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李亞靜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 河南南陽 473003)
盆栽花卉以其移動靈活、管理方便、易于調控、花色豐富、花期長、藝術價值和商品價值較高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庭園美化、居室觀賞及重大節日慶典和重要場合裝飾擺放等。
育苗苗床地應選擇背風向陽的地塊。苗床做成南北走向,寬1.2 m,長5 m~6 m,按每畝種子不低于7 m2~8 m2播種,高埂低墑(利于保濕抗風),可用腐熟細農家肥50 kg~80 kg,深翻苗床地塊(不可用雞、羊農家肥),苗床地表面10 cm保持土細、平整、無雜草。育苗前必須澆透水(15 cm~20 cm深)。同時需要選擇適合且通透性相對較好的土地,土層厚度不小于1 m,土壤質地需要疏松肥沃,保持透氣性,土壤pH值在6.5~8.5,地下水位在地表2m以下[1]。
營養土是盆花生長的物質基礎,而且盆花整個生長期間都局限在花盆之中,對水肥等的緩沖能力比較差,所以,盆花用土要求非常嚴格,應有良好的團粒結構,疏松而肥沃;排水與保水性能良好;含有豐富的腐殖質;土壤酸堿度適中;不含任何雜菌;重量輕,便于運輸和管理。常用的培養土基質有腐葉土、園土、河沙、泥炭土、珍珠巖、蛭石等,根據栽植的觀賞植物的生長習性和培養土材料的性質以及當地的條件不同,配制方法有所不同。營養土配置好后要進行消毒,以殺滅其中有害物質,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日光消毒、加熱消毒和藥物消毒。
當幼苗在苗床、育苗器中長到4~6 片真葉時就可以挖出,移入花盆中栽培,這個過程稱為上盆。在上盆前要選擇合適的花盆。花盆的種類繁多,質地各異,有陶盆、瓷盆、紫砂盆、塑料盆、玻璃鋼盆、金屬盆、木盆等,但選盆要注意大小、高矮合適。花盆過大,不美觀,植株小,吸水能力相對較弱,澆水后,盆土長時間保持濕潤,花木呼吸困難,易導致爛根;花盆過小,顯得植株頭重腳輕,而且影響根部發育。所以,矮小的苗木栽種在較小的花盆中,高大的苗木栽種在較大的花盆中,扎根比較深的栽種在深桶花盆中,對排水要求嚴格的栽種在底盆空隙較大的花盆中。
瓦盆吸水能力強,新買的瓦盆要先充分浸泡在水里,讓盆壁充分吸水后再使用,防止剛上盆的花卉根系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而受損。在上盆時首先在盆底墊瓦片或用塑料窗紗1~2 層蓋住排水孔,填入少量較粗的培養土及一些遲效肥,再填入部分細培養土,將花苗放在花盆中央,一手扶苗使花苗直立,另一手拿花鏟繼續填入細營養土,將根系全部埋入,在離花盆口2 cm~3 cm處停止加土,澆足夠的水,盆底往外漏水即可,使根系和培養土能夠密切接觸,把花盆擺放在遮陰處,防止強光照射,緩苗一周左右后再逐步進行光照。
花卉在花盆中生長時間長了會限制根系的發展,為了擴大根系的營養面積,使花卉更好地生長,需要把花卉從原來的花盆中換到較大的花盆中,這個過程被稱為換盆。花卉植株雖已定型,但在一個花盆中生長時間過久,導致營養土板結,養分缺乏,需要更換新的營養土,然后再栽種回原來的花盆,這個過程被稱為翻盆。換盆和翻盆都需要將原來栽種的花苗取出,可提前1 d~2 d進行澆水,使土壤疏松,松動盆壁的四周,連同培養土一起側倒出花苗,修剪花苗的根系,更換部分或全部營養土,栽好花苗后澆定根水,緩苗一周左右后再逐步進行光照。
在光照不均勻的場所,如家養花卉,由于植物向光生長,光照照射到的部分枝葉繁茂,光照照射不到的部分枝葉生長緩慢。為了促使植株生長均勻、樹冠圓整、姿態優美,要經常轉動花盆的方位使植株的各個部分都能受到光照[2]。
花卉生長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澆水的適宜與否。科學地確定澆水時間、澆水量和澆水方法至關重要。澆水時間適宜選在水溫和土溫相差不大時進行,水溫和土溫相差5 ℃以上,會傷害根系。高溫季節,澆水選在早晚進行,低溫選在中午左右進行,春秋季節,上午或者下午進行;注意夏季的時候要噴水降溫,但是葉面有絨毛的花卉不宜向葉面噴水,花卉在盛花期也不宜多噴水,防止花瓣腐爛。雖然澆水量的多少根據花卉習性、生長時期、生長季節不同而不同,但都應遵循“見干見濕、澆則澆透、一次澆透、不澆攔腰水”的原則,澆水最好用軟水,可接雨水進行澆花,家用自來水可放置1 d~2 d后再用。
