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教育局 王 真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將古詩詞等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是新時期幼兒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內在要求。古詩詞與幼兒教育的滲透融合,不僅實現了古詩詞等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而且豐富了幼兒教育的內容,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基于古詩詞獨特的韻律之美、意境之美和語言之美,古詩詞融入幼兒教育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幼兒的人文情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處于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的關鍵時期,在教學中應注重幼兒教育內容的合理選擇。傳統教育模式下,幼兒教育的內容較為單一,教學效果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成長發育發展。而在新時期,將古詩詞融入幼兒教育實踐,有效地豐富了幼兒教育的內容。以統編版為例,僅在小學1—6年級教材中所收集的古詩詞就達到112首,這些古詩詞拓展了幼兒教育的內容,同時增強了幼兒學習的可選擇性,為幼兒教育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在幼兒教育中滲透古詩詞教育,能有效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一方面,古詩詞學習首先需要幼兒準確記憶古詩詞的內容,這對于幼兒記憶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幼兒階段學習的古詩詞具有較廣的時間跨度,通過這些經典詩文的學習,能有效地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并且通過老師的指導,能有效地陶冶幼兒的情操。此外,融入古詩詞教育能使得教育形式更加多樣、靈活,并且在教學中,教師會選擇性地使用情境教學、生活案例教學等多種方式,這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幼兒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幼兒教育水平。
古詩詞意境優美,且蘊含著較為深刻的價值理念和較為豐富的人文情感。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幼兒的人文情操。譬如:在《游子吟》學習中,通過“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刻畫了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將偉大的母愛從細節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最后作者通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來直抒胸臆,盡情地謳歌了母愛。通過這首古詩的學習,幼兒在深刻掌握古詩情感內涵后,更容易理解母愛,也會在之后的生活中更加尊重長輩,這有利于實現幼兒人格的完善,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古詩詞語句精簡,詩詞內容講究平仄、對仗、韻律和節奏。對于幼兒而言,古詩詞的學習具有較大難度,尤其是幼兒自己無法理解古詩詞中各個字詞的含義,這使得古詩詞獨立學習的效果有限。對此教師需通過逐字逐句翻譯的方式,向幼兒講解古詩詞的具體內涵,這樣幼兒就能對古詩詞形成初步認知,有助于幼兒感受古詩詞的意境,體悟古詩詞的情感。
古詩詞內涵豐富,意境優美,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在完成古詩詞字面含義講解后,還可以帶領幼兒朗讀并分析古詩詞的意境,在一邊朗誦一邊思考中,加深幼兒對古詩詞相應的感受。譬如:在《望廬山瀑布》學習中,幼兒雖然知曉了廬山的景物風光,卻難以體會到廬山瀑布的雄奇與壯麗,此時教師需通過總結引導的方式告知幼兒:作者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后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營造了一幅雄偉奇麗、氣象萬千的山水畫,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這樣更有利于幼兒感受詩句流露的壯闊,增強幼兒的文化素養。值得注意的是,當幼兒領悟廬山瀑布的壯美后,教師還應有意識地融入自然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引導幼兒學會保護環境,從自我做起,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確保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
在新時期的幼兒教學中,可通過古詩詞的情感開展幼兒的教育引導,促使幼兒改變不規范行為。如古詩詞涉及景觀描述時,應向幼兒宣傳保護環境的文明舉止,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到不踐踏一草一木等。這樣不僅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培養幼兒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對于幼兒的成長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古詩詞往往滲透著詩人的喜怒哀樂和價值觀念,因此還可以將這些古詩詞具體的情感和價值理念滲透到幼兒教育當中,這有利于促進幼兒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促進幼兒的長遠發展。譬如:在學習《憫農》時,教師要重點向幼兒解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情感大意,使得幼兒感受到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并在生活中做到珍惜糧食,尊重并熱愛普通勞動者,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
感官學習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對于幼兒而言,當自身感官得到滿足時,他們會感到心情愉悅,從而高度集中注意力。情境教學法是幼兒教育的有效方式,其能使幼兒沉浸在具體的情境當中,享受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情境設計中,教師可結合所教授的內容,科學創設具有較高貼合度且受幼兒喜愛的教學情境。教師還可依托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教學情境,以此有效刺激幼兒視覺和聽覺。譬如《春曉》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杰作,在教學導入設計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幼兒展示春天萬物復蘇的場景,在場景展示的同時,同步播放《春曉》的朗誦內容。這種配樂朗讀的方式,能實現雙重刺激,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開展幼兒古詩詞教育應注重古詩詞內容的精心選擇。一方面,要求所學的古詩詞難度適宜,即通過教師簡單的講解,幼兒即可準確領悟古詩詞的具體內涵,整體學習效果突出。另一方面,在古詩詞選擇中,應盡可能選擇積極、有教育意義的古詩詞,通過古詩詞的內涵,向幼兒“灌輸”正確的價值理念,從而實現幼兒的有效引導。此外,在一些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還可根據當前的教學環境選擇古詩詞,增強古詩詞融入幼兒教育的趣味性。譬如:在冬天時開展幼兒教育時,教師可帶領幼兒學習《江雪》等古詩,這樣幼兒可以更好地體會冬天的意境,也能夠更好地了解詩人在創作這首詩時的心境。
開展幼兒古詩詞教育時,應注重古詩詞教學與幼兒生活實際的結合,以此拉近古詩詞與幼兒之間的聯系,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譬如:在教師節即將來臨時,教師可安排幼兒自己朗讀《無題》,然后在教師節當天向學生講解這首古詩,使得幼兒也能體悟到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又如在《詠柳》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將自己手里柳葉與圖片做對比,在課堂上通過圖形對比的方式,觀看柳樹“綠絲絳”和“細葉”的形態,體悟“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內涵。這樣不僅能深化幼兒對古詩詞知識的理解,還能將古詩詞學習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
要進一步提升古詩詞融入幼兒教育的教學水平,還應深化教師對于古詩詞文化的認識與理解。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加強自主學習,認真研讀和學習古詩詞教育的相關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積淀,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教師應加強古詩詞文化意識,注重身邊古詩詞相關意境的挖掘,同時將這些內容與古詩詞教學結合在一起,以此提升古詩詞教學的靈活性,保證幼兒教育的實際效果。
古詩詞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情感,對于幼兒的教育具有深刻影響。幼兒教育實踐中,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認識到古詩詞與幼兒教育滲透融合的必要性,系統化地將古詩詞字詞含義、古詩情景、思想情感融入幼兒教學實踐,并注重教學方法的全面創新,這樣才能實現古詩詞與幼兒教育的深層次融合,繼而實現古詩詞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提升幼兒文化涵養和人文素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