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區人民醫院 何 萍
現代人總覺得,胃部出現點小毛病是很正常的,遇到胃不舒服,有的人隨便吃點藥就完事,還有人連藥都不吃,每次都靠著強大的意志撐過去。殊不知,你以為的小毛病,可能是胃發出的“最后呼救”,而你的不作為將把胃一步步推向絕路。
胃潰瘍是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該病的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著密切的關系,故稱消化性潰瘍。潰瘍常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一般小于0.5厘米,深達黏膜肌層,邊緣整齊。
了解胃潰瘍的發病原因之后,很多人可能對它還是不屑一顧,認為其是一種“普通胃病”。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潰瘍進一步發展時,可累及肌層或漿膜,甚至引起穿孔;當穿破血管時,可導致大量出血;久拖不治或久治不愈,將可能發展為胃癌!
根據臨床統計,胃潰瘍患者的癌變率目前占胃潰瘍發病人數的5%~10%左右。癌變患者絕大多數均有長期胃潰瘍病史,潰瘍邊緣的上皮細胞反復破壞與黏膜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最后導致癌變。慶幸的是,胃潰瘍癌變前會發出一些信號“提醒”我們。那么,潰瘍癌變前一般有哪些早期信號呢?
胃痛性質發生改變胃潰瘍引起的胃痛為灼燒或者是鈍痛,較有規律,且通常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會在進食的1~2個小時內逐漸減輕,直至消失。而胃癌的疼痛沒有規律性,是不定期發生的,并且持續時間很長。
藥物作用變弱原來治療效果較好的藥物,突然出現治療效果不佳,特別是抗酸藥物治療出現無效的反常現象。
進行性消瘦患者的全身狀態短期內發生急劇惡變,營養狀況變得很差,消瘦明顯,體重急速下降,出現貧血和治療不奏效的頑固性嘔吐。
腹瀉患者出現勞累、疲憊、乏力、食欲減退,以及消化不良性的腹瀉,特別在進食肉類食物之后腹瀉隨之加重。還會出現原因不明的低熱,一般體溫在38℃以下,大便出現隱性出血,糞檢隱血試驗為陽性,常常持續1~2個月,胃液檢查查不到胃酸。患者體征上也會發生改變,出現上腹飽滿、膨脹,可捫及包塊,當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時,說明癌癥已進入晚期。
如發現上述潰瘍惡化的先兆以及一些過去不曾有過的反常跡象時,應及時做X線鋇餐、專用超聲波檢查,有條件的應做胃鏡檢查或活檢病理診斷,力爭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達到理想的治療目的。
其實,大多數胃潰瘍經過積極正規的治療是能夠根治的。目前臨床上治療胃潰瘍的常用藥物有以下幾類,需要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時間服用:①抗酸藥(氫氧化鋁、氧化鎂等),能中和胃酸,其最佳服藥時間是餐后60~90分鐘;②抗膽堿藥(顛茄等),能減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腸道平滑肌痙攣,延長胃排空時間,其最佳服用時間為餐前15~30分鐘;③H2受體阻斷劑(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可減少胃酸分泌,在臨睡前服用效果較理想。需要注意的是,療程不足是導致該病復發的主要原因。據臨床觀察及資料統計,大多數患者經過內科治療,潰瘍在4~8周內可以治愈,所以藥物治療時長應該在4~8周。
為防止復發,胃潰瘍患者在規范用藥的基礎上,還應該在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誘發出血;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富有維生素C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過甜及過酸、容易脹氣的食物;保持心情舒暢;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