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婕
鄉村人才振興的問題與對策
趙少婕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沈陽110034)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當前,遼寧在鄉村人才振興方面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摸索與實踐,取得了一些成績與經驗,但總體上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對遼寧鄉村人才振興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希望能夠進一步促進遼寧鄉村的全面振興,帶動鄉村的可持續化發展。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對策;建議
鄉村振興以人才為根本。隨著經濟的發展,遼寧越來越重視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但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在真正實踐中依然存有不足。鄉村人才振興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就會影響到整個經濟的發展。為此,文章對遼寧鄉村人才振興的改善對策進行了有效的研究,希望盡快補齊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的短板。
2019年,我國《農業農村部2019年人才工作要點》指出: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2020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提出:抓緊出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扎根鄉村的人才。因此,加強鄉村人才振興,不僅能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還能幫助人才強國戰略目標的推進[1]。
目前,遼寧鄉村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還不高,在人口總量、管理等方面都不能滿足發展的要求。而鄉村人才作為農業生產活動的中堅力量,對帶動農村致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須加強遼寧鄉村人才隊伍的建設,吸引全社會英才投身到廣大鄉村事業發展之中,讓各類能人志士在廣闊的鄉村大展才華,注入鄉村活力,推動鄉村整體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
隨著“三支一扶”政策的引導和大學生村官數量的不斷增加,遼寧鄉村人才數量得到增加,水平得以提高。但是,當前鄉村人才更多的是土生土長內生式人才,技術人才、新型職業農民都很匱乏,人口總量依舊存在不足。特別是在一些條件艱苦的地區,生產力水平低下更是制約人才發展的關鍵因素。這使得當地學有所成的人另尋發展,一些外來人員因為當地環境望而卻步。加上教育水平的落后,難以培養出滿足當地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而高質量的人才并不肯留下來,導致遼寧鄉村人才總量不足。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找工作。當前,占據遼寧鄉村主體的是50 歲以上的農民,大量鄉村本土人才因為收入、就業、教育資源等因素涌入城市,導致青壯年人才流失,農村“空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此外,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人才扎根鄉村,通過“三支一扶”計劃、“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村官”選拔等,給予優厚待遇,使得每年有人才流入鄉村。然而,面對投資回報長且低效益的農業產業,加之生存環境的艱苦,更多的基層大學生將其當作自我成長的跳板,當服務期滿后便會離開鄉村。
當前,遼寧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經濟條件落后,師資力量難以得到滿足,家庭沒有足夠重視,使得村民沒有接受高等文化教育。第二,接受過高素質的鄉村人才基礎不牢、人員不穩定。由于缺乏相應的人才引進機制、激勵機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選擇了向城市轉移。留下來的人員更多是安于現狀,不愿意接受更多的現代農業知識,難以提升自己的素質,這也是影響遼寧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因素。因此,現有的鄉村農民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不能掌握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所需的技術知識,人才教育缺失,勞動轉化率較低[2]。
鄉村發展需要人才支撐,同時也要管理好人才。在選拔鄉村人才方面,受封閉思想的影響,存在排外、任人唯親現象,對人才的選用標準難以統一。在培養鄉村人才方面,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來形成合力。但當前社會并沒有共同培養鄉村人才共識的局面,人才培訓與現代農業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并不匹配,無法滿足現實需要的多樣化要求。在鄉村人才發展方面,激勵機制、社會保障制度很少有傾斜政策,且力度不大,難以落實到位。這些都不利于留住人才,也不利于促進鄉村人才積極性的發揮。
農業技術人才涵蓋的范圍較廣泛,目前需求量大的人才包括技術型人才、管理服務型人才、創新型人才。鄉村人才振興需要引進農業技術人才,創新人才發展方式。因此,政府要起帶頭作用。
