對如今的鄉村旅游發展,相關的從業人員也必須更新發展觀念,全面收集、整理和歸納各方資源,創建資源庫。利用資源庫提供的信息請專家學者進行分析規劃,編制出符合區域發展的總體規劃。加強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加強產業間的融合,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無論鄉村旅游如何發展,都離不開其旅游業的根本屬性,而在全域旅游戰略的總布局下,鄉村旅游必須要與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相互融合,才能實現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第一,打破鄉村旅游和傳統農業之間的界限,創建現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業態。將傳統的農業勞動、田園風光變成旅游資源,吸引游客,滿足游客體驗城鄉生活方式的求異心理。第二,使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與農副產品的加工以及手工業的生產緊密地聯合起來,發揮農副產品的特點,使其成為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第三,讓鄉村旅游和現代科學技術、文化交流、休閑體驗、文化娛樂有機結合,這樣不僅能促進鄉村旅游形式的多樣化發展,讓科技、文化為現代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支持,帶動其可持續發展。在鄉村旅游和其他現代化的服務行業相互結合之后,就會形成全新的業態[3]。
在旅游產品的設計上需要充分發揮鄉村特色,在傳承和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注重文創旅游產品的設計,豐富旅游產品內涵,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要充分發揮風土人情等文化元素,開發有地域特色的主題文化活動。最后,深入融合相關產業,有效實現旅游產業之間的聯動效應,開發創新符合時代發展、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形式,塑造自身形象,提升產品的影響力。
在全域旅游思想的引導下,鄉村旅游的建設與發展不僅需要旅游企業、政府部門的聯動,更需要有旅游合作社、創客和普通村民等多重主體的互推互助。旅游企業、合作社、普通居民是主要經營的主體,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動力,一定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其參與度,從而實現鄉村旅游規劃。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加速器”,政府要在市場、經濟、政策上扶持旅游企業的發展,為旅游創客提供孵化基地,吸引和培育大量的優秀旅游創客投身于鄉村旅游發展中來,不斷地更新鄉村旅游發展新的方式方法。
在互聯網時代的大環境下,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利用新媒體、自媒體等多種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實現智慧旅游的全覆蓋,使鄉村旅游產品得到有效的推廣。
綜上所述,要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全域旅游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的實現不僅能使我國旅游業突破傳統旅游業發展的瓶頸,實現新的飛躍,還能使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所以,全域旅游對鄉村旅游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1]丁愛琳,柳光露,孟芷卉.全域旅游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問題研究[J].民營科技,2017(1):253.
[2]廖碧芯,張河清.全域旅游視角下博羅縣鄉村旅游發展研究[J].經濟論壇,2017(1):48-53.
[3]張濤.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職旅游專業的發展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24):243.
F592
A
2095-1205(2021)02-97-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