合理施肥能提高盆花的觀賞價值,經常用到的肥料有有機肥和無機肥。在上盆及換盆時,常施以有機肥,配合適量化肥的基肥,生長期間根據不同花卉種類品種、花卉不同生長時期,做到同一批次、同一規格花卉,進行定時、定量追肥。施肥時要注意:(1)有機肥必須腐熟后施用;(2)根據花卉種類以及肥料酸堿性合理選擇施肥種類;(3)施肥時掌握溫度,早晚施肥,炎熱的中午和高溫時不施肥;(4)施肥可結合松土,不可施濃肥,需薄肥勤施。施肥也要看長勢,做到四多——黃瘦多施、發芽前多施、孕蕾期多施、花后多施;四少——茁壯少施、發芽后少施、開花期少施、雨季少施;四不——徒長不施、新栽不施、盛暑不施、休眠不施;四忌——一忌濃肥、二忌生肥、三忌熱肥、四忌坐肥。
整形和修剪在盆花栽培中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技術措施。通過保留、疏剪花卉的枝、芽、葉、莖等,培養出理想的主干、均勻豐滿的側枝、優美的株形,達到人們所希望的狀態,提高盆花的觀賞價值和商品價值。
整形修剪操作技術需要根據花卉種類以及想要的效果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整形修剪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摘心。由于植物的頂端生長優勢,需要摘除頂端生長點,促進側枝的發生,防止枝條出現徒長現象,以達到平衡株形的目的。(2)抹芽。花卉在生長季節,枝條上會萌發出很多萌芽,為了使養分能夠集中供應,需要抹除多余的萌芽。在抹芽時根據株形需要,要注意芽口朝向以及兩芽之間的距離和角度。(3)疏枝。為了使樹冠勻稱豐滿,需要疏剪一些徒長枝、交叉枝、重疊枝、直立枝、下垂枝、病弱枝等,保證通風透光,利于花卉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各部分得到充足的營養,形成花芽,開花結果。(4)疏花疏果。盆花在花盆中進行生長,生長條件有限,制造的營養物質有限,為了減少營養消耗使花果得到充分的營養,需要疏除多余的花果,保證留下花果的質量。(5)短截。剪去一年生枝條的一部分,根據花卉的樹形樹冠進行輕短截、中短截和重短截修剪。(6)開張角度。利用拉引的方法使枝條改變原來的位置和生長方向,在盆景中常利用拉、引、曲、彎等方法固定植株造型,達到預期的效果。(7)縮剪。在更新花卉樹形上常剪去多年生枝條的一部分,促進剪口下方萌發出新的萌芽,進而抽生出健壯的枝條。
整形的方式有自然式整形、人工式整形和混合式整形。自然式整形是按照花卉原本生長發育特性,利用疏除、短截或縮剪的修剪方式對樹冠和樹形略加修剪,使株形更美觀。人工式整形是按照人們的意愿和追求完全破壞生長發育特性,人為地修剪成人們想要的形態。混合式整形是按照花卉原本的生長發育習性,略加進行人工改造。不管是哪種整形方式,在確定整形前,必須對花卉的生長發育特性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人工式整形,并不是每種花卉都能進行人工式整形的,一般枝葉繁茂、枝條細軟、耐修剪的品種才可以進行人工式整形[3]。
盆花在種植過程中如果養護不當就會遭受病蟲害。為了使盆花健康良好地生長,在種植前要對營養土進行嚴格的消殺工作,嚴格選購無病毒種苗,發現病蟲株要立即拔除并清理出種植場地,及時用藥物防治。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等存在差異,雨水較多的區域花卉容易出現如褐斑病、根腐病等病變,這就需要及時進行處理,確保盆栽花卉的健康生長。對褐斑病可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噴施。對白粉病,可用多菌靈、三唑酮;對根腐病也可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噴施。
蟲害主要有刺蛾、介殼蟲等。對刺蛾常用90%的敵百蟲晶體800 倍液噴殺。對介殼蟲用2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 000 倍液噴殺,中耕培土后可用烯酰嗎啉、甲基硫菌靈、苯醚甲環唑、噻菌銅等噴施一次,15 d后再噴施1 次,這種方法也可防治疫病、霜霉、褐斑病、細菌性葉枯。
科學栽種植物,應遵循勤防早治的原則,在日常養護中要加強管理措施,注意修剪、通風透光、水肥管理工作,把病蟲害的發生概率降低,做到防重于治。
綜上所述,在盆花栽培技術過程中,日常養護管理工作也尤為重要,通過養護管理才能培育出植株健康、姿態優美的花卉,提高盆花的觀賞價值和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