一是注重鄉村發展的整體規劃,建立好人才引進的相關標準,合理匹配所需的崗位,從而充分發揮人才隊伍的積極性。二是通過招募到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等項目引進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探索出人才培養的運行機制,并通過提高待遇來解決服務期滿后的去向問題,讓一部分真正熱愛農村的人才繼續留下來。三是利用委托培養的方式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依據需求,因地制宜與一些農業院校以及農業科研院所進行合作,通過提供助學金、減免學費等方式,與學生進行就業協議的簽訂。這樣既有助于解決農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又有助于解決困難家庭的學費、就業問題,從而為鄉村振興提供足夠的人才保障。四是注重對當地的形象宣傳,營造出一個好發展、發展好的鄉村氛圍,并利用各類人才優勢,深入開展技術咨詢、人才培訓,推廣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方法、新技術,針對不同問題給予針對性解決。同時,做好人才留用的準備工作,為鄉村發展謀求新出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3]。
鄉村人才振興必須改善一種單向局面,即人才直接流向城市。留住鄉村本土人才,主要圍繞社會賢達、返鄉創業人員、青壯年群體,實現“人才回流”,這是緩解鄉村人才總量不足的根本途徑。
首先,加強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轉變價值觀念,并調動村民學習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其次,充分調動社會賢達的優勢。將鄉賢們組織起來,通過成立顧問團等形式來出謀獻策、積極實踐以推動鄉村建設,還能利用其所見所聞以及生活方式傳播文明,形成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并在村民辦事中監督相關的干部們。此外,親戚朋友們的來回不僅見證了鄉村的發展,也為鄉村建設帶來人流、資金流等。再次,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優勢,為各類回鄉的人才提供投資創業的平臺。地方政府積極出臺、完善各類返鄉人員創業政策。尤其在財政資金方面加大力度,可以在金融機構內部設立相應的專柜,為鄉村創業人才提供創業信貸服務,并將條件優化放寬,解決好融資難的問題,以此鼓勵他們憑借低租金與優惠政策來創辦家庭農場、小微企業等,為農村創業環境增加活力,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4]。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產業振興的發展趨勢,更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地方應加大培養力度,針對不同的農民群體給予不同的培養方案,并制定相應的條例規范行為,關注他們的成長,以此促進長遠的發展。
對于有一定教育水平的青壯年村民,創建“政府主導+高校+社會力量”的培養方式,通過政府補貼開展專業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培養一批更接地氣的鄉村專業人才。此外,還要提高他們對現代化農業的理解能力、經營管理能力。讓年輕的農民職業化,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長久地留在鄉村。對于外出務工的人員,充分利用好他們的工作經驗與社會閱歷,不但進行技能培訓,還要通過學歷教育提升他們的思想意識與專業知識,加強他們扎根鄉村、建設鄉村的情感態度,培養成“三農”人才。對于有意向參與一線農業生產的人員,引導培養他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后備軍。進行農業類高校培養,從農業產業專業人才智庫中選取導師,運用實地指導、職業教育、科技推廣等形式來強化他們的技術[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沒有良好的環境,創新與人才便無從談起。因此,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是關鍵。
首先,不斷完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交通、網絡、住房、醫療等公共服務,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村民對鄉村公共服務的認可。此外,在待遇上對鄉村人才傾斜,對突出貢獻的鄉村人才適當放寬任職年限等要求,激勵優秀的鄉村人才建功立業,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進程。其次,構建人才激勵機制。政府要積極地引導,從而構建適宜鄉村人才振興的激勵機制,并不斷得到優化。通過采取人才職稱制度,使人才職稱等級的評價趨向于完善,以此來打通人才晉升的通道。此外,加大福利待遇的投入,解除鄉村人才的后顧之憂,做好其保障工作。再次,建立鄉村人才的評價機制。合理設置評價指標、評價方式,樹立重理論、重實踐的評價依據,使得鄉村人才評價機制更加靈活。高度重視評定結果,加強人才的管理,使各類人才學有所用,用有所得,在公平競爭中提高各項能力,從而推動鄉村人才振興[6]。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破解遼寧鄉村人才振興的困境,必須加強政策環境的建設,做好“引人才”“留人才”“育人才”等人才振興工作,使得更多人才加入遼寧鄉村人才振興的事業中來。相信經過各方的努力,鄉村資源將得到有效的整合,從而促進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添磚加瓦。
[1]何琴,楊正丹,尹德志.大數據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路徑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11):17-19.
[2]蒲實,孫文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人才建設政策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8(11):90-93.
[3]秦武鋒,袁輝平.以鄉村人才促進鄉村振興的路徑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0(25):11-12.
[4]邊琳麗,劉澤惠.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J].人民論壇,2019(27):72-73.
[5]吳思斌.鄉村振興需多元力量共同參與[J].人民論壇,2018(32):72-73.
[6]陳小涵.鄉村振興戰略下人才建設研究文獻綜述[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7):165.
趙少婕(1996- ),女,漢族,內蒙古巴彥淖爾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D035
A
2095-1205(2021)02-134